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工作上遇到困難時,受學校薰陶而養成的性格就會在解決問題時起到關鍵作用。」正是「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精神促使他迎難而上、永不停息。工作上,他抓工序、抓節點,盯細節、強管理,多討論、多研討,及時調整方案,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難題。
徐潤澤對母校的深厚感情更是體現在教育孩子方面。2014年,他的女兒徐昭然也考入了西南交大。「報考交大是我的意願,也是我們一起研究的結果。」「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雙嚴」傳統,他一直銘記於心。他對母校的教學水平十分信任,「我相信昭然在交大學習也能感受到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蘊。」
大學期間,徐潤澤加入了《西南交大報》學生記者團,「學生記者生涯給了我很大的鍛鍊,讓我收穫匪淺」,他表示。在他的影響下,他女兒徐昭然也加入了《西南交大報》學生記者團。
「在學校,平均成績80多分可能是不錯的學生,但是在職場、在社會,99分也可能是最差的員工」,這句話是徐潤澤嚴苛要求、嚴謹工作、嚴格管理的工作作風寫照,也是「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校訓在他身上揮不去的烙印。
交大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神風骨需要一代代學子勇於接過肩上的擔子,扛起身上的責任。 他引用《大學》的開篇來闡述對交大學子責任的認識:「在明明德」,我們交大學子應該爭做傳播弘揚正能量的典範,摒棄負面的思想。「在親民」要求我們要發揮好引領作用,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帶動身邊的親人朋友,帶動員工,帶動一方人民群眾」。「止於至善」實際上就是我們交大人的目標——「郅大同」。
他勸勉學弟學妹們不為物質生活所蒙蔽。他說,當今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的多樣化訴求實屬正常,「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體現」,但年輕人不能一味地讓家庭、學校、社會負責。青年作為獨立的單元個體,是支撐社會的主要力量,同樣要為家庭、企業、社會、學校負責。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徐潤澤校友及公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