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岑溪市報告5例登革熱病例,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9月15日,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相關提醒,市民要做好個人防護,在生活和居家環境,還有單位等公共場所,要做好防蚊滅蚊措施。
據了解,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登革熱的流行常是在天氣溼熱、蚊蟲孳生的季節,一般在每年的5-11月,高峰期在7-9月。南寧市在2014年和2019年均出現過登革熱疫情。
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此外,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3~15天(通常為5~8天),感染登革熱後,患者多數以突發高熱為首發症狀。
並且,登革熱會傳染,但是這種傳染並不會從一個患者直接傳染給另一個患者。登革熱的傳染源是已經感染登革熱病毒的患者,包括輕型和隱性患者。一般發病前1天和發病後5天感染性最強。倘若患者在發燒初始或退燒階段被叮咬,蚊子就有可能攜帶上登革熱病毒,而在再次叮咬其他人時就會把登革熱病毒擴散開。為此,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如果市民或身邊人突然出現發燒、起紅疹、眼窩痛、骨頭肌肉痛等症狀,請及時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通過蚊蟲叮咬傳染給他人。
據悉,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有效的疫苗預防登革熱。那麼,市民在生活中如何做到有效預防登革熱呢?疾控專家表示,防控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防蚊滅蚊、切斷傳染源。
比如,在單位等公共場所:應針對辦公室、單位內部綠化區、庭院、假山及水池等各類場所開展翻盤倒罐、清理孳生地等工作,開展滅蚊行動,降低蚊蟲密度。在生活及居家環境:廣大市民人人動手,重點做好消除蚊媒孳生地的工作,自覺對家庭內的花瓶、花盆及花盆託盆等蚊蟲孳生地進行清理,並定期開展滅蚊,有效切斷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