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只能高額學費讀民營大學,畢業即失業,有文憑就有出路嗎?

2020-09-03 陳述影錄

「為什麼貧窮?」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

紀錄片《出路》開篇就拋出兩個看似簡單、實則難答的問題。

「在中國,高考是每位學生命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出路。」紀錄片是2012年拍的,但是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有著很大的準確性。

1997年,中國開始推行教育產業化政策。從那時候起,高等教育成為了一種商品。在高考這場考試中,發揮最好的那部分學生,將會進入由國家財政支持的重點大學。大多數人則需要支付高額的學費,進入民辦高校。

以2012年高考結束的考場外一幕開始,紀錄片《出路》講述了三個人的故事:民辦高校招生宣傳員王老師、高考結束的女孩王盼、大學應屆畢業生萬超。

在2020年高考剛結束的這個季節,看看這部紀錄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們是個公司,我們不是個學校」

門口掛著「歡迎參加高招說明會的家長和同學們」的橫幅,屋子裡坐滿了家長和學生,臺上有個人正拿著麥克風熱情洋溢地發表演講。

那個人是一所民辦高校的招生宣傳員王老師,他的任務是通過一場又一場的宣傳演講讓學生家長交費就讀該學校。平均下來,每場至少需要轉換三個學生他才能完成任務。

他說了很多「大實話」,關於自己的宣傳演講是怎麼回事,關於學校教學質量怎麼樣。

站在講臺上,他會先給家長們講一個猶太人讀書的故事,說明「讀書是甜蜜」的。爭取在十分鐘內把家長們說得沉浸其中,這樣家長們才有可能掏錢。接著,他引用古人說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強調讀書的重要性。

他還會進一步說到家長們的心坎裡去「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擁有高品質的、體面的生活。此外,自然也免不了向家長們展示學校的教學環境、師資隊伍和優秀畢業生等。

實際上,王老師說:「我們是個公司,我們不是個學校。」學校只是把人招進來,最終會發一個大學文憑,再把人送走的一個商業性質的學院。

學校也從來不會管老師教得好或是不好,「90%的老師都沒有教師資格證這樣的東西」。在宣傳會上介紹的進入高新技術IT企業的成功學員,更是萬裡挑一的極個別學員。

而且學校都是安排畢業生去外地工作,這樣就算工作不靠譜,學生都無法回來學校討說法。因為路途遙遠,回來要交通費,王老師引用他領導說的話「他(指學生)迫於生存,他會自己就地解決」。

儘管這樣,但是優勢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城市裡,農村的大多數孩子沒能進入重點大學。他們想繼續讀書改變命運的話,只能花費高額學費讀民辦高校。

一個學生學費12500元,讀三年,畢業後可能要四五年才能賺回來。

王老師說他們都是去農村做宣講,因為城裡的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一聽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而農村裡的學生,很多在上大學前,連電腦是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

王老師是學平面設計的,但是被學校安排出來做招生,他覺得是在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通常宣講會結束後,他都儘量避免再去跟家長們做過多的接觸,因為「接觸多了自己受不了啊」。

「我就是要怪你,誰叫你生我啊」

王盼參加完高考,那天獨自去縣城裡查成績。

當得知自己的分數是388分時,她瞬間就情緒失控了,哭著跟同學說「我該怎麼辦啊」。

王盼知道,讀書是改變自己家裡生活條件的辦法,但是不理想的成績意味著高額的學費。這對於農村家庭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

王盼的父母都沒有讀過什麼書,靠搬磚務工維持生計,她的媽媽還失去了一條手臂。

對於王盼的高考成績,她媽媽心裡也難過,但是不表現出來。她覺得是女兒沒有發揮好,平時女兒學習很刻苦。

雖然成績不盡如人意,王盼的媽媽還是決定請客吃飯,這樣會收到禮金,支持王盼讀書。而且她覺得,就算不請吃飯,別人也會送來。

她挨家挨戶去請客,還很坦率地說「請客我心裡發毛,臉上發燒」。

有一戶的兩位老人家估計是她的親人,關心地問學費要多少,得知加起來要兩萬多一年,老人家驚嘆「那可是不得了啊」,但是他們還堅持要給點錢,讓帶給王盼。

一家三口吃飯時,爆發過矛盾。說起填報哪個學校,王盼說學校門口有很多發宣傳資料的。她爸爸說那些都是騙錢的,還有個朋友被騙了之類的。

王盼說她也不知道哪個是騙錢的,要不你幫我填。她爸爸說「我不認識字」,王盼說「你不認識字也要怪我嗎」,還說到「又不是我不讓你讀書」。

她爸爸說到王盼讀書不好要怪她外公家,她媽媽是讀過高中的。王盼說,我不怪媽媽,「我就是要怪你,誰叫你生我啊」。

這一幕爭吵,在農村家庭裡很容易出現。應該也有很多小孩面對貧窮的生活,不明白大人的世界:沒有條件撫養,為什麼要生我?

王盼說過,她讀書是想讓爸爸媽媽過得好一點,都不是為了我自己。

這也是很多窮苦人家小孩的想法,懂事得來又惹人心疼。

王盼的爸爸媽媽當然也是希望她有出息的,兩人在看她的高中畢業證時都流露出一股疼愛之情。

送王盼去讀書前,她媽媽坐在她的床邊對她說:「不管走到哪裡,要善於保護自己。」教育王盼在學校成績要拔尖點,以後說不定能優先推薦工作。

王盼媽媽在女兒讀書這件事上不會打擊女兒,一直是支持的態度,還會鼓勵女兒說「只是起點比別人低一點,吃虧點」。在送王盼去火車站的一幕中,配的是一首她媽媽唱的歌謠,「也想背上書包上學門······如何可以去讀書文······」

她媽媽也曾渴望過讀書。

王盼和媽媽去過一場王老師的宣講會,會場空隙,她媽媽還特地向王老師詢問。

宣講會結束後,王老師在酒店裡匆匆收拾行李時說到,王盼的家境貧寒,還拿錢來給這個學校,真是不值。

然而,「越是老實的這種人,他越聽你忽悠。」

這也是很多農村百姓的無奈,環境的局限,認知的匱乏,使得他們在面對影響子女前途的選擇時,有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借了朋友的錢,還借了我姐的錢」

萬超是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的應屆畢業生,在拍了畢業照和拿了畢業證書後,他踏上了找工作之路。

一趟趟跑招聘會,一次次面試。被回絕的失望,被肯定的狂喜。萬超經歷著許多應屆畢業生都會有的體驗。

終於,他獲得了去一個公司做清算專員的機會,先試用七天,再確定是否可以進入試用期。儘管是這樣無理的要求,萬超還是很開心,很珍惜這次機會。

入職當天,他拿紙巾仔細擦乾淨自己的工位,拿手機拍照工卡——這是他的第一張工卡,以前雖然做過實習,但是沒有過工卡。

萬超工作認真,入職後就連續兩天加班,周圍的人都下班了。也不是工作量大,而是他做的表格很難符合要求。

現實很骨感,最終萬超沒有通過考核。意味著他失去工作機會,需要重新找工作。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更何況剛畢業時工資也低,一千多塊一個月也僅僅是能生存。房租,夥食,等等,都要花費。他借了朋友的錢,還借了姐姐的錢。

雖然萬超身上有年輕畢業生的積極樂觀氣息,但是現實的打擊也曾讓他感到挫敗和崩潰。

後來——

王老師所在的學校倒閉了,他在家待業半年後,進入了一家材料公司做網絡維護員。

王盼最終選擇了一所理工院校,學習工程造價專業。她的父母,仍需要通過辛勤的勞動,供她完成學習。

萬超搬出了自己的公寓,和他的兩個朋友住在一起,他仍然沒有找到一位合適的工作。

在中國,每年都有好幾百萬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在城市的邊緣掙扎生存。

王盼畢業後,很大概率也要像萬超一樣努力找工作,先要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其次,才能實現她想的讓爸爸媽媽過得好一點。

紀錄片是八年前拍的,當時沒找到合適工作的萬超,不知道現在過得如何。有一次面試時,他被問到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他回答「早上起來,上班很開心下班很開心之外」,能有時間看看書、看看電影。

那時候的萬超和其他與他一同面試的畢業生們,都在苦苦尋找一份月薪1500或是1800的工作,更不要說會有能力考慮買房之類的事情。

從這樣看,「有文憑就有出路嗎?」

如果「出路」是指能賺到大錢的話,有文憑很大概率依然是賺不到大錢。可是沒有文憑,更大的概率是賺不到大錢。

王盼的媽媽都說「你什麼都不懂,你就不可能有什麼好的工作」。

或許是生活條件所限,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知道自己以後可以做什麼,但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握讀書的機會,考個好成績,讀個好學校。

當你一步一步向前走時,路會越來越清晰。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仍然是寒門學子很重要的出路。




2020年07月10日星期五

相關焦點

  •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發出靈魂拷問
    「有文憑就有出路嗎?」紀錄片《出路》開篇就拋出兩個看似簡單、實則難答的問題。「在中國,高考是每位學生命運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考生一生的出路。」紀錄片是2012年拍的,但是這句話放在今天來看依然有著很大的準確性。
  • 畢業即失業,你認為現在的大學本科文憑有用嗎?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大學文憑貶值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畢業生人數的迅速上漲。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大學畢業人數從1949年2.1萬人上漲到2019年的834萬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增長近400倍。1949年,人才十分缺乏,當年的高校畢業生僅有2.1萬人。
  • 大學讀哪些專業,意味著是畢業即失業?
    可以說在很多人看來,讀書就是孩子的唯一出路。現在大家達成的共識就是,上一個好大學是很重要的,所以,學生們拼命的學,儘量都能夠進入到985大學,能夠進入到211大學。但是,一定要注意,進入到了好大學,不一定意味著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因為任何一個大學裡,都是有好專業和冷門專業的。
  • 高考:選擇三本還是復讀?偏遠地區、高額學費到底值不值?
    2018年高考,6月份填報的志願基本揭曉。自從取消三本(湖北省)後,那些本來只能考到三本院校的考生和家長就有一個好的名聲了,也可以說自己考上了二本。確實是的,但是三本永遠是三本,學費就是最好的證明!其實,除了高額學費的三本院校以外,還有一種院校比較容易填上。那就是偏遠地區的大學,如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所以,那種壓線的考生在當初填報志願的時候,就選擇這兩類學校。如今,等收到高校寄過來的通知書外,有家長和考生就猶豫了。這麼高的學費?這麼遠的地方,是去就讀還是再戰一年去復讀呢?
  • 豆瓣8.8紀錄片《出路》引人深思,高考還是寒門學子脫貧之路嗎?
    沒有國家教育部認證,不具備辦學資質的野雞大學盯上了無緣本一本二的農村學生,利用農村資訊落後,老闆姓淳樸好忽悠的弱點,把自己的學校師資和未來就業吹得天花亂墜,招生猶如招商,學費貴還不教知識,能宰一個是一個。而這類學校畢業的學生畢業即失業,本砸鍋賣鐵上大學指望賺錢養家的夢想在找工作時無情破滅。他們的家庭陷入貧上加貧的惡性循環。
  • 高考後,社會中立足不僅要有文憑,還要有很強學習能力
    高考是什麼高考就是所有考生人生第一次選擇。通過高考,所有的考生對自己的人生的一次選擇。高考過後,考生金榜題名,有些考生名落孫山。首先,祝賀金榜題名的考生,祝大家在以後的上學生涯中,學業有成。上學是唯一出路嗎?
  • 高考被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錄取,畢業後有出路嗎?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是一個關於高考錄取的話題:高考被山東大學冷門專業錄取,畢業後有沒有出路?熱門專業往往是那些市場需求量大,畢業後比較好就業的專業,冷門專業往往是市場需求量小,畢業後不大好就業的專業,主要以一些人文社科類專業為主。最近一個來自山東的張同學告訴我,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文科全省前一千名的好成績,最後被山東大學成功錄取。按理說被山東大學這樣的老牌985高校錄取應該是一件開心事,但是這位考生卻一直愁眉苦臉。
  • 很多人家庭條件不好,但卻咬牙交高額學費上三本,有必要嗎?
    那個時候鄰家的女孩高考成績不太高,不想復讀,父母一直很糾結到底該讓她讀三本還是專科。家境一般,面對三本學費確實有點吃力,但最終還是讓女兒讀了三本: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這位女孩畢業後考入我們縣城的一家法院,擔任文員。
  • 職高(中職學校)畢業後的出路,有捷徑你走不走?
    在昨天的內容《職高畢業後有出路? 都說比普高強, 你肯定不信》中,老劉羅列了職高(中職學校)畢業後的出路,文章結尾老劉承諾今天給大家分析職高(中職學校)畢業後的幾種出路。接下來我們就來一起看看。99%的人都不知道最後一條捷徑,來聽老劉說教、胡說八道。
  • 成人高考函授文憑有用嗎?有哪些用途?
    導語:相信很多打算通過成人高考形式來提升學歷的在職人員都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以下這些問題:函授類型的畢業證到底有用嗎?即使有用,那麼通常都會在哪些時候用得到?函授文憑跟全日制的文憑到底差別有多大?接下來就從實際情況來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多大家有所幫助。第一、函授文憑有用嗎?
  • 高考成績一般,儘量不要選這4個專業,畢業即是失業
    現在大學的專業很多,高考志願的選擇非常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你未來的就業問題。有些考生考上大學並不容易,就希望學一個自己喜歡而且高大上的專業。但是,一些專業本科階段的知識內容比較淺或者太寬。畢業後,他們發現市場需求不大,並且自己本科院校層次低。他們投遞了很多簡歷,卻沒有收到面試邀請。如果你高考成績一般,以下這4個專業要謹慎選擇,可能畢業即是失業。
  • 大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即是失業,路在何方
    新的一屆畢業生已經全部畢業了,有種中專生、大專生、本科生等等,這兩天筆者去大中專院校走訪的時候,學校的領導都說到一件事,那就是大專和中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畢業就是失業。不知道是從何時起,從何人口中最初說出的言論,說讀書無用,這句話已經傳了好多年,但是看看如今的形勢,用人單位要求最低學歷是本科,使大專畢業生集體失業,這難道也是讀書無用嗎?現在國家的政策很明朗,就是讓全民有本科學歷,今年的本科最低錄取分數線竟然只是300多一點,可以想像,未來的三五年,或許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將會在夾縫中生存,毫無競爭力可言。
  • 中傳,北電,中戲,畢業即失業?
    我們都知道,藝考生參加高考的門檻較低,收分比起普通參加高考的同學是低了很多,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如果正規參加高考,結果必然會慘不忍睹,可能連本科文憑都拿不到。 都知道,如今的社會中,學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拿著一個普普通通平淡無奇的文憑學歷,哪有資格跟一些名校畢業生,留學生研究生競爭呢?
  • 社會人士想讀大學怎麼辦?參加高職擴招,畢業得全日制大專文憑
    高職擴招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高職擴招即指高職院校實施擴招,屬於大學擴招。2020年,高職擴招的任務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00萬人。招生的對象擴大到了廣大的社會群體:農民工、下崗職工、退役軍人、新型職業農民等,也就是說,即使你已經離開學校,也可以參加擴招考試!
  • 大學「最坑」的專業,表面上很有面子,實際上畢業即「失業」
    大學是我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程,雖然,我們從高考的緊張中抽離了出來,但是,面對我們人生的新篇章,很多人都陷入了迷茫,尤其是很多大一的新生,在上了大學之後,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的同時,也難免會有一些煩惱,室友、老師、導員、專業等等,尤其是專業,會讓學生陷入迷茫,
  • 孩子高考二百多分如何選擇?讀本科院校,拿本科文憑,畢業即就業
    最近經常有家長問我:王老師,孩子高考成績200多分,讀個很次的大專怕他學不了東西,畢業以後自己都養不活,又不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樣,以後還幹苦力活這方面,該怎麼辦呢?今天王老師就給家長們帶來一個本科院校內部的計劃外招生,不僅在本科院校裡就讀,而且還能學習計算機專業技術,孩子畢業即就業,月薪7K起,還能拿本科文憑!
  • 澳洲讀大學沒有高考成績可以嗎?澳洲大學的入學途徑有哪幾類?
    澳洲的教育和醫療水平都是非常出色的,澳洲不管是環境和物資都是非常好的,因此有很多學生申請澳洲,那就一起看看澳洲讀大學沒有高考成績可以嗎?澳洲大學的入學途徑有哪幾類。 去澳洲讀大學沒有高考成績可以嗎? 如果沒有高考成績的話,也可以通過預科的途徑進入八大名校。
  • 農村孩子今年高考考了個三本,學費一年要2萬元這大學讀不讀
    ,大概率就是混幾年拿個文憑,對窮困家庭還是不少了。如果真想讀書,去復讀一年好好考個好大學,學校好一些學費低,三本錄取通知書下來就不要了。即使要讀還不如讀個大專,以後再專升本,這樣一樣可以有大學的學習機會和閱歷,學費也不用那麼高。家裡貧窮就提前做準備高考填寫志願時不報考高價學校,寧願去讀更好的大專,或者讀師範院校。
  • 讀大學就是出路嗎?紀錄片《出路》,揭露壓倒窮人的「招生騙局」
    偶然間,被一部名叫《出路》的紀錄片吸引到了,這部紀錄片也完美地詮釋了「讀了大學是否就是出路」這句話。《出路》紀錄片的好評度,在豆瓣幾乎有過半是五星好評,也說明了此紀錄片戳中了人們的心窩,大概有不少家長看到這兩個字,心中都被壓抑的有種窒息感,這好像也是壓倒窮人的一根稻草,極力想抓卻又抓不住。
  • 讀了大學就有好出路了嗎?當然不是!
    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就可以上輔導班,不會的知識有專業的老師講,這個是許多普通家庭無法做到的。但在大學裡,一切都是從頭開始,沒有人會因為你的高考成績來評判你的大學生活,你的高考成績和你的大學過得精彩不精彩沒啥多大的關係。記得大學期間的心理學老師和我們說過:「在同一個大學學生都是差不多的水平,所有人在高考的時候已經被劃分了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