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應該像陽光一樣無處不在——莎士比亞
大家好,我是小蘭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將把自己近十年的教育經驗進行總結,從培養孩子習慣入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培養孩子的經驗以《好習慣》系列、《好情商》系列、《財商思維》系列等分享出來,希望能讓大家在育兒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閱讀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足可以看出閱讀的重要性。如果現在還有人認為高考狀元都是只會埋頭學習,做題的「呆子」,那真的是太落伍了。
之前有媒體對各省的近百名高考狀元進行了問卷調研。
各省高考狀元都有著自己的課餘的愛好,閱讀拔得頭籌,其中80%的狀元愛好閱讀。這裡文理科狀元各舉1個例子:
牡丹江男生張子昂以672分成為2019年黑龍江文科狀元。
張子昂的媽媽說:小學二年級時,兒子就開始讀沒有彩頁、沒有漫畫的書。五年級時,一套《明朝那些事兒》他用一個月就看完了,看完之後還會和父親一起探討明朝沒落的原因及各代皇帝的優缺點。
為了孩子上學,他們多次搬家,在每一個家中,都有一個大書櫃,裝滿了張子昂看過的書,正是這些書,讓張子昂知識的覆蓋面越來越廣。
溫州邵奕佳以719分的高分,成為溫州的理科高考狀元。課餘時間閱讀是她用來緩解學業方面的壓力的法寶。
這些狀元坦言:看得多了,思考的維度就慢慢多了,思考的深度也慢慢有了,對試卷上的閱讀理解的分析能力也就不知不覺地培養了出來。一切的學習能力以及所運用的知識都可以通過閱讀來獲取。
可以說,單從孩子學習這一方面來說,閱讀是非常重要的。
1、 閱讀能讓孩子更聰明
有教育專家說過,如果孩子有閱讀習慣,經常讀書,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大腦發育得更快。有句古話: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通過閱讀,活躍孩子的大腦細胞,大腦就會變得更加的聰明。
2、 閱讀能讓孩子學習能力更強
有關科學家曾經做過一次研究,發現喜歡閱讀的孩子比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對新知識的學習力要高26%。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書看得多了,就會產生寫的欲望。
因為書讀得多,積累得就越多,寫起來也會信手拈來,而且理解文字意思會更加的容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3、 閱讀提高孩子專注力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專注的問題,上課10分鐘左右,就坐不住了。要不看窗外,要不就左看右看,玩玩具,筆頭。家長,老師都頭疼不已。
而閱讀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只要看書就會很專注,投入到書的世界裡面去,一看就是幾十分鐘,長久下來就會成為孩子的習慣和能力,專注力自然就上去了。比如我們班上的孩子,每晚上都會抽30min讀課外書籍,現在班上上課,學生的專注力是全校第一的。
除了學習,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閱讀功不可沒。當孩子愛上閱讀的時候,同時也會學會愛的方式。閱讀一本書像認識一個人:是書本身的樣貌、氣質,內容的魅力,還有就是散發出來的精神力量,對觀者的情感和心理產生的影響,他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掉。因此,閱讀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人生經歷。
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例子。
在教三年級的時,班裡有兩個學生:小陳和小徐。小陳的成績屬於中遊,小徐是班裡的尖子生。
當班主任免不了要接受科任老師的吐槽。語文老師曾好幾次向我投訴,說小陳在課堂上看課外書。喜歡看書本身不是什麼壞事,只是稍微提醒了一下孩子,儘量課間或者在家裡面看書。
小徐在班裡屬於拔尖,各科均接近是100分。上課非常的認真。孩子沒有閱讀習慣,平時也不喜歡看課外書籍。曾嘗試引導孩子讀書,但孩子不以為然。因為這孩子平時成績很不錯,所以也沒有過多的催促。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孩子漸漸的有了明顯差異。當然這裡說的不是體格,主要是指學習和日常談吐上面的變化。
小陳的變化很大的,進步非常明顯,上課回答問題很有水平。而小徐變化就很小,成績反而有了一些退步。
最明顯的是她倆的寫作,小陳的作文有理有據,會引用很多的經典,內容充實,還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名!而小徐的作文比較乾澀,流水帳比較多。
後來這兩個孩子都升入了同一所初中。一晃3年過去了,碰到雙方的父母,得知小陳考上了市重點中學,而小徐靠著繳納贊助費才勉強上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現在小陳的成績依然年級前茅,成為學校重點培養的對象,而小徐在學習方面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這些年,帶過的孩子裡,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很多孩子通過閱讀這一條小路默默地前行,在學習後期實現了小路超車,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這裡分享一個經常在家長會上講的故事。
在中國的最東邊生長著一種「毛竹」,在農民的精心照料下,4年也僅僅只生長3CM。但是5年後,竹子以每天30CM的速度生長著,短短6周就可以達到30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之前的四年間,竹子將根在土壤裡面延伸了數百平米。
閱讀的力量就如同毛竹的生長過程,如果孩子有閱讀習慣,學習過程中加大閱讀量,而不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作業裡去,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可能不會被「餓死」。
所以我在教育的過程中,就特別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與家長一起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相信他們會在今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所以第一篇先為大家分享培養孩子的第一個習慣——閱讀。期望通過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可以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語言能力、分析能力、整理歸納能力、邏輯性思維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等。
怎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呢?
咱們分4步。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引導孩子喜歡閱讀。
有的孩子最開始對書籍不感冒,這時要記住,強扭的瓜不甜,要引導。可以先用接受度較高的電視電影來「引子」,吸引孩子去讀書籍原著。
舉個例子: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時候看《格林童話》,但是孩子不喜歡看。後來她就先給看了幾集《格林童話》製作成的動畫片,孩子的興趣馬上上來了。
但是她隱藏了一個套路,只給孩子看2集,然後神神秘秘的告訴孩子,再看後面的需要等。7歲的小孩子哪能等呢!孩子等不及,就抓起《格林童話》這本書先看了起來。
2、環境很重要。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乾旱的沙漠,植物的枝葉會非常細。而富含水分的雨林,植物枝葉發達。
家庭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告訴他這是你的書,讓他建立對書的歸屬感。
當然,書當然不限於書架,最好能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小蘭老師小時候就是如此,家裡就書最多,平時又沒什麼其他的愛好,呆在家裡,就只能抱著書啃了。閱讀習慣自然就養成了。)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更好的做法:為孩子搭建了一個「閱讀角」,布置的如同圖書館,孩子非常喜歡一個人坐在「圖書館」裡,安靜地讀書。
如何通過閱讀角培養孩子閱讀呢?
一:選位置,布置。
閱讀角可以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布置,如果家裡面積大一些,就布置寬敞一些,如果家裡面比較小,就布置小巧一些。沒有一定之規。只是時間上需要花費30min左右,購買一些小桌子,書架,貼畫之類的。
二:買書籍,這個可以周末陪孩子一起去書店。
書籍選擇上,父母為孩子選購圖書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著買,多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同時,要注意:
為孩子選購圖書應以不增加孩子課外的學習負擔為前提;
要教會孩子科學的讀書方法;
符合孩子口味,適合他們的年齡段,並且難度適宜的書籍。
他們也需要讀物多樣化,因此,在給孩子購買圖書的時候,可以選擇各種類型的讀物,如報紙、雜誌、廣告手冊、詩集等。這樣做,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培養他們廣泛的興趣與愛好。
三:關鍵點。伴讀。
習慣培養需要兩個條件:
1、高頻次。2、固定時間。
我們要每天晚上固定一個時間跟孩子一起閱讀。1~2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很少,所以我讓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或者拿著書給孩子講故事。三年級及以上,可以跟孩子一起看或者讓孩子自主閱讀。
3、讓孩子堅持。通過成就感,激勵孩子閱讀。
增強閱讀記憶,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講出來。
在孩子閱讀書籍之後,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甚至可以讓孩子複述書中的故事,來增強孩子思考能力、溝通和表述能力。
有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孩子看幾次書,就不願意看了。我發現她特別愛表現,所以每次我讓孩子看完故事書,我都會帶著崇拜的語氣讓孩子給我講故事,孩子便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孩子看著我一臉崇拜像,簡直比吃了n塊巧克力還開心。於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成就感,自己便主動找書讀。」
4、其他。排除幹擾。
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咱們父母需要少玩遊戲,少刷抖音,陪陪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的原版,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要樹立一個好榜樣,多點閱讀,少看手機、電腦和電視。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學習咱們。我的口頭禪就是:上梁正了,下梁肯定不會歪到哪裡去。
當然我們可以在沙發前面放一個書架,這樣就可以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的。
最後說一下,在小學階段。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
根據我的經驗,當孩子有了閱讀習慣,基本都遠超這個指標。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如果孩子們真正深入讀每本書,我想世界就會來到他們身邊。
愛孩子,就給他一個受用一生的閱讀習慣。咱們現在就可以開始行動了哦!明天繼續為大家分享《36個好習慣》系列2——孩子缺乏獨立性,怎麼辦?
好,咱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