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整整兩個月,沒有雅思也沒有另外修課,於是我徹底成了個「遊手好閒的上海市民」。
早在多倫多還是冬天的時候,我某天在某個亂七八糟的網頁看到過,國內MUJI(無印良品)門店的兼職崗位對年齡最低要求是16歲,於是17歲的我蠢蠢欲動,當即悄悄在心中埋下了去MUJI做暑假兼職的種子。
打雜解鎖新技能,順便交朋友、賺零花錢。
發家致富這種事情,我最喜歡了。
首先我來科普一下網申MUJI兼職崗位的具體步驟。
我網申的渠道是MUJI官方微信公眾號。
進入微信公眾號主頁面後,展開下方菜單欄第三個選項(右下角)人才招聘,點擊最上方的「人才招聘」。
接下來會跳轉至招聘職位詳細信息頁面,閱讀完畢基本信息後,點擊「申請」。
在簡歷投遞頁面,填入基本信息。
MUJI兼職崗位申請所需信息真的很基本,不需要上傳簡歷,甚至不需要填任何個性化的能力背景,照實填入,五分鐘就能填完。
唯一需要慎重填寫的是三個志願店鋪,建議根據店鋪離家距離依次排序。
到此為止申請步驟就結束了,接下來可以選擇綁定微信帳號,然後就是等待MUJI微信公眾號發消息或是郵件通知面試信息了。
同樣的申請流程我一共走過兩次。
因為我六月底回國,對MUJI的招人周期不了解,生怕過了兩三周才發麵試消息,那正式上班我幹不了多久就要回加拿大了,所以早在六月初就第一次填了申請信息。
沒想到過了一天面試通知就來了,面試時間是四天後……
既然不可能立刻從加拿大飛回上海,於是那次面試自然是鴿了。
第二次申請是六月底回國後。
這一次是非常認真的申請,但似乎從開始就有不好的徵兆在隱隱暗示著。
在填完申請信息綁定微信帳號時,我嘗試了無數次始終打不開連結。最終只好放棄,時不時地刷郵箱留心有沒有面試消息。
不同於上次的「隨手申」隔天就得到回音,這次連刷了好幾天郵箱也沒個動靜。
我幾乎放棄了,七月初的某天正好要收一封郵件,沒想到打開郵箱卻猛然看到了幾天前發來的的面試通知。
面試時間是幾天後,險些就錯過了,萬幸。
準備面試時,我上各大求職經驗分享網站做了許多功課,搜集了一些MUJI兼職面試的必考/常考問題,複習範圍很小,大多都很基本。
比如「無印良品的三大理念」;
比如「為什麼來無印良品」;
比如自我介紹、分析自己性格的優缺點、甚至還有血型(據說無印良品很信血型,我本來抱有懷疑,然後面試時還真的問了我血型……我實話實說我血型不明……)。
讓我去面試的那家門店是我的首選工作店鋪,也是離我家最近的。這可以說是一種小幸運吧。
面試前我還是有些小緊張的。以前雖然有過實習經歷,但是當時申請階段沒有面試這個過程。(回顧高中生在國外找實習有多難 | Coop系列一)
所以嚴格來說,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求職面試。
郵件中有關面試的要求是很短的一句話:「請攜帶一張1寸照片提前5分鐘到場,並注意著裝」。
雖然MUJI的工作環境是休閒風的,但我保險起見還是穿了白襯衫去面試。
因為離家不遠,所以時間我算得剛剛好,大概提前了十五分鐘到場。
一抵達,擺在店門口的招聘啟事格外矚目。
關鍵詞「學生兼職」、「每周至少工作兩天,每天四小時」、「時薪20-24元」……
這大肆宣傳的場景,和我想像的「一個小店能有多少人來求職」有所出入。
到了櫃檯前,白花花的好幾十張簡歷攤開擺放著。我心中暗叫:看來人家根本不缺勞動力啊!!
差不多時間段抵達了之後,就是先到者先面。
排我前面的小哥穿得比我還正式,白襯衫黑褲子的,一身莊重;我後面的姑娘反之無比休閒,穿著個小清新裙子,等候的時候甚至還在MUJI買了瓶飲料喝,一副完全不緊張不在乎的樣子。
面試是在很小的一間辦公室裡進行的,非常不正式,和我想像的「面對面 一對一問話」完全不同。
那間狹小的辦公室大小介於我家廚房和衛生間之間,裡面擠了四五個員工,有的在吃飯、有的在看手機、有的在工作,而最裡面那個面牆看電腦的員工是給我面試的。
由於她始終面對著牆的方向,而我坐在她的側後方,因此我全程沒有看清她的正臉,她也沒有正眼瞧我一眼。
傳說中高冷的面試官。
面試的問題基本都很常規,屬於複習範圍內。全程她問我答,同時她在我的簡歷紙上記錄筆記。
值得注意的是,她問到了「我家離店的距離」和「我能工作到什麼日期」,由此可見,店裡最需要的還是「方便好使的勞動力」——通勤便捷、能長期在店工作。
那位面試官說,如果錄取,三個工作日內會有郵件回復告知到店工作的詳情。
這封郵件,我是沒有等到。
儘管這次兼職申請是抱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佛繫心態,不是非它不可的;加之我母上看到二十塊的時薪,非常不滿,覺得這勞動力太廉價了,不幹也罷,但是我也確確實實以認真的態度盡力準備了面試,我對自己的表現也非常滿意。
唯一可能被拒的因素,大概是因為我能奉獻勞動力的時間不多——一周只工作兩天,且八月底就要回加拿大了。
暑假賺不了零花錢、無法做到理想中的「發家致富」;去MUJI不能做一個優雅的店員小姐姐,只能做一個平凡的顧客;享受不到MUJI員工折扣……
以上種種,皆可歸因於命運。
Freya H
2019. 7. 21.
Freya H,上海/多倫多留學黨;
高中十二年級;
2017年九月開始的留學生涯,不知以後會在兩地間漂泊多少年,但我會堅持在這裡記錄我的生活。
B站:FHWEEKLY
Instagram:freya_han
掃描二維碼關注FHWEEKLY
「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 燃亮縹緲人生, 我多麼夠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