山西農村大媽,賣1種稀罕物叫人參娃,言說男女吃了進補

2020-12-22 黃河鄉土故事

近期與網友聊天,聽說山西省永濟市的農村集市上有人銷售一種叫做「人參娃」的稀罕物,老年人吃上大補,每年的冬天都會有人在集市上兜售,並且價格只有3元錢1斤,如此低的價格就能買到人參卻是有點意外,為了一探真假,周日一大早攝影師便來到了這個叫做開張的小鎮上,尋到了一位賣人參娃的農村大媽。

大媽看到我們來問人參娃的事情,坐在那裡便開始介紹,她說車子上放著一堆像人參一樣的東西就是人參娃,這個是黃河對岸陝西人的叫法,因為這東西長得和人參一般模樣,人吃大補和人參的功效一樣,所以才將它比喻成「人參娃」或者「小人參」,當地人方言稱它為「蔓茄」,聽人說學名叫「蔓菁」。

大媽人很熱情,盡她所知的給我們做著介紹,「這東西在農村就是個稀罕物,只有在初冬季節才開始有,當地人已經吃了幾百年了,男女吃了都能進補,是個大熱性,特別適合老年人補身體,老頭在家裡種了1畝左右,每天刨點我帶到集市上賣,3元1斤賣的還不錯,今天已經賣了150多元錢了。吃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小米熬湯的時候,將人參娃切塊同煮,這樣的食用效果最好,她和老頭在家裡是年年吃,現在身體很健康。」

大媽旁邊5米左右的地方是一位大叔的攤位,他將「人參娃」清理得乾乾淨淨,甚至還去掉了上邊的細根須,我們向他繼續打聽著人參娃的情況,大叔告訴我們說,一般人都認為人參娃就是油菜根,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外觀看上去樣子差不多,其實不是一種東西,這「人參娃」當地人把它多稱為「蔓茄」,為啥不叫油菜根就是個佐證,初冬後的大田野外經常會有這種野生的東西,樣子和油菜苗相似,葉子還是有本質的區別,它的葉莖不像油菜葉那樣大和光滑,吃上去的口感還有一種澀澀的感覺。

大叔說最好的食用方法就是用它熬製小米湯,身體虛的人經過一個冬天就能完全改善狀況,特別對老年人很適合,他已經賣了好幾年了,為了保證純正效果都是從野地裡挖回家,然後收拾乾淨帶到集市上銷售,有好幾個老人經常光顧,是他主要的客戶。

集市上另一位賣人參娃的大叔站在街道上給一位村民正在介紹它的神奇作用,看上去大叔比較專業,他說現在智慧型手機上就能查到這個「人參娃」的功效,學名叫「蔓菁」,具有維持腸道健康,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的效果,本村曾經有位便秘的老人,吃過後效果非常明顯。現在城裡人對這個東西很是稀罕,他從網上銷往外邊價格是10元1斤。

這位大叔同意前邊大叔的說法,他也認為這「蔓菁」就是地裡野生的,與油菜根有本質的區別,在野外「蔓菁」就是東一苗西一株,很少有大面積生長,尋找起來不是很困難,但是也不容易。做人就要厚道誠實,雖然說油菜根與「蔓菁」極為相似,可是功效還是有差別,畢竟野生的都是好東西。他現在集市的銷售價格是10元3斤。

開張小鎮上的集市往來人數很少,可能是也有冬天的原因,儘管過往的趕集人不多,可是「蔓菁」的生意看上去似乎不錯,這位大叔的攤位上經常有人光顧,大家對人參娃似乎情有獨鍾。

當地人吃「蔓菁」已有數百年的時間了,「蔓菁」之所以受當地人的推崇其原因有2個,其一是以前農村經濟不發達,村民們在冬季把它當作了一種食物,久而久之成了一種飲食習慣;其二是老輩人的經驗相傳它的大補功效,很多人都有明顯作用,所以才有了傳說。攝影師認為「蔓菁」就是晉南農村季節性的美味,至於大補的功效因人而異,只有自己吃過才知道。怎麼樣,你怎麼看?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大媽擺攤賣「稀罕物」,遠看像煤球,無人願意買,東北人:不識貨
    下文轉載自作者:小鮮肉美食大媽擺攤賣「稀罕物」,遠看像煤球,無人願意買,東北人:不識貨我們中國物大地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小吃和美食,有的美食甚至你都沒有見過,有的美食不僅看起來好看,而且吃起來也是非常的美味,但是有的美食看起來賣相卻不怎麼樣,但是吃起來卻非常的好吃,所以我們中國的美食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
  • 農村大媽街頭賣「稀罕果」,顏色金黃外表粗糙,外行吃皮內行吃籽
    農村大媽街頭賣「稀罕果」,顏色金黃外表粗糙,外行吃皮內行吃籽。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因此想買什麼東西就會變得特別方便啊,而街上各種各樣的店鋪也是琳琅滿目,有賣生活日用品,有賣美容化妝品的,當然也有賣我們少不了的各種美食,所以大多數朋友在周末節假日的時候就喜歡去逛街購物。
  • 大媽擺攤賣「稀罕物」,20元一個,路人嫌棄不買,食客:不識貨
    大媽擺攤賣「稀罕物」,20元一個,路人嫌棄不買,食客:不識貨現在的街頭上到處都有買小吃的,看起來特別的吸引人,街頭小吃最有意思的就在於總能發現稀奇的小吃,給人們帶來新奇的體驗,這不就在街上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美食,大媽擺攤賣「稀罕物」,20元一個
  • 農村1種「寄生樹」,號稱「鐵包金」,果實珍貴,樹根更是稀罕物
    歡迎來到「花草物語」養花小天地,小物已經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那些養花的小樂趣啦!在農村,樹木資源非常的茂盛,尤其是在一些危險的深山裡面,人跡罕見,這裡的植物就生長得非常好。農村1種「寄生樹」,號稱「鐵包金」,果實珍貴,樹根更是稀罕物。這種寄生樹就是勾兒茶,它是一種灌木植物,但枝條攀緣在其它樹木之上,搶奪其他樹木的養分和陽光,所以也算是一種寄生的植物,果實非常的珍貴,但樹根更是一種稀罕物,因為樹根的顏色是金黃色的,還有別稱就是「鐵包金」,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種植物。
  • 大媽街頭賣「稀罕」小吃,包裝像漢堡,打開像豆腐,你們吃過嗎?
    大媽街頭賣「稀罕」小吃,包裝像漢堡,打開像豆腐,你們吃過嗎?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現在很多人都會用微信。當然說起微信,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朋友圈吧,那麼現在的朋友圈曬的最多的是什麼呢?昨天我在路邊遇到一個大媽在賣小吃大媽賣的小吃那看起來是包的非常嚴實,有點像漢堡的樣子,當時我就以為這麼高級在路邊居然可以賣漢堡讓我嘗一嘗,當我走上去看到的時候,看著一個一個包的形狀特別像漢堡的形狀,那時候就在想,大媽賣得不會是漢堡吧,當然是人都會有好奇心的吧,想必你看到的話你也是有的。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大媽賣農村「土貨」小吃,一斤賣到100元,純手工製作物有所值
    大媽賣農村「土貨」小吃,一斤賣到100元,純手工製作物有所值現如今社會的經濟發展也真的是越來越快了,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往往不斷的提升,很多現在人們對於美食的要求也真的是越來越高了,而且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的美食,那麼都是機械加工的,根本就吃不到原來農村純手工製作出來的味道了
  • 農村這種樹滿身是刺,常被砍來當柴燒,殊不知「樹葉」是稀罕物
    導讀:農村這種樹滿身是刺,常被砍來當柴燒,殊不知「樹葉」是稀罕物在農村的山林裡和鄉村的房子旁邊都種有許多樹,有些樹的樹枝在冬天被折斷砍伐,農村人用來燒火做飯或者取暖。在夏天的時候農村的老老少少都會在大樹的樹蔭下午睡,這也是在農村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到了秋天好多樹都會結果子,也可以滿足人們的嘗鮮胃口,一些農村的古樹也是歷史非常的悠久,一直到現在都很珍貴。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種類的樹木和野生植物,好多農村人認為這些樹木都是無用的,但大多數野生植物都是有自己的價值的。
  • 松樹上一種野菜,吃起來像松油,卻是難得的稀罕物30元一斤
    ,卻是難得的稀罕物30元一斤松樹在農村的山裡很常見,但要說松樹上長有什麼野菜,估計很多人是不相信的,除了某些松樹上能結松子之外,還有什麼能吃的野菜呢?它是一種特殊的松樹上長出來的嫩尖,這種松樹有人說叫油松,也有人說叫油杉,總之常生長在普通松樹旁邊,是一種不起眼的灌木。它的嫩尖很好辨認,小小的一簇嫩尖,輕輕一掐就摘下來了。在雲南之外的省份應該也有分布,但是把它當作一盤菜的估計只有雲南人了。
  • 農村大媽賣現炸紅薯條,1袋5元,1盒10元,比超市裡的好吃多了!
    說起美食,我們生活中吃的最多的就是一日三餐的家常便飯,或者是外邊餐廳裡邊買的各種飯菜,其實美食的定義也是很廣泛的,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街邊那些比較特色的小吃,雖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吃了之後也能夠讓人變得心情開朗,所以說美食不分貴賤,不論山珍海味還是這邊的小吃,只有真正省察之後才能夠感受它的美味。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農村大媽街邊賣的現炸紅薯條,1袋5元,1盒10元,比超市裡邊的薯條賣的好吃多了。
  • 農村老人進城賣稀罕菜,2元一斤無人要,識貨的人全都買走了!
    農村老人進城賣稀罕菜,2元一斤無人要,識貨的人全都買走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農村地區生活過呢?在農村地區生活多的人們,對於農村很多的野菜,野草,野貨,野味都是有著不少的了解的,說到野菜,我想很少有城裡人是會吃的,因為城裡人覺得野菜吃起來是吃不慣的,感覺就像是牛吃草一樣,但是對於愛吃的人來說,野菜卻是非常的美味的。
  • 農村大媽用高粱杆做的稀罕物 城裡人見了都搶著要
    對於從小在農村生活過的人來講,一定對高粱不陌生,那時候記得幾個小夥伴經常在裡面捉迷藏,今天跟隨甲乙拼圖一起去看看有關高粱的故事。過去高粱不但可以充飢,還有很多的用途,一身都是寶,高粱籽兒是糧食,高粱葉能編蓑衣,編坐墊。高粱杆能編蓆子,蓋房子,當柴燒。經常被做成鍋蓋、饅頭筐。
  • 水果黃瓜在越來越流行,吃起來真有水果味嗎?聽農村大媽怎麼說?
    黃瓜是農村常見的蔬菜,一直以來農村都有種植黃瓜的習慣,以前種植的普通黃瓜味道鮮美是農村夏天不可或缺的蔬菜。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農村悄悄流行一種名為「水果黃瓜」的新品種,聽品種的名字就感覺這種黃瓜很好吃,但是實際情況怎麼樣呢?聽聽種這種「水果黃瓜」的大媽怎麼說?
  • 老農種植稀罕物,80天就能收穫,可以盈利多少?聽聽他怎麼說
    大家好,這裡是「三農野趣」,筆者將從不同角度講述三農,分享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農村趣聞及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如果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我,以及轉發我的文章給好友看。本期主題是:老農種植稀罕物,80天就能收穫,可以盈利多少?
  • 此菜是個「稀罕物」,菜葉餵豬菜心拿來賣,一斤20塊錢年賺幾十萬
    此菜是個「稀罕物」,菜葉餵豬菜心拿來賣,一斤20塊錢年賺幾十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在吃方面的要求自然就高了,雖然現在大魚大肉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了,可以說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的了,但是很多人反而不經常吃了,這些人會經常吃一些蔬菜水果
  • 長在樹上的棉花糖,南瓜形狀的櫻桃,大家見過這種「稀罕」物嗎?
    長在樹上的棉花糖,南瓜形狀的櫻桃,大家見過這種「稀罕」物嗎?中國很大,有很多我們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事情。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發生在農村的一些神奇的事情,農村嘛,種的地比較多,地裡面都是些農作物或者是蔬菜之類的,而就是這些蔬菜和植物,發生了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長在樹上的棉花糖、像南瓜的櫻桃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呢?雞蛋茄,雞蛋和茄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我們經常見到的食材,但是這雞蛋茄屬實沒見過。這雞蛋茄之所以叫雞蛋茄呢。
  • 大媽賣新式「料理」吃得下1種算你牛,網友:全吃下是「好漢」!
    中國美食數不勝數,人們每天都在不斷的創新,希望開心出更多好吃的美食,來滿足人們都需要,美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人們每天都離不開吃這件事,今天要說的這款美食是一位大媽賣的新式料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大媽賣新式「料理」吃得下
  • 城裡不可見的「稀罕」蔬菜,口感賊好卻沒人種,大媽:太麻煩了
    導語:「城裡不可見的「稀罕」蔬菜,口感賊好卻沒人種,大媽:太麻煩了」一個人再怎麼見多識廣,都不可能把世上的所有東西都人全了。就比如在古時,孔子在週遊世界時,路過一個稻田的時候,卻認不得在田裡種的是何物,於是問了身邊的弟子,才知道,原來世上還有這等東西。
  • 大媽街邊擺攤賣「稀罕餃子」,餃子皮顏色太吸睛,顧客都搶著買!
    大媽街邊擺攤賣「稀罕餃子」,餃子皮顏色太吸睛,顧客都搶著買!餃子,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美食之一,每逢過年過節的時候,餃子是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它不僅味道鮮美好吃,而且餃子的形狀似元寶狀,寓意著招財進寶。
  • 農村這4種帶刺野果,很多人都沒見過,最後一種40元一斤成稀罕貨
    生活在農村裡朋友,或多或少都吃過野果,尤其是現在春季到來,農村裡有不少野果開始結果了,比如三月泡、刺莓等,對於農村人來說,野果就是兒時的零食,饞嘴的時候就去野外摘一點來吃。不過農村裡的野果多種多樣,也有不少野果長的非常奇怪,讓人印象深刻,下面筆者給大家介紹四種全身都帶刺的野果,許多人都沒見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