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上海"90後"資深女茶人領略臺灣茶文化

2020-12-15 東方網

圖片說明:獨特的喝茶方式,讓參與者印象深刻。/採訪對象供圖

  東方網4月4日消息:初春,正是新茶飄香的季節。一個月前,出身茶葉世家、雖然很年輕卻已是滬上資深茶人的曾蓮玉,與十幾位茶友一起,完成了難忘的中國臺灣7日茶文化遊學之旅。

  這次由老樹茶學堂發起的尋茶之旅,探訪臺灣的知名茶館、尋訪當地的珍稀老茶。曾蓮玉的先生葉應春,一家三代做茶,是在上海經營多年的茶葉世家,因此,蓮玉對茶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此次的臺灣茶文化遊學之旅,是她期盼已久的行程。

  這短短的7天讓她記憶深刻。她在串門子茶館,體驗如今極為少見的曲水流觴;在被稱作「全臺灣最幽靜空靈的茶室」——食養山房,感受全身心被打開的舒暢;還特地去陽明山尋茶……

  今天,讓我們跟隨這位上海的90後茶人,一起回顧這段臺灣尋茶之旅。

  串門子茶館體驗曲水流觴舉杯品茗

  2月29日,天剛亮,蓮玉就和朋友們一起踏上了這趟尋茶之旅。

  尋茶之旅第一站,來到臺北永康街,茶席設計大師沈僥宜的串門子茶館,曲水流觴,別具匠心。品鑑了二十年的老樅,三十年的普洱茶。泡茶的壺是清初和清中的。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流傳的一種遊戲。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這種遊戲非常古老,王逸少詩云:「羽觴隨波泛」,曲水流觴的習俗現在已不多見。

  茶客們坐在蒲團上,蓮玉在泡茶,她把一杯剛沏好的茶輕輕放在身邊正流動著的水上,這杯茶隨著流水緩緩向前移動,來到其他茶客的面前時,他們輕輕拿起茶杯……蓮玉說,這樣的泡茶與喝茶方式,她第一次見,很有意思。讓人想起《蘭亭序》記載的「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傍晚時分,「只想靜靜地找一家茶館,慢慢地喝一杯茶,看一會書。」蓮玉她們走進罐子茶書館,這個名字顧名思義是「罐子書館」和「罐子茶館」的統稱。媒體人出身的劉太乃於2012年在臺北開書店時,特意將茶的元素加了進來,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罐子茶書館。

  在劉太乃看來,打造一個中國的茶室空間,需要三個元素。首先是隔柵,它作為一種裝飾,還可以起到梳理光線的作用,讓室內光線更柔和溫馨。其次是茶畫,這由茶主人喜好決定:喜歡古典,就用明清或宋元的書畫來配置;喜歡當代,就用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做茶畫。最後就是茶桌上的器皿。

  食養山房全臺灣最幽靜空靈的茶室

  在臺灣第二天的行程,也是此行最讓人期待的地方——食養山房,一個被稱作「全臺灣最幽靜空靈的茶室」。在茶人的眼裡,那是一個如同去朝聖的地方。蓮玉說,食養山房是在山裡的建築,一進門,就有一種全身心被打開、放鬆的感覺。「喝茶久了,對空間就會有一種敏感。一個美妙的茶空間,茶客進入到其中,可以沉澱內心、收斂肢體」。

  因為是很多人的心頭愛,食養山房的訂位也是出了名的不容易,周末訂位需提前兩個月,平時也要提前15天。這次深度茶文化之旅,由於有專業老師的規劃和同行,有許多行程都是早早做好了預訂和準備。主人林炳輝說,控制客人人數,最主要是因為他對食物的要求比較高,相關的食材、配菜有限。

  食養山房融合了東方禪學風格。蓮玉說,雖然跟林炳輝只是短短的交流了幾句,但是印象卻十分深刻,特別是他提到的「茶氣」。他說,「茶氣」始終是食養山房的追求。在他的觀念中,一個茶空間應該是茶的「道場」,讓人不僅能享受茶葉的口感,最好是五感都開,能聞到花香,也能看到溪水。所以,隱藏在山谷中的這個茶屋,不是在屋子裡擺一桌茶席那麼簡單,而是要與整個室內外環境都息息相關。

  在食養山房,蓮玉說,她喝到了長這麼大感覺最好喝的一種湯,「像是在喝一碗好茶……不油膩也不清淡,口感濃鬱。」那碗湯裡食材豐富而又獨特,有香水蓮花、有蓮子、蓮藕……它的名字叫做「蓮花燉」。

  紫藤廬充盈著茶香和紫藤花香

  第三日,去了臺北市中心的紫藤廬。一進門,蓮玉說,她就聞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同行的姐妹說,好像不是茶香,而是紫藤花香。實際上,在紫藤廬,屋內多的是陳年的老茶,屋外則有一棵經年的老樹。無論是茶香還是花香,都充盈著整個空間,讓人沉醉。茶室的主人把紫藤廬喚作「無何有之鄉」,這一句出自《莊子逍遙遊》,什麼都沒有,又什麼都有……你是否已能參透這其中的意境?

  臺灣的茶館給蓮玉留下的一個深刻印象是,每家都帶吃的,喝茶很容易使人覺得餓,所以,臺灣茶館的這個思路很迎合茶客想吃些小食的需求,「茶館的食物但凡做得精緻一些,銷路總會不錯」。

  臺灣最有江南範兒的園子當屬春餘園子,老闆是南京人,整個環境有點蘇州園林的味道,用了搶眼的紅色元素。去春餘園子的那天,蓮玉恰巧穿了紅色的漢服,感覺特別搭。「那裡有許多落地窗的設計,空間感很強,房間不大,但感覺卻很寬敞」。

  陽明山喝到1960年代的「東方美人」

  行程中的安排之一是去陽明山尋茶。她們來到山上一處老茶人的家裡,聽說,老茶人曾經是一位設計師,也是修行之人,對茶和茶空間都有獨到的理解,他珍藏著一款1960年代的烏龍茶「東方美人」。

  蓮玉說:「喝它第一口,就深深吸引了我,甚至可以說是震驚!因為,無論是湯色、香氣,還是口感、厚度、甜度,都像極了上世紀60年代的福建白茶『白牡丹』。」蓮玉是福建人,從小喝白茶長大,對白茶的味道已再熟悉不過,在她們的茶城,她也喝過十幾、二十年的「東方美人」,但都和白茶不同。

  在陽明山,能夠喝到一種並不多見、存世量極少的老茶,已經很讓人開心了,更驚喜的是,這種老茶的滋味,還與家鄉的老茶如出一轍,蓮玉覺得實在是不虛此行。對於愛茶之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神奇的哥邊開車邊喝功夫茶

  在臺灣,她遇到了許許多多的驚喜,不過,最接地氣的驚喜,居然是一位開計程車的師傅。

  「我覺得稱他為『臺北最有範計程車師傅』一點不為過。」蓮玉說,那位師傅一邊開車,一邊喝功夫茶,十分愜意。

  「我們在上海,在許多城市坐計程車,遇到的師傅,有焦慮的,有抱怨生活的。在臺北見著這樣一位開車還喝功夫茶的師傅,真是驚呆了!」

  這位司機師傅表示,他專門準備了防滑墊放置茶具,只在紅燈的時候喝一杯,開車喝功夫茶非但沒有讓他覺得危險,反而可以提神:「這位師傅說,喝功夫茶能使他安靜下來,這種感覺甚至影響到了坐他車的乘客。他說,他特別愛茶,一日不可無茶。」

  內心夢想開間理想的茶室「雲水山房」

  臺灣七日尋茶之旅帶給這個「90後」茶人太多感慨、許多新知。不得不提的是,這一次的臺灣尋茶之旅,再一次重燃起蓮玉內心深處的一個夢。

  早在2013年,蓮玉就請設計師按照她心裡的想法設計了一個獨特的茶室,並取名「雲水山房」。

  開一間茶室對於蓮玉來說不難,但是,她年齡雖小,心思可不小,她心中理想的茶室,是一景、一物,在每一個空間,都能有茶的意味。

  只是,由於一些原因,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管理,雲水山房遲遲未能動工建設,但它始終生長在蓮玉的心底。

  她說:「雲水山房是我的夢,我一定會把它實現的。」

相關焦點

  • 臺灣茶人唐山交流茶文化(組圖)
    茶文化交流活動現場 羅玉生 攝泡茶 羅玉生 攝茶席 羅玉生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丁雪) 9月13日上午,由唐山千江月茶藝培訓中心和臺灣會心茶道文化發展協會共同組織的茶文化交流活動在李銘久藝術館舉辦。
  • 臺灣用「鬥茶」火了內需市場 兩岸茶人合力
    昨天,在海峽兩岸茶文化季頒獎典禮上,同時還舉行了全民健康飲茶論壇,來自兩岸的幾位資深茶人,就「健康飲茶與茶產業發展」、「如何促進兩岸茶文化的交流」、「兩岸的茶葉市場如何共同繁榮」、「大陸茶葉如何走進國際市場」等問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 杭州茶人、茶事、茶文化,盡顯杭式氣韻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杭人飲西湖龍井的方式變得簡單而直接,更注重生活化,茶人傾向於選擇一個透明的玻璃茶器,85℃水注入杯中,茶葉在水中翻滾,清晰可見。茶客喜愛綠茶其清湯綠葉的品相,渾然天成的黃綠二色,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跡,濃淡兩相宜,味道更香鬱。  喝茶可以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複雜的事。茶人講究好茶配好水。
  • 現代茶文化復興的歷程
    1981年,陳祖槃、朱自振編輯的《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手寫影印本)出版,這是國內首部較全面的古代茶文化資料彙編1982年8月,杭州「茶人之家」成立,1983年創辦《茶人之家》雜誌,1993年改名《茶博覽》。
  • 臺灣茶小二——帶您領略不一樣的茶文化
    臺灣茶小二——帶您領略不一樣的茶文化神龍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龍百草經)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經有4700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b臺灣茶小二茶園陳鵬文師傅48歲,臺灣人,出生於茶藝世家,祖輩四代都是茶藝師,曾多次榮獲臺灣省茶技比賽特等獎,並於2017年在比利時參賽,獲米其林三星稱號,現在的臺灣茶小二茶園茶葉採用有機茶葉,園林所有茶樹和茶廠所有設備等來自寶島臺灣,他說種茶就要真正做到土地無汙染這樣才能給後代留一片乾淨的土地
  • 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皆茶人,中國古典詩歌與茶文化的關係源遠流長
    中國既是詩的國度又是茶的故鄉,在我國文學史上詩人皆茶人,中國古典詩歌與茶文化的關係源遠流長。歷代的文人墨客不僅僅把飲茶品茶鬥茶當做一種物質享受,更重要的是借詠茶以寫人狀物抒情明志。繞,有女如荼。」是用「荼」比擬美女。《大雅綿》和《大雅桑柔》中又都用「荼」作比以深化主題。在《詩經》當中,「荼」主要是作為植物的名稱出現的,體現文學意蘊的茶文化特徵還沒有凸顯出來。
  • 星光熠熠、大咖雲集,首場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完美收官
    2020年1月18日晚,備受茶界矚目,星光熠熠、大咖雲集的「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在廣州成功舉辦。近200位來自全國各大茶產區的代表以及泰國、馬來西亞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地的協會和資深茶人歡聚一堂,還有10萬+全球茶友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了同步觀看,來自五湖四海的茶人朋友們共同創造了一臺真正屬於茶人自己的「春節聯歡晚會」。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與提倡「清淨、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追溯臺灣茶藝之由來,其實最早應發源自中國廣東潮洲的「功夫茶」小壺泡。
  • 圍爐觀茶 東方集美 茶界名流共論「海派茶文化」
    上海特有的城市精神孕育出獨特的「海派茶文化」,「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是海派茶文化的精髓,上海基本不產茶,卻「海納」了包括臺灣地區在內的全國產茶區所有名優茶及相關工藝品;而且涵蓋了中式、日式、韓式等各式衝泡手法;在這裡,你既可以來一杯時髦的英式下午茶,也可以續一杯禪邊茶館的古茗。
  • 堅持與趨勢——一位臺灣茶人的紫砂情
    (中國網  江南9月17日江蘇宜興消息),由宜興臺商合資企業經典陶坊主辦協辦的《堅持與趨勢——一位臺灣茶人的紫砂情他認為,優秀的傳統茶文化是能夠紮根在現代人日常生活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們一直追求和倡導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也就是說,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應該只成為擺到博物館裡受人仰望的文物和寶藏,還要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現代人的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
  • 星光熠熠、大咖雲集的「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在廣州成功舉辦
    近200位來自全國各大茶產區的代表以及泰國、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地的協會和資深茶人歡聚一堂,還有10萬+全球茶友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了同步觀看,來自五湖四海的茶人朋友們共同創造了一臺真正屬於茶人自己的「春節聯歡晚會」。
  • 兩岸茶文化一脈相傳─訪臺北貓空茶藝館周仁智
    臺灣目前茶葉生產技術最大的特色是團揉功夫,尤其是高山茶,而高山茶在臺灣發展也不過二十年。敝人曾經跟隨當時臺灣省茶葉改良場場長吳振鐸博士親自上阿里山-石卓、巃頭、隙頂,指導當地的茶農制茶,揉茶功夫及其成品之品質要求即是敝人所主張。
  • 湔江制茶人丨何麗榮:做一名優雅的茶文化傳播者
    「山窮水路凝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成都習書的日子裡認識了更多的愛茶人,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行業老師們的進一步指導。特別是從事茶商的經歷也讓何麗榮更了解了全國各地各種各樣的茶葉品種的種植、生產、銷售和品鑑等,也為她後來成為評茶大師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一年她也開始把自己的重心放到了公益教學上。
  • 茶人茶話︱周作人:喝茶
    作為一個純公益性的茶文化傳播平臺,與各位茶友分享最嚴謹,最有價值的茶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因此,茶韻君會挑選一些較具有權威性的茶文化書籍,與大家共讀。比如茶人茶話專欄文章,摘選自三聯書店出版的《茶人茶話》一書。該書收錄了眾多文人墨客關於茶的文章,字裡行間,處處皆是生活中的茶文化,樸實而有趣。之後茶韻君將與你共讀王玲所著《中國茶文化》。
  • 滄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茶文化公益課開課啦
    活動名稱: 滄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茶文化公益課 主辦單位: 滄州市婦聯 承辦單位
  • 茶文化的雅俗共賞,是茶文化源遠流長的關鍵!
    可以說,茶文化是眾多傳統文化中雅俗共賞的存在了。雅——無由持一碗,寄於愛茶人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筆下的茶詩茶詞,比比皆是。歷代文人墨客在品茶中,得到極大的情趣和某種淨化情感的滿足,甚至達到了某種境界,這往往是其他文化活動所不能給予的,因此,歷代詩人常以詠茶人詩。
  • 農交會上「品茗論道」 兩岸茶人共商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之策
    農交會上「品茗論道」 兩岸茶人共商壯大中華民族經濟之策 2020年11月27日 23: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王思羽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27日重慶訊(記者 王思羽)  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兩岸同胞要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其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久前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則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 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中新社福建大田10月29日電 題:臺灣茶人深耕福建大田:「來了忘歸」  作者 林春茵 顏全飈  「來了忘歸」。臺灣制茶名師張慶泉「醉茶」之後留下的這幅墨寶,高懸在福建大田東方美人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室裡。  28日,第十一屆高山美人茶文化活動節在福建三明市大田縣舉行。
  • 東協茶人的狂歡,我們十周年再會 | 第9屆南寧茶博會圓滿落幕
    11月8日至11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主辦,由廣西華巨臣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第9屆中國(南寧)國際茶產業博覽會暨首屆東協茶人節圓滿落幕! 順來、原心達、桂之源、東滸寨、佰勒凱緹等茶葉深加工:澳味軒,花見拾樂等老茶一條街:老茶號、恆盛達、順宏茗、九九倉泰、釺源、錱藏、瑤寨、可緣號等紫砂:範家壺莊,談曙君,楊瑤芬,丁淑萍,魯文琴,鄭小傑,董建平,劉根林,錢雪梅,史美萍,徐燕,範育君,馮洪君,王餘平,徐芳等90
  • 世界茶文化介紹,了解亞洲茶文化,印度|斯裡蘭卡|日本
    大家好,我是茶人滿常覺,今天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世界茶文化之亞洲茶產區,重點介紹印度、斯裡蘭卡和日本。一,亞洲茶文化之印度在世界五大洲中,茶樹種植面積最大的是亞洲,約佔全球的90%,產量約佔全球的84%,有22個國家產茶。印度茶葉生產發展始於19世紀30年代。1939年印度成立了專門發展茶葉生產的阿薩姆公司,茶葉生產進入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