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上,上海交通大學以總分510分的歷史最高分第五次捧起象徵最高榮譽的「挑戰杯」,成為該賽事歷史上首個連續四屆獲得最高榮譽的高校。
工作室成為學生科創豐厚土壤
第十四屆「挑戰杯」特等獎的獲獎作品——T6系統始於一個學生科創工作室。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利文浩懷揣著科創夢想,大二時便加入並行與分布式處理實驗室,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早早地對移動終端多域系統方向展開深入研究。經過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利文浩做出了國內第一個開源的移動平臺方面的安全系統——T6系統。
自2011年開始,上海交通大學在全校創立了50個學生科創工作室,配設指導教師,提供試驗場所,還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學生從本科時就開始科創活動。工作室研究領域涵蓋機械、建築、電子信息、生命科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各個學科,覆蓋學生總計4萬人次,為學生提供固定場地、師資、設備、智力的支撐。此外,交大各院系還紛紛打造面向新生的科創入門項目和學生科技類社團,讓新生能夠找到與個人興趣相結合的科創平臺。
由科創入門項目、學生科技類社團和學生科創工作室構成的「前端土壤」為交大學子打開科創的興趣大門,以錢學森杯、國內外高水平競賽、創新試驗計劃以及學生科學技術協會等為主體「中端載體」則為青年創客搭建展示、交流和切磋的舞臺。
科創目標讓「挑戰之路」走得更遠
在參加「挑戰杯」的過程中,利文浩團隊將此前的研究項目轉化為科技創新項目,同時也得到了學校、學院的支持與引導,他的T6系統經過不斷完善,相繼斬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全國特等獎、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銀獎。
讓人欣喜的是,利文浩的T6系統可不是一項為競賽而科研的產物。得益於交大學生科創生態體系的「後端輸出」環節,利文浩攜T6入駐了上海交大參與共建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享受到工商、稅務、法律、人才、政策、投資基金等方面的服務支持。在學校的支持下,他通過在國內外安全會議、論壇發表技術分享與產品演講,積極促進工業界安全能力的建設,深度參與了包括工信部、廣電總局等國內多個權威機構在安全作業系統方面的標準制定,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在累積出了很高的行業人氣和口碑。如今,利文浩的公司已經與聯芯科技、三星半導體、中國移動、東軟集團等多家軟硬體公司開展合作,正在協同打造一個新的移動平臺安全生態網絡。
「讓創新成為凝結在交大學生血液中的一種精神」。上海交通大學正在探索「雙創」人才培養新模式,讓學生不再為比賽而比賽,而是以科技創新項目為目標,讓「挑戰之路」走得更遠。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構建了「前中後端」三層式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教育體系,系統性地整合了校內外各方資源,將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與教授實驗室、社會企業的科研工作結合,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