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差生」的父親在期末家長會上的發言刷屏: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2021-02-15 教育之窗

教育之窗

[講述教育 評說教育 推動教育]

關注教育之窗 我們共享精彩

一位「差生」的父親在期末家長會上的發言刷屏: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教育君語】

期末家長會上,一位父親作為落後生家長代表發言。這位落後生家長,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對孩子的教育,有獨特的感悟和心得。今天為大家分享他的發言,也許會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相信自己的教育。結果呢,我看到孩子的磨磨蹭蹭,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長時間愣神,作業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於是,終於放棄原來的理念,開始陪學、輔導,從那以後,家裡就充斥著呵斥、不滿和哭泣。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做老師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學不會,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易躁,黔驢技窮的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和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而這個他是我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無論怎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了,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不穩定了。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要不為什麼同一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只能有什麼,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有遺傳就會有變異,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範圍內,我們只能接受。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就只能最愛他(她),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別把可能的幸福相互折磨成痛苦。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制,學習從不讓你操心,老師誇你教子有方,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你的確很幸福。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我的父親驕傲死了,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她都那樣的不舍,撫著我的背說,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將來可是要在那邊工作,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語成讖,媽媽去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這不是一種詛咒,這是一種可能。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你要教育,你要反覆教育,你要耳鬢廝磨,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我認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這不是幸福麼?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在他未成年的時候,比對別人多一點的時間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許就是幸福,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讓呵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說的是各個方面,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我們承認,升學率與這些無關,學校也不因為這個歧視孩子。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為什麼會丟三落四?為什麼這樣磨蹭?為什麼就是記不住?說了千百遍,打了好幾場,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家長朋友們,孩子出現了問題,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就像長不高、跑不快一樣,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用表格、用小結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問題不要定性,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孩子需要具體幫助;不要空談方法,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這一點,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只是他做不到,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只能轉化為反感,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就像我前邊做的那樣。我特別想說一句,孩子們報的輔導班,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內容自成體系,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相互鞏固,這樣一本實用的輔導資料就可以了。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即使他成長了,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呢?但,我要堅持,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對老人,我們常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是遺憾。對孩子,如果我輕言放棄,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會內疚和後悔,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轉自 | 班主任研究會,轉載請註明出處。教育之窗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yuyansr@163.com。歡迎諸君惠賜精彩教育類原創稿。鄭重說明:朋友們的自由來稿(特指教育類原創稿件),「教育之窗」(ID:jiaoyuwindow)採用後,無稿酬,但(原創作品)會開通讚賞通道,所有讚賞所得「教育之窗」(ID:jiaoyuwindow)會全部轉給原創作者,平臺一分不留。朋友們惠賜的教育類原創稿件請統一投到郵箱:yuyansr@163.com。

近期熱文推薦:

1.告誡沉睡中的孩子:你上網課雖苦,但老師家長們更不易!| 頭條

2.致家長:推遲開學,你就是最好的老師!| 頭條

相關焦點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痛點
    身為教師卻沒能管好孩子,這位父親的檢討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的教育觀點,值得所有家長好好品讀!今天文章中的這位父親是一名教師,在他眼裡,自己的兒子是個學習成績糟糕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因此,他常呵斥甚至打罵孩子。然而,打罵之後往往伴隨著無奈和懊悔。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的痛點
    今天文章中的這位父親是一名教師因為本身從事教育工作,這位爸爸一直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並在一場家長會上對自己做了一番「檢討」,結果戳中了許多父母的痛點!在演講的後半部分,這位爸爸根據親身經歷,提出的幾個教育觀點,引起很多家長的沉思,值得家長看看。各位朋友,大家好!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痛點(老師家長都看看)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痛點(老師家長都看看)身為教師卻沒能管好孩子,這位父親的檢討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的教育觀點,值得所有家長好好品讀!今天文章中的這位父親是一名教師,在他眼裡,自己的兒子是個學習成績糟糕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因此,他常呵斥甚至打罵孩子。然而,打罵之後往往伴隨著無奈和懊悔。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有的孩子,不論家長怎麼耐心地教,全心全意地付出,也只能在做作業時,抬起迷茫的眼神望著家長,讓多少家長既心累又心疼。作為一名教師,雖然很多人桃李滿天下,滿腹的教育理論和教育經驗,但教育起自己的孩子來同樣會遇到很多難題。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
    身為一名教師沒有管好自己的孩子,於是這位父親就做了一份檢討,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這位父親是一名教師,在他的眼裡,兒子學習非常糟糕,平時寫作業磨蹭,有時候還愣神,經常寫作業寫到10點甚至11點。他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但是,打罵以後自己又非常的懊悔。因為這位父親本身就是教育工作,一直對自己的教育方法反思,在一次家長會上他就做了這樣的檢討,戳中了很多家長的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育兒」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痛點
    身為教師卻沒能管好孩子,這位父親的檢討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的教育觀點,值得所有家長好好品讀!今天文章中的這位父親是一名教師,在他眼裡,自己的兒子是個學習成績糟糕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常常耗到十到十一點……因此,他常呵斥甚至打罵孩子。然而,打罵之後往往伴隨著無奈和懊悔。
  • 【每日佳國際英語】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戳中無數家長痛點
    身為教師卻沒能管好孩子,這位父親的檢討戳中了無數家長的心。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總結出的教育觀點,值得所有家長好好品讀!
  • 一位「差生」教師爸爸的檢討書火了!戳中了無數父母的痛點
    這是在家長會上,一名教育工作者作為落後生家長代表進行的發言。作為落後生家長,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位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有獨特的感悟和心得。看看他的發言,也許會帶給你一些啟發和思考。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 一位教師父親的發言,戳中無數家長的痛點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類型,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了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在演講的後半部分,這位爸爸根據親身經歷,提出的幾個教育觀點,引起很多家長的沉思,值得老師轉給家長看看:01丨接受我們孩子的現在
  • 一位「差生」父親在家長會上的演講,引無數父母深思!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我是個教育工作者,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幹預,抱定多觀察、多鼓勵、多引導的原則,堅持不在外邊報班,相信自己的教育。
  • 期中剛過,家長會上這位「差生」爸爸的5000字檢討書火了!戳中了不...
    正文共5300字;閱讀時長15分鐘文章來源: 實話教YU網上文章總是給大家介紹「別人家的孩子」,比如「中高考狀元」「清北校友」「奧賽大牛」的成功經驗以及他們背後滿腹教育經驗的家長們。然而一個班級裡有成績優異的孩子,也會有相應的「差生」。
  • 一位教師父親的檢討書,老師和家長全被戳中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一位父親也是一位教師在他眼裡兒子是個學習成績糟糕的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長時間愣神常常耗到夜裡十到十一點……因此,他常呵斥甚至打罵孩子打罵之後往往又伴隨著無奈和懊悔因為本身從事教育工作這位爸爸一直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反思並在一場家長會上對自己做了一番
  • 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的演講:當我的孩子是差生
    這是一位差生的爸爸在家長會上的一份演講稿,引起很多家長的沉思。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代表不同的層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檢討。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 家長會「差生」爸爸發言,短短幾句話讓眾人深思,優秀的標準是啥
    」爸爸發言,短短幾句話讓眾人陷入沉思在一次家長會上,有一位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爸爸成為了全班的焦點,這是因為他雖然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但自己的孩子卻是名副其實的「差生」,雖然曾經他對兒子也有不滿,但後來他明白了教育的意義,
  • 家長會「差生」爸爸發言,短短幾句話讓眾人深思,優秀標準是啥
    」爸爸發言,短短幾句話讓眾人陷入沉思在一次家長會上,有一位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爸爸成為了全班的焦點,這是因為他雖然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但自己的孩子卻是名副其實的「差生」,雖然曾經他對兒子也有不滿,但後來他明白了教育的意義,優秀的標準。
  • 清華教授演講戳中無數家長的痛 有種普通人出生在羅馬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最近在講座中說:「我的教育觀是什麼?說起來就是兩句話: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這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們更輕鬆,我相信這種因勢利導的教育,對教育本身的產出,對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以及千家萬戶的和平穩定來說,都利大於弊。只有每個人都各美其美,一個社會才會生機勃勃。」
  • 《愛我就別想太多》沈文文和布國強的愛情,戳中了無數情侶的痛點
    #愛我就別想太多#本期話題【《愛我就別想太多》沈文文和布國強的愛情,戳中了無數情侶的痛點其實這部劇不光李洪海和夏可可之間的感情讓觀眾關注,劇中還有別的情侶感情讓人深思,比如沈文文和布國強的愛情,戳中了無數情侶的痛點!
  • 家長會上的發言——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這個家長你選擇退出家長群了,而我則被要求在家長會上發言。(以下是我在家長會上的發言稿)作為ⅹⅹⅹ的家長在這裡發言,我感到很榮幸,但也很緊張。因為我們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獨到的培養孩子的「真經」,我在這裡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有些是「共性」的部分,有些是「個性」的部分,還希望和家長們共勉。第一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都聽說過這句話,我也很認同。
  • 章瑩穎父親在追思會上的發言,讓人淚目
    會上,章瑩穎的父親章榮高在發言中回憶道,女兒自小乖巧聰明,「在家長會中,我聽到的都是老師對我的女兒的稱讚。」視頻↓↓製作:何樂舒 編輯:張亞莉9日13時,章瑩穎追思會在美國伊利諾州香檳縣的第一教堂舉行。
  • 兩年的育兒心得——婁底一位年輕媽媽在家長會上的發言
    這是一位兩歲寶寶的家長在早教機構家長會上的發言。其在育兒過程中「平等有愛、時間陪伴、共同學習以及增長見識」的觀點,編者深以為然。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為了培養好我們的接班人,特刊登此文,與廣大讀者共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