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解漢字》之「靜」:「入靜」才是人生的大格局、大境界

2020-12-19 齊魯壹點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寧靜」是「致遠」的重要條件,這在常人思維中,似乎是一個悖論,但實際情況恰恰如此。

扼腕發奮、砥礪前行、轟轟烈烈,只能成就小事業,而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則需要宏大的格局與情懷,需要「運籌帷幄」的「入靜」境界。

今天的《銳解漢字》就來解解這個「靜」字。

古人把「青」與「爭」組合在一起,想表達什麼意思呢?很顯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形聲字,在這個組合的背後一定有寓意。《說文解字》的解釋是:「靜,審也。從青,爭聲。」自審、內省,以求內心的安靜,許老先生的解釋有清心為靜的意思。水清為「清」,心清為「靜」,無滓為「淨」。綜合考量,「靜」字的寓意是:梳理內心紛擾,保持初生時的清純。

後來,「靜」自又引申出安靜、靜止、平靜、寧靜等意思。諸如,《詩·邶風·柏舟》:「靜言思之」;《淮南子·本經》:「怒則動,動則手足不靜」;《韓詩外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啟功書法: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在女八德中,「靜」主要指女性的言談舉止要安詳、閒雅。

在古代的格言名句中,有「寧靜致遠」的說法。《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尤其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守住內心平靜顯得尤為重要。守住初心,淡泊名利,遠離紛爭,生命才會變得清純、輕鬆和愉悅。

劉繼銳金文書法:歲月靜好

作者簡介:知名媒體人,文化學者劉繼銳。時事快評,說聞解字。遊歷五洲,感悟生活。獨特視角,一家之言。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下一句是什麼?它才是重點
    ,死如秋葉之靜美還在乎擁有什麼對於這段文字,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詩人通過「夏花」和「秋葉」兩個極其形象地比喻,優美而又含蓄地寫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格局。但其實它的後一句「還在乎擁有什麼」才是泰戈爾此詩的重點。「絢爛」也罷,「靜美」也罷,體現的都是過程,對擁有和失去的淡然,才是泰戈爾人生的大境界。這兩句詩,自譯成中文後風靡了幾十年。
  • 靜,一個人的最高境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靜,體現了一個人的成熟,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境界。靜,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最高境界。所以說,靜,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前提。齊白石衰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中國畫之巨擎。國畫大師劉海粟再三告誡學生「要甘於裡末,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會寂寞。」就像諸葛亮說的:「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 中國人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人生必讀!
    讀《周易》,讓我們更能明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使命和道路,有一個通達的人生。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間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
  • 傳統功法:「冥想」入靜
    文/竟成轉載 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歷代養生家所用的「入靜」概念含義類似的名稱有多種。例如有「五入」之說,即入虛、入靜、入定、神、入寂。古人認為五人是含義不同的五種概念:人虛是「清靜無為,虛空無相」;入靜是「心清神澄,意恬念靜」;入定是淨慮祥悟,定慧交融」;入神是「精神解脫,神明妙用」;入寂是「諸相寂滅,了無苦樂」。這裡「五入"的區別大體上可以理解為同一境界的不同層次。
  • 靜,世間大美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唐·王維《鹿柴》詩人在山中,山林幽靜,看不到人的蹤跡,卻又聽到了說話聲,這反而顯得山中更加寧靜了。那說話的人應在何處呢?夕陽餘暉回照在深茂的樹林裡,正好照著了樹下的青苔。靜與動,明與暗,互成映託,但只覺山林更幽深靜雅,而詩人的心情亦是恬淡平和,也許正是有這樣的境界,他所寫出的詩才如水墨畫一般清淡而悠遠,寧靜中自有意趣吧。
  • 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
    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間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 變化:《周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格局會有先天稟賦,但大多可以從後天成長中形成與提升。
  • 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經商必讀
    讀《周易》,讓我們更能明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使命和道路,有一個通達的人生。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間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
  • 讓心,靜一靜 !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為了將來起程不再那麼迷惘。心靜並不是停止思想,而是一種心情平靜如水的極致狀態。,禪師說:「那樣你永無開悟之日。」 學僧驚訝,「為什麼?」,禪師說:「當你只看見結果,就無法靜下心來,也就永遠得不到結果。」在這個快節奏社會,很多人都如同故事中學僧一般急於求成,甚至投機取巧;更有的人心浮氣躁不靠努力和拼搏,一心只想通過捷徑去達到目的。俗話說:欲速則不達。
  • 健康的最高境界:靜(深度好文)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意思是說,根是萬物生命的來源,回歸根才是靜,能靜才回歸生命。這就是講靜態的重要。可是,人的生命常常忘記了靜,反而儘量用動態去消耗自己。如果全世界的人類都拼命消耗能源,能源全消耗完,人類也就滅亡了。
  • 王維水平很高的一首詩,被譽神品,無一靜字卻寫出了靜的最高境界
    古詩中有一個最難寫的意象,就是「靜」。為什麼它難寫?因為直接寫靜,則落了俗套;而所謂以靜寫靜,以動寫靜,也是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夠。所以詩壇高手那麼多,能將此意象寫出經典的卻並不多,我們可以來數一數。
  • 【國學智慧】中國人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教子必讀
    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間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 變化:《周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
  • 渾圓正一功的放鬆與入靜
    渾圓正一功的放鬆與入靜由河北金剛武館館長張恩平先生創立的渾圓正一功,是一個養身、強身的優秀功法,多年來,不但培養出了一大批武術英才,還為人民群眾調理了大量身體疾患,成效有目共睹,廣受好評。它能幫助練功者入靜並調節大腦中樞神經,使肌肉的收縮力量增強,使肌肉與韌帶變得更加強壯結實、耐力增加,提高了神經系統與肌肉的靈敏度,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
  • 人生哪能全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給好運一點時間,靜等花開
    在杭州西湖湖畔,靈隱寺大門有一副千年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講的我們要知足常樂,人生七字真言:淡,忍,讓,靜,樂,穩,準。淡:凡事看淡,無欲無求最最高境界。人生痛苦的根源有兩點:一半是攀比,一半是欲望,當欲望大於能力的時候,內心往往是掙扎和苦楚的。忍:小事要忍,大事要狠。小不忍則亂大謀。無關緊要的小事,一笑而過是種胸懷。在爛人和爛事中跳出來,緊盯自己的目標。讓:禮讓和謙虛是做人的一種情懷,不需要咄咄逼人,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 中國古代書畫家追求的「山靜日長」的境界,究竟是什麼?
    山靜日長文朱良志  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譽,博物通古,每評畫,多有識見。他在評北宋範寬的《臨流獨坐圖》時,認為此圖「真得山靜日長之意」。這個「山靜日長之意」蘊涵著中國藝術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靜」在中國畫中的地位。  黃公望說:「詩要孤,畫要靜。
  • 《銳解漢字》之「孝」:百善孝為先
    今天的《銳解漢字》先來解解這個「孝」字。 「孝」,金文寫作「」,這個「孝」字,是從甲骨文的「老」字演化而來的,「老」字的造型太有味道了,甲骨文的「老」字寫作「」,金文的「老」字寫作:「」,像一個長發老者,老態龍鍾,需要手拄拐棍,才能獨立行走。
  • 打坐牢記這兩個字,入靜並不困難!
    真正想打坐入靜,前提要做到身體放鬆,心情舒適。如果身體無法放鬆,感覺不到舒適,整個人會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打坐中會下意識地不停調整身體,導致身體出現不由自主「晃動」的現象。等身體放鬆了,感覺舒適了,有了這個基礎,再才可以真正談入靜。
  • 靜,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往後餘生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
    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境界,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落般平常,才能心靜平和;視去留如白雲舒捲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正所謂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們生活在這個繁雜的世界,存在著太多的紛紛擾擾,所以我們要懂得把心靜下來,學會坦然處之,不要讓自己的內心輕易被外界嘈雜的聲音擾亂。
  • 從外形看「花草青蔥、爭奇鬥豔」,怎麼說是「靜」呢?
    有些事物確實不能以外表現象定論,就像中國漢字,雖然它屬於象形文字,好多字經過數千年的形體變革仍可以較清晰地表現出它的字義,但「靜」字左「青」右「爭」,如果不聯繫字義很容易讓人想到「花草青蔥、爭奇鬥豔」的情景,而這完全不符「靜」字所表示「安靜」、「停止」的意思,甚至說是在表達著與「靜
  • 中國人這三本書,養大格局,成大境界,教子必讀
    讀《周易》,讓我們更能明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使命和道路,有一個通達的人生。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不離陰陽,當你懂了陰陽就能了解事物發展規律。陰陽,是中國人的一種上通天地、下達幽微的獨特思維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稱天地間最大的學問,人生最高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