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中生: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2021-02-28 豫見高考

從我們身邊的榜樣可以看出,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作為十幾歲的學生,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麼快樂。

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後面不也經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說,孩子表現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行。

所以,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並不意味著課外不需要複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要做一個學霸,需要在別人玩遊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當然,有的人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而努力;也有的人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目標,並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但是也不排除極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備極強的天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只是個例,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內。

許多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在上學階段,努力學習就是責任。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後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與其說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後踏入社會後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因為我們會吃苦

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呼聲最高的就是學生的負擔重,扼殺青少年的天性等。不能否認,有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甚至很多學習的內容對以後的成長並沒有什麼用。

我們關心的是,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如何去適應它。

比如高考,如果是按照所謂的素質來招生,中國有多少寒門學子能進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高考制度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制度,同樣現在面臨的應試教育,誰都知道它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我們並不可能很快就能改變它。在這種體制下,作為學生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必須要學會努力,勇於挑戰,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體制下生存。

為什麼現在美國不希望招收太多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學生,是因為中國的學生太會考試了,美國許多重點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所以美國反過來研究為什麼中國的學生如此「優秀」。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培養了中國學生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肯努力,會吃苦,為了考試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

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人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並沒有成為他們以後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並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優秀的人也是要通過不斷努力,辛勞地付出才能成功。

因為有了興趣,所以對某件事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有目標去學習,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犧牲,這才是他以後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有了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否則長大都很難有成就

在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下,一些學生在高度的學習壓力下,學習很努力,幾乎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學習,成為大家熟知的書呆子。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學習到知識,還要培養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情商逆商等。單純為了考試而考試,這絕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也只是成為會考試的機器。但是如果因此就極力排斥學校的教育,也只是走上另一個極端而已。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是會伴隨學生一生的,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後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家長不讓他們知道學習是辛苦的,

他們怎麼可能主動努力學習?

做學生的一定要知道,做家長的也一定要讓子女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曲折,充滿著艱辛,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努力,要辛苦付出,這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責任。

學生要去體會努力學習而取得好成績的快樂,去培養一種不付出就沒有收穫的價值觀。我們也必須知道,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

為了這個使命,我們一定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如果在學習階段,每天都想著玩,想著快樂的生活,而沒有去體驗人生這種為目標而努力付出的過程,長大後就不可能為了工作,為了人生的目標而去拼搏努力,這恰恰是現在許多同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而對於許多家長而言,現在零零後的孩子,生活基本上沒有負擔,他們從小生活中一種沒有壓力的環境下,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快樂,他們從小就沒有為生活而擔憂的必要,所以快樂對他們而言是理所當然,而辛苦付出就是一種不必要的想法。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強調快樂,這是當前大部分零零後孩子的生活狀態。如何培養孩子努力付出,幫他們樹立長遠的目標,為目標而努力,這是家長和老師們的一種責任,也是孩子通過學習要培養的一種能力。

寫在最後:學習肯定是辛苦的,但它能帶你到想去的地方!所以啊,從現在起,拼命學習吧!加油~

相關焦點

  • 不要抱怨讀書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最近看到一句話「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來源網絡如果問年長的人最後悔的是什麼,80%的人會回答沒有好好讀書。讀書雖苦,但是不讀書更苦。當你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此時已經不再是孩子。都說上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對於那些敢於拼搏,有智慧的人來說。當然有時候也是被環境所逼迫出來的。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教育,尤其是有錢人的孩子,現在農村也在極力擺脫這種困境。尤其對農民工的孩子來說,讀書真的才是最重要的一條出路。可能是改變他們命運的一條最好的路。
  • 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孩子,我知道高考令你痛苦不堪。但是你可知道,你抱怨的現在,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卻再也回不去的曾經啊。所以,請別再抱怨讀書苦了——當你埋怨學習無趣的時候,你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早早地就失去了學習的機會;當你痛恨作業無窮的時候,你不明白有多少成年人正在後悔當初沒有把握好讀書的好時光;當你抱怨讀書很苦的時候,你不懂得有多少人是用讀書才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王炸般的人生。網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每個父母都苦口婆心勸孩子用功讀書?
  • 「夜讀」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那是看世界的路05:48來自人民日報1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張照片,河南洛寧一名14歲女孩因疫情期間要上網課,家裡又沒有網絡,只好到村委會蹭網學習。無論多麼艱苦的環境,女孩都沒有忘記讀書學習。雖然現在家裡的情況有一點難,但相信只要堅持讀書,就會有希望。讀書雖然辛苦,但這是通往未來的路。如果現在吃不了讀書的苦,將來就會遇到比讀書苦百倍的事。
  •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將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將是你去看世界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期末倒計時距離2018年期末考試僅剩30人生的不同階段將賦予我們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是你作為學生的職責與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你應該學會付出與努力。請記住,生活的旅途中沒有誰比誰過得容易,只因為選擇的不同,才造就了今後不同的生活方式。孩子,不要抱怨讀書有多苦,那些你吃過的苦將會為你變成一條寬闊且有平坦的路,帶你到想要去的地方。
  • 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關注6-12歲小學階段兒童 安全 學習 娛樂 生活 品行 健康 每日與您分享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些吃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 713分寒門學霸揭露一個真相: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走過這段最狹窄的地方,那些你吃過的苦,熬過的夜,做過的題,背過的單詞,都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正如白巖松所說:孩子,除了上學,真的是沒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
  • 孩子莫說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愛孩子,就要捨得讓他承受讀書的苦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受讀書的苦。一個連學習的苦都吃不了,你又怎能相信他能咽下生活的艱辛?日後又怎能指望他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和生活的重擔?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人生捷徑,但讀書卻是真正相對輕鬆的那條路,也是唯一最體顯公平又是最快最能改變命運的選擇,所以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廢。
  • iPhone12生產線上00後的傷痛: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人這一輩子,該吃的苦,一分都不會少。如果年輕的時候沒有吃到讀書的苦,將來必會經歷生活的苦。當真正走進社會時,你才會發現:跟生活的苦比起來,學習的這點苦,真的算不上什麼。那些孩子心裡比誰都清楚,讀書是他們走出大山唯一的捷徑。有人說:「(有些)孩子除了上學,真的是沒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從之前的「讀書無用論」盛行,到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考進名校,拿到更高的學歷。
  •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孩子,別抱怨讀書苦,那些吃的苦會變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學生階段,學習掌握知識,為你們以後的人生獲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你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為了這個使命,你們必須要學習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
  • 清華713分寒門學霸揭露扎心真相: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孩子,我知道讀書很苦,十年寒窗苦讀,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的確枯燥無味,但是跟生活的苦相比,學習真的輕鬆多了。當你在抱怨讀書枯燥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那些連續加班三四天的人們多麼渴望能有幾分鐘休息的時間。當你在抱怨教室無聊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烈日炎炎下被曬得幾乎暈倒的工人多想能有一處納涼的場所。
  • 713分,寒門學霸工地等來高考成績,揭露殘酷真相:別抱怨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但現在卻有很多孩子,放著優越的學習環境不珍惜,卻成天抱怨讀書苦。之前,一篇關於「華為年薪百萬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正如白巖松所說:「孩子,除了上學,真的是沒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而且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正適合大量閱讀書籍,積累知識。
  • 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當你累了不想學,請想想這3個人
    孩子, 不要抱怨讀書苦!從你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你的父母就開始了無怨無悔地付出。他們不辭辛苦,努力工作,就是為了你能坐在一個安靜舒適的教室裡學習,為了你能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因果的,如果你始終覺得歲月靜好、生活輕鬆,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而在你走入社會之前,你所有無憂無慮、風和日麗的日子,都不過是父母走在你前面,替你遮風擋雨。所以,不要抱怨讀書苦,你在為青春拼搏的同時,你的父母也付出了百倍辛勞。
  • 別說讀書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寫給所有高考生
    那裡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地方,但是要到達這個理想之地,你需要付出很多。記得我高考那時,高考倒計時最後不到十天裡的記憶似乎比整個高三都要長。對高考的記憶不深刻,反倒是高考前最後那幾天都記得很清楚。每個科目的老師都不再講課,幾乎全天自習,有什麼問題便自己上講臺找老師問。手裡永遠拿著課本,嘴裡一直在碎碎念著一些什麼。
  •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
    然後他們就會認為反正讀完書也是需要去打工的,那麼讀不讀書就沒有那麼多的所謂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讀書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隻有經歷之後才能曉得。那麼如今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現在都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讀書首先是能改變我們的起居,擁有知識的人自然就擁有了視野。
  • 孩子抱怨讀書苦被媽媽罰泔水桶撿麵條,網友吵翻天!你怎麼看?
    想想我們那時候父母讓我們念書,我們也不念。我們沒有吃學習的苦,現在我要吃生活的苦了。」看很多人的成功之路我們會發現,不管是讀書時的學霸還是工作後的精英,他們學習的道路都是辛苦且孤獨的,靠自己去探索。卻是最公平、最直接的那條路。」
  • 孩子抱怨讀書苦被媽媽罰泔水桶撿麵條!當孩子不想讀書時,你會怎麼做?
    安徽安慶,因為孩子抱怨「讀書苦、不想學習,隨便做點什麼都可以」,媽媽便讓孩子在自家店裡幫忙,從泔水桶裡撿麵條,孩子連連作嘔。媽媽稱:「雖然自己也很心疼,但想讓孩子知道,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吃不了生活的苦。」對於媽媽的做法,許多網友稱讚媽媽做得對,認為「讓孩子體驗到生活的艱辛才會珍惜讀書的幸福」。
  • 抱怨讀書苦,媽媽罰孩子泔水桶撈麵:不吃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聽起來確實非常累,但阿槑老師還是要告訴孩子們:你所抱怨的「讀書苦」,可能是你這輩子吃過最輕鬆的苦了。此時不吃苦,以後可能要吃更多的苦。1.都說,中年人最不敢看的三樣東西就是:成績單、帳單和體檢報告單。孩子,你累了可以說「自己不願意讀書了」,你的父母敢停下嘛?很多孩子,總以為讀書很苦很累,總想著長大了,生活就容易了。但長大後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都是一邊崩潰,一邊堅持。
  • 小學生2019年度書單發布 :孩子,不要抱怨讀書苦,那是為你的人生儲蓄
    對於99%的孩子來說,都需要為人生努力儲蓄,今天能用汗水解決的事,不要留著以後用淚水療傷,況且,淚水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讀書,便是孩子為人生、未來儲蓄的最好方式。當你離開校園,走入社會就會發現,不讀書的人就如一個戰場上赤手空拳的士兵,往往任人宰割而遍體鱗傷;而有知識傍身的人卻宛若金鎧銀甲護身,縱然槍林彈雨,也毫無畏懼,遊刃有餘。所以,孩子!
  • 「媽媽,讀書真苦!」 孩子,不讀書的人生更苦!
    哪怕將來的你沒有取得十分卓越的成績,但和那些連書都不讀的孩子相比,至少,你還有選擇。你還有選擇工作、選擇伴侶的餘地,而不是被迫謀生或嫁娶。我們希望你是那大有出息的50%,而不是那僥倖險勝的12.5%。範仲淹,宋朝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他小時候家裡也很窮,卻一直沒有放棄讀書,而且言傳身教,教育後代一定要好好讀書。
  • 深度閱讀的苦,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讀書好比下棋,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過招」:作者拋出自己的思想文字,讀者見招拆招,不斷共情作者的思想。如果只是待在舒適區裡,天天用淺閱讀思考,一個人自然可以「百戰百勝」,但對自己水平的提高,卻是毫無益處,因為一個人面對的,只是早已無數次戰勝過的對手,人沒辦法超越自己達到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