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斬斷「發票黑市」利益鏈? 兩方面原因需重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副縣長用「假發票」套現345萬元的背後

  虛開、倒賣發票的「發票腐敗」,在一些基層地方仍是一條「黑色利益鏈」

  本報記者劉良恆、何偉、沈汝發、朱國亮

  「自己有愧黨的培養,私慾和貪慾佔據自己的內心,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做自己謀取利益的工具,最終在發票中迷失方向,栽了跟鬥。」去年,已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湖南雙牌縣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劉紅安在懺悔書中如是寫道。

  執紀部門調查發現,2011年3月以來,劉紅安在湖南東安縣任職期間,指使司機文明華用虛假發票混同部分真實開支發票到東安縣協稅護稅辦、東安縣財政局等14家單位、企業報帳,報帳金額共計458萬餘元,其中用購買的假發票和虛開的發票報得345萬餘元。

  「劉紅安身為領導幹部,用虛假發票報帳時間跨度之長,套取資金金額之高,作案手段之大膽,幾乎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湖南省一位紀委幹部認為,劉紅安案十分典型,揭開了基層觸目驚心的「假發票」亂象的冰山一角。

  常務副縣長「假發票」套現345萬元

  所謂的「假發票」,基本上都是正規發票,但這些發票有些沒有實際交易,純粹為套取公共資金

  在東安縣,劉紅安絕對算得上一個「人物」。

  小學教師出身的他,先後在地方國企、鄉鎮和縣直部門工作。35歲被提拔為副處級幹部後,劉紅安的仕途順風順水,一路看漲——39歲擔任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43歲擔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在同齡人中絕對算得上是佼佼者。如果不是夥同司機文明華用虛假發票套取巨額公共資金,劉紅安的仕途也不會戛然而止。

  據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3月,在擔任東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後,劉紅安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原本行事謹慎的他逐漸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

  司機文明華經常在他耳邊提起,一些領導幹部存在大吃大喝、用虛假發票報帳的情況,並建議他也「想想辦法」。

  這讓劉紅安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執紀部門查明,2011年3月,劉紅安得知自己即將從東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崗位調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職務,便主動找時任東安縣檢察院檢察長胡某,說自己在政法委有些開支尚未報帳。胡某心領神會,爽快答應。事後,劉紅安讓文明華用虛假發票到東安縣檢察院報帳5.56萬元,並安排文明華將這筆報帳款存入他人的帳戶保管。

  一旦伸手,貪慾就無法控制。

  2011年3月以後,劉紅安利用到長沙等地出差的機會,安排文明華多次購買、虛開餐費、菸酒等虛假發票。

  調任雙牌縣常務副縣長以後,劉紅安依然不知收斂。2016年1月,劉紅安對雙牌縣政府辦主任陳某說自己要去走訪跑項目,需要到財務室借款8萬元。陳某答應後,劉紅安安排文明華到縣政府辦以出差名義借出了這筆錢。8月初,雙牌縣政府用電腦耗材等發票衝銷了這8萬元「借款」。

  執紀部門調查發現,截至「落馬」前,劉紅安夥同文明華通過購買「假發票」和虛開發票,先後從10多家單位套現超過345萬元。

  劉紅安案並不是孤例。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湖南、廣西、福建、江蘇等省區調查發現,在中央禁令之下,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少數黨員幹部仍然存在大量違規公款開支等情況。部分基層幹部表示,「假發票」亂象背後隱匿著觸目驚心的「真腐敗」。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所謂的「假發票」,從票據本身來說基本上都是正規發票,但這些發票都不能反映真實交易情況,有的是為了掩蓋按規定不能報銷的「灰色開支」,有的乾脆沒有實際交易,純粹為了套取公共資金。

  「年底報帳多,發票早就賣完了」

  只要發生使用公款的「灰色開支」,肯定就有「假發票」。「假發票」已成掩蓋「灰色開支」的「隱身術」

  「公司有些開支,比如領導請客、送禮,按照規定不能直接報帳,我們都是從『票販子』手上買發票,開成辦公用品或者其他能報銷的名目,『票販子』收5個點的手續費。」長沙一位大型國企職員小陳說。

  根據小陳提供的電話號碼,《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給被人稱為「楊老闆」的「票販子」打電話,向對方提出想購買三四萬元辦公用品發票。

  「楊老闆」對記者說,「長沙的發票,開辦公用品,現在恐怕搞不到。年底各單位報帳多,發票都賣完了。廣州的行嗎?油票可以不?長沙的油票現在還能搞到。你如果不急,下個月再找我咯。」

  發票買賣還催生了規模龐大的「黑市交易」。

  2016年,長沙警方偵破一起虛開普通發票大案,以王某虎為首的犯罪團夥自2012年以來合計倒賣金額高達2億多元的普通發票。

  長沙警方人士透露,王某虎團夥案的受票單位多為各大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醫藥公司、房地產、旅遊公司等企業,也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

  這個團夥勾結商場、超市、酒店的財務人員、營業員,按「客戶」要求從這些企業虛開發票後,按開票金額的1.5%至6%不等收取購票者的「手續費」。他們所開發票的名目都是售票單位能報銷的,多為日用品、辦公用品、勞保用品、電腦耗材、文體用品等。

  從《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實地調查情況來看,儘管長沙公安和國稅部門2016年聯合搗毀了王某虎團夥,形成了嚴打倒賣發票犯罪的強大震懾氛圍,但在巨大市場需求和暴利的刺激下,長沙地區「發票黑市」仍然比較活躍。

  從記者暗訪情況來看,「楊老闆」等「票販子」依然能從一些涉王某虎案的超市、酒店、商場等企業倒賣「假發票」牟利。

  多位基層紀委人士告訴記者,從查辦的大量案件來看,只要發生了使用公款的「灰色開支」,肯定就有虛開發票或買賣發票等現象存在。「假發票」已成為基層慣用的掩蓋「灰色開支」的「隱身術」。

  發票腐敗,最常見的做法是巧立名目,「掛羊頭賣狗肉」,將娛樂開支、超標招待,開成辦公後勤、會議差旅等名目的發票。

  2017年1月9日,為接待廣東省戒毒管理局管理處調研員鄭壯群一行,惠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陳錦輝安排該所辦公室主任王永群購買了兩瓶洋酒,共計2350元。

  當晚,陳錦輝等6人與鄭壯群一行4人共計10人用餐,飲用了其中一瓶價值1400元的洋酒,餐費開支1490元,人均289元,超出當地公務接待標準。隨後,餐費由王永群在該所財務報銷,購酒款從幹警食堂食材採購周轉金中支出。

  另一種常見做法是分解支出,將超標準開支費用化整為零,就低不就高,分批次報銷,刻意模糊接待明細清單。

  小陳告訴記者,作為國有房地產企業,他所在的公司經常需要請政府官員吃飯,上的酒水最常見的是湖南本地產的湘窖紅鑽,請更為重要點的部門領導,基本都會上茅臺、五糧液、國窖等名酒。按規定,這些酒都超標了,供應商開發票時會做點手腳,將高檔酒換成低檔酒。比如,實際買了茅臺,開票時記作汾酒。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商家開發票極不規範,甚至主動迎合某些不法分子掩蓋真實開支情況的需要,在開票項目、商品單價、開支明細這些細節上故意造假。這不僅讓基層「四風」越來越隱蔽,也給基層執紀監察工作造成了極大困難。

  發票腐敗,還有一種做法是「空手套白狼」,在還沒有發生實際開支的情況,購買發票或者搜集發票報銷,套取資金以後違規使用。

  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原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明輝擅自決定通過虛開辦公用品發票的方式套取公款,設立「小金庫」,並以消費卡、現金等方式發放過節費,共計7.4萬元,其本人領取1.2萬元;此外,他還利用「小金庫」資金組織教職工及家屬到度假村旅遊等。

  在劉紅安案中,他用來報帳的大量發票都是購買的,報帳時大多沒有實際發生支出。多位基層紀委人士告訴記者,這種「空手套白狼」的「伎倆」還不少見。

  如何斬斷「發票黑市」利益鏈?

  「假發票」之所以能夠滋生並且屢禁不絕,「需」「供」兩個方面的原因都應引起重視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假發票」之所以能夠滋生並且屢禁不絕,「需」「供」兩個方面的原因都應引起重視。

  首先,在嚴打高壓態勢下,公款「灰色開支」並沒有根除,虛開發票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

  其次,目前發票管理制度和財務報銷制度存在較大漏洞,給發票買賣和違規報銷行為留下了可乘之機。

  福建一位稅務部門人士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虛開、倒賣發票的成本低、利潤高,目前形成了錯綜複雜的「黑色利益鏈」。

  部分企業由於其特殊性,比如零售環節的超市,客戶多是個人,消費後往往不開發票,這類企業就有大量富餘發票能挪作虛開之用。

  另外,還有很多專門開票牟利的公司,最初註冊都是打著投資、諮詢、商貿等幌子,然後註冊空殼公司、皮包公司,從稅務部門騙購發票,對外虛開牟利。

  長沙市國稅稽查局紀檢組長尹波建議,健全稅務、公安、紀檢等部門的工作聯繫機制。對重點對象強化執法檢查,斬斷「發票黑市」的利益鏈。

  公安、稅務部門要督促商貿企業強化管理,堵住漏洞,履行責任,嚴厲打擊「內鬼」,對富餘發票實施更加嚴格的監督管理。

  稅務和司法也應加強聯動,依法嚴厲打擊虛開發票、不如實填寫發票名目等違法行為。

  部分基層幹部還建議,應該建立嚴格的財務支出制度,設計財權和事權相互制約的有效方案,探索讓經手的單位負責人和財會人員承擔連帶責任。

  此外,審計、財政、紀檢監察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並形成合力,加大對虛報、濫報費用的執法檢查和審計監察。對公共資金的支出、審批、報銷、核算實行源頭審核控制,對單位和主要負責人違反規定的,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對典型事例予以曝光。

  最後,大力推行公務卡結算制度,擴大公務卡使用領域、覆蓋面和效率,建立公務卡使用監管體系,更好地發揮公務卡作用。

相關焦點

  • 張家慧案被曝37名行賄者:斬斷徇私枉法利益鏈
    張家慧這樣的執法者緣何淪為犯法者,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2006年來,張家慧擔任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黨組成員、副院長等職務,在法院系統「深耕」已久,處於重要崗位、關鍵環節,掌握著不小的權力,相關的監督和制度漏洞,為其提供了尋租空間。
  • 每日電訊:斬斷海外遊學「向錢看」的利益鏈
    原標題:斬斷海外遊學「向錢看」的利益鏈   暑假過半,在夏令營市場上,短期海外遊學夏令營十分火熱。十餘天的遊學,價格動輒數萬元。調查發現,遊學機構與學校之間有一條潛在的利益鏈:一些遊學機構坦言,學校能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獲得免費出境機會,也成為遊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8月14日《北京青年報》)   過去,遊學只是「別人家的故事」,大多發生在西方發達國家;現在,遊學在中國如雨後春筍,並不奇怪。遊學其實是古代中國士子的傳統,「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遊學。
  • 受賄行賄一起查一起追 斬斷「圍獵」利益鏈
    雙方一來二去,很容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小圈子」,甚至「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權錢交易的關係網。王曉光滿屋子的茅臺、賴小民「超市」裡藏著巨額現金、袁仁國收到專門為其定製的5公斤金鼎……近年來查處的腐敗分子背後,大都有著極力拉攏腐蝕領導幹部的「圍獵者」和積日累久的關係網、利益鏈。
  • 淅江必須斬斷高考灰色利益鏈
    淅江必須斬斷高考灰色利益鏈由此看來,浙江確實存在一條與高考有關的灰色利益鏈。多年參與命題和閱卷的人尤其是擁有極大話語權的組長。他們平時在培訓機構講課售書,在命題時很可將自己講的重要內容或題目稍作變更塞進試卷中;在評卷時可能將自己講過的要求、技法等融進評分細則和處理爭議卷的過程中。
  • 重慶日報:斬斷利益鏈是叫停職稱英語考試的前提
    原標題:重慶日報:斬斷利益鏈是叫停職稱英語考試的前提「職稱英語考試引發煩惱,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考有什麼用?」(3月26日新華社)職稱英語考試廣受質疑,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儘管人們對此詬病不已,但這項考試,依然年年歲歲頑強地折磨著欲評職稱的芸芸眾生。
  • 斬斷徇私枉法利益鏈!張家慧案被曝37名行賄者 涉及律師、企業主和...
    張家慧這樣的執法者緣何淪為犯法者,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一方面,2006年來,張家慧擔任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黨組成員、副院長等職務,在法院系統「深耕」已久,處於重要崗位、關鍵環節,掌握著不小的權力,相關的監督和制度漏洞,為其提供了尋租空間。
  • 超市小票變發票 買賣發票催生黑色利益鏈
    就是那麼隨手一扔,竟然催生了一個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鏈:有人專門收集廢棄小票,集中開出發票;有人負責給發票退字,任意更改發票內容;有人專門收購此類「改裝」的發票再零售出去。「小票」變「大錢」的利益鏈,每個環節都有人獲益,損失的,則是國家的利益。
  • 斬斷「汙染物利益鏈」需從源頭開始
    安徽亳州本次傾倒汙染物事件,雖然行為動機形成的是一條利益鏈,但是嚴重的後果是一條汙染鏈,因此處置時必須當作犯罪鏈。這批汙染物如果進行常規無害化處理,成本在10萬元以上,但源頭上線支付給下線的費用總共只有1萬多元;通常1噸危廢無害化處理費用至少要在3000元以上,而在地下交易中,上線價格僅僅每噸百元甚至幾十元。
  • 撕掉「黑車」的「真發票」
    史洪舉可以提供正規計程車發票,金額還可以隨意調……「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等地暗訪發現,提供正規計程車發票成了不少「黑車」的攬客手段。這些發票從何處來?從報導中可知主要有兩方面的渠道:一是倒賣,公開信息顯示,此前,上海公安機關曾破獲過計程車司機倒賣發票的案件,案件中,計程車司機孫某多次向杜某出售計程車發票共計1042份;二是盜竊,有計程車駕駛員因吃午飯、去洗手間離開車輛,空白髮票因此被盜,但也存在計程車駕駛員將發票倒賣後,謊稱發票丟失或被盜的情況。
  • 揭開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灰色利益鏈
    惠山區檢察院對近年來查辦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進行了系統分析,這份系統分析也令潛藏在經濟領域中虛開增值稅發票的利益鏈浮出水面。虛開增值稅發票的「上遊」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期間,無錫市某商貿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潘某夥同妻子尤某,通過收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開票費」的方式,為安徽、河南、江蘇等地88家單位(另有數十家移交其他檢察院)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898份,價稅合計人民幣6892萬餘元,稅額共計人民幣1001萬餘元。
  • 【以案示警】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
    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要求,「對巨額行賄、多次行賄的嚴肅處置,堅決斬斷『圍獵』和甘於被『圍獵』的利益鏈,堅決破除權錢交易的關係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斬斷利益鏈,向全社會持續釋放對受賄行賄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重金行賄、隱匿行蹤的行賄人受到嚴懲  「我認罪,對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都沒有意見。」
  • 我省警方斬斷一條「暗網」利益鏈
    本報訊(記者劉友旺)8月18日,省公安廳發布消息,我省呂梁警方經過3個多月奮戰,於近日摧毀一個特大販賣個人信息犯罪團夥,斬斷一條利用「暗網」為境內外詐騙團夥輸送公民個人信息的利益鏈,查獲非法獲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9億條,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
  • 斬斷圍繞「五唯」現象的灰色利益鏈
    而主管部門也要深入基層,吸納多方建言,推動職稱評審改革,健全學術機制評議,完善多元化、精細化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營造認真、科學、誠信的學術空間,向教師打開更多晉升渠道,消除監管漏洞,斬斷圍繞「五唯」現象的灰色利益鏈,幫助更多致力於教育、德才兼備的教育人才脫穎而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欣欣向榮。(斯涵涵)
  • 保持定力寸步不讓 堅決斬斷名貴特產背後利益鏈
    原標題:保持定力寸步不讓 堅決斬斷名貴特產背後利益鏈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讓,防止老問題復燃、新問題萌發、小問題坐大。中央紀委委員,青海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滕佳材說,要在強化日常監督上再下功夫,把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等方面問題作為整治重點,不斷提升監督實效。對不知敬畏、挑戰紀律的要嚴肅處理、以儆效尤。 在新疆,利用和田玉等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利問題專項整治在一場涉及10萬餘名黨員幹部的相關情況自查申報中拉開序幕。
  • 預付卡串起灰色利益鏈 目前進入嚴管時代
    《意見》提出,一次性購買1萬元以上不記名商業預付卡需實名登記;嚴禁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在公務活動中收受商業預付卡;不記名商業預付卡有效期不得少於3年。  購卡一般需手續費,有的卡可開兩次發票  關於預付卡開發票和手續費等問題,中國銀行那名工作人員介紹說:「『中國銀行銀通卡』在購卡時不收任何手續費」,因為他們與制卡公司之間有協議,可以彌補售卡成本。
  • 非法「一日遊」 網約司機多參與 警方斬斷利益鏈
    北京市公安局近日通報,自去年11月以來,北京警方先後開展了3波次針對非法「一日遊」的集中收網行動,抓獲包括攬客人員、黑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導遊以及旅行社和購物店經營人在內的數十名涉案人員,其中刑事拘留39人,行政拘留22人,全鏈條斬斷非法「一日遊」利益鏈。
  • 「發票販子」開出2億多真發票
    老總唱歌釣魚的各種娛樂、禮金紅包、超標接待……這一切統統都要買發票公款報帳。湖南長沙警方近日偵破一起虛開發票大案,揭開了違規公款消費的冰山一角。2012年以來,犯罪團夥虛開倒賣發票2億餘元,不少涉案單位用買來的發票「洗白」不當開支,僅長沙地區就有40多家單位在列。
  • 換腎交易,你所不知道的地下黑市
    近日央視今日說法談揭露了一場地下黑市換腎交易,案件觸目驚心,不忍直視,雖然我們都知道私下換腎不僅對提供腎源者不利,對受腎者也不安全,但是為什麼地下黑市交易依然猖狂,並且形成了一整套利益鏈,規模龐大。記者深入調查之後揭開了地下換腎的黑市內幕。原來這是一個利益集團,有負責發傳單廣告的,有負責聯繫醫生和手術室的,有負責尋找腎源的,全國各地都有,所得收入最後分贓,黃春的50萬元救命錢就是被這些人層層瓜分。根據今日說法的權威觀點,這些人的行為定性為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是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 斬斷地溝油回收灰色利益鏈 金華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全國領先
    推行「一本帳」監督管理  在餐廚垃圾集中回收利用之前,潛伏著一條「餐飲單位———回收單位(個人)———地溝油(泔水豬)」的地下灰色利益鏈。至此,地溝油的地下灰色利益鏈被基本斬斷。  引進「一條線」循環發展  一輛輛白色的餐廚垃圾專用車魚貫而入,將滿載的泔水倒入卸料口,經過分揀除雜、除渣破碎、油脂分離,一部分變成一桶桶粗油脂化工原料,另一部分再經過厭氧發酵、除臭、脫硫和淨化,變成沼氣和有機肥。
  • 近9億條公民個人信息被販賣 山西警方斬斷一條「暗網」利益鏈
    8月18日,省公安廳發布消息,我省呂梁警方經過3個多月奮戰,於近日摧毀一個特大販賣個人信息犯罪團夥,斬斷一條利用「暗網」為境內外詐騙團夥輸送公民個人信息的利益鏈,查獲非法獲取的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近9億條,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