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到一個小嬰兒的時候,忍不住的會誇讚:小傢伙肉嘟嘟的真可愛;皮膚好白哦,真好看;或者會說:小傢伙好像不太胖哦;頭髮長的不大好,多推光幾次就會好些了。
人,從一出生就要接受別人的評判;在成長過程中,也在評判著別人。
評判別人,有讚揚的,也有批評的。並非所有的讚揚都是正面,也不是批評就是負面,評判需要恰到好處。不恰當的讚美會影響親密關係,好的批評也能增進雙方的關係。
《讚揚與責備》就告訴我們如何評判別人,才能更容易被接受,更受歡迎。
這本書的作者是特麗·阿普特,就職於劍橋大學,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她對於人際關係的研究的著作,獲得《紐約時報》、《衛報》等多家國際知名媒體的讚譽。
而這本《讚揚與批評》又被叫作《劍橋大學的溝通課》,從朋友、同事、親子、夫妻之間的交流,探討評判力的威力,幫助我們控制自己的偏見,包容他人的觀點,理解我們對自己及他人產生的強烈卻莫名其妙的反應。
「我們的評判所表達的是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從兒時就開始記錄的關於愛與接納,信任與焦慮、恐懼與被拒絕的經歷。」
當我們在生活中,被評判或評判別人的時候,是一個有關信任度的討論。
現在當紅的李子柒,在剛開始走紅的時候,遭到很多質疑,說李子柒是擺拍,是團隊包裝,還有人說是作秀等等。
這些人對李子柒沒有信任度,持否定態度。也有一部分人認可李子柒,覺得她有特點,視頻也很好看。
現在李子柒被寫進語文考試卷,引起質疑。
浙江寧波一個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期末試卷上,閱讀理解題中,將李子柒袁隆平和雷海為三人並列,並讓學生從中推薦一位心目中的風雲人物。
有家長就開始質疑,網紅是不是可以成為孩子的偶像?是否會對孩子的價值觀造成偏差?
很多媒體就家長的質疑做出了回應,與其怕動畫片和影視劇帶壞孩子,怕李子柒帶歪孩子,怕這怕那,不如打開心扉,秉持開放心態,和孩子一起成長,直面這個世界。
評判力從來就有兩個方面:讚揚和批評。
其實一味的讚揚,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有些恰當的批評,人們也會很樂意接受。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讚揚更加合適,怎樣批評更容易被接受。
朋友小靜,是一個特別獨立的女孩子。她結婚後,老公就好言相勸,讓小靜放下工作,做全職太太。
小靜老公總是很溫和的說:「家裡離不開你啊。」「你總是那麼體貼。」「你一定是一個很棒的媽媽,一定能把寶寶照顧好。」
老公的話,讓小靜很煩躁。她想工作,可是老公不讓;她不想總是做一些家務事,可是老公總說她體貼、賢惠;她想讓婆婆幫忙照顧寶寶,可是老公說她一定可以把寶寶照顧好。這些話,看似都是鼓勵、讚揚、溫柔,可是這這種讚揚,不是小靜想要的,是老公給小靜的定位,讓小靜無條件的答應他。
這些讚揚不但給了小靜壓力,也限制了小靜的行動。
不考慮對方感受的讚揚,就是一種獨主義式讚揚。讓一個人被迫順從另一個的思想,這比責備還讓人討厭。
如果小靜想和老公分享自己的想法時,老公總是先入為主的說:「你知道多少人羨慕你嗎?」「你以前不是這樣的呀?」「你還真想去工作呀?」「你捨不得離開寶寶嗎?」
每次小靜和老公談論她的工作計劃時,還沒等小靜說幾句話,老公就開始這樣說。
他覺得,小靜是不知足,並拒絕傾聽小靜的感受,也拒絕接受小靜不快樂的感受。
總是用自己的感受,去替代對方的感受,並且覺得一切都是理所應當,這就是侵入式評判。
侵入式評判,一般是用責備的語氣否定別人的感受。經常說的話有:你不應該如何如何!你怎麼能怎樣怎樣!
生活中,要想避免災難性的評判,還有一種就是倒後帳。
當愛人把結婚紀念日忘記的時候,我們習慣性說:「反正我們也習慣了,你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上次我生日,你也忘了。情人節你從來沒給我買過禮物。這次結婚紀念日,你還是忘了。我真懷疑你心裡有沒有我。生活需要儀式感。我們兩個關係越來越冷淡,就是因為你從來不注重儀式感。」
就因為一件事,我們能夠把上輩子的事情,拉出來溜一遍。這樣評判有失偏頗,不客觀,太過籠統了。
評判籠統化,就是因為一個錯誤,而全盤否定這個人。「你這輩子都無可救藥了。」「你太自私了,從來不懂得體諒別人。」類似這樣的話,既傷感情又起不到實質作用的話儘量不說。
在我們對別人做評判的時候,儘量避免這三種評判方式:獨裁主義式評判,侵入式評判和籠統化評判。
缺乏互相讚揚的婚姻不過是一張苦澀、討厭的契約而已。
越來越多的婚姻,很多都忘了最初的美好,婚姻關係越來越差,以至於離婚率高於結婚率。在婚姻中,爭吵,大喊大叫,甚至摔碎東西,這些都不是衡量婚姻是否走到終點的標準。
其實在婚姻中有一種「維繫或摧毀婚姻的無形力量」之謎。
這個謎底被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揭開了。他通過數據整理發現,
在一對伴侶交流中,當讚揚與責備的比例超過為5:1時,他們的婚姻就更可能茁壯成長。這個數字現在被稱為「魔法比例」。
相對於侵入式評判,大家更願意接受回應式評判。回應式評判就是允許別人發表自己的觀點,說出自己的感受,允許提出異議。只有這樣,思想的碰撞,才能讓雙方達成更好的關係。一方控制一方,天平終究會失去平衡,只有來回互相的討論,才能維繫一段關係的長久;也才能得到一個雙方都認可的結果。
相對於籠統化評判,我們更應該就事論事,說明表揚的具體事情,或者責備的具體原因。不擴大範圍,不涉及人品,不否定未來。
不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評判一直都在,想要做好評判,我們要學會一個萬能公式,就是三明治法。三明治法談話,就是對某人先讚揚,在批評,在鼓勵的方式。
這樣的談話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避免災難式的評判,要學會以上四種評判方式,在溝通過程中,互動能達到溝通效果,一方壓倒一方的談話方式,是不可取的。
說話是一門藝術,我不僅對別人進行評判,也有時刻接受別人的評判。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理解評判,接納評判。
我們可以試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接納別人的評價。也許一句責備的話,就能變成一句讚揚,給我們鼓勵,為以後的路不再犯錯。
讀一讀這本《讚揚與責備》,一定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