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建校 20多年來,始終堅持「以高質量培養人才」為辦校宗旨。在一批懂高校辦學規律的名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專家帶領下,學校一步一個腳印發展、不斷實現質的飛躍。
僅過去一年時間,學校新申請了兩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入選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入選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候選專業;僅一年時間,參加全國、省學科競賽的學生們共獲獎107項;全校科研各類重點科研項目申報數為87項,項目立項數為45項;僅一年時間,學校科研成果省部級以上獲獎5項……
為了探究這所學校一份份漂亮成績單背後的原因,現代快報記者再次走進這所坐落在南京城南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辦對學生最負責任的民辦大學,就要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可以說,質量提升是我們永恆的追求。這是一個不斷積澱、長期積累和探索的過程。」學校「掌門人」、 哲學科班背景出身的董新華校長總能一語中的。
文/現代快報記者 戴明夷
圖/現代快報記者路軍
【成功之道】
【培養心得】
大學質量提升根本靠師資
大學質量提升歸根結底依靠師資,為每一位忠誠教書育人的教師提供本應的經濟待遇是辦好學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條件。為此,三江學院在去年底做出了重大決定:將三江學院教職工的待遇和南京地區公辦高校績效工資體系掛鈎,達到並略高於公辦高校。這也是三江學院堅持「公益性辦學、民辦不私有、辦學不贏利」體制的重要體現。「教師安居才能樂業,民辦教師應該有相應的待遇。否則,教師隊伍容易出現不穩定狀態,敬業愛崗、以生為本等則更會停留在口號上面。」
在提高教職工相應待遇基礎上,三江學院更是加大了師資培養的力度。2008年以來,該學院連續每年投入專項經費120萬元以上,總計500餘萬元大力實施了「校青藍工程培養計劃」。2011年以來,三江學院每年設立100萬元的專項基金,啟動「青年骨幹教師赴境外研修項目。」這種「造血式」的人才創新體制其成績也是顯著的。董校長告訴快報記者:學校培養了一大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創新團隊。全校各類重點科研項目申報數和獲獎數也不斷創新高:僅2012年,學校科研成果省部級以上獲獎5項,其中部級特等獎1項,省級二等獎3項,省級三等獎1項。學校連續兩年中青年教師論文發表量達200篇以上,去年學校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11篇、獲得授權專利數為29項。連續三年,三江學院中級職稱教師每年晉升高級職稱的人數都達到二位數。談到三江學院校園內老師們之間出現你追我趕的文化氛圍,董校長發自內心地高興和自豪。
除了對內加強學術帶頭人才培養,對外高起點引進名校博導級教授也是三江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及質量提升的又一重要舉措。近年來,三江學院不僅在南京地區一大批「985」、「211」高校大量聘請優質教師擔任學院教學管理工作外,還把眼光投放到省外如山東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博導級教授身上。「因此,我校年齡在55—58歲之間的名師教授越來越多。」
【培養心得】
因材施教、分流培養
20多年來,三江學院培養的學生質量日益受到家長、兄弟院校及社會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董校長結合2012年學生招生就業及管理工作如數家珍:「本專科錄取分數線,走在江蘇民辦高校的前列。去年我們新生進校人數5490人,本專科平均報到率為95.95%,創歷年新高。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7.97%,就業工作在省教育廳就業工作檢查中綜合成績達全省第七名。在升學考研方面,2012年共有124名畢業生被省內外重點大學錄取研究生;2013年研究生考試中共有179名學生達國家線,過線率為全體本科學生人數5.1%。」
漂亮數據和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三江學院一系列獨特的人才培養舉措。董校長繼續介紹:一方面,學校堅持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充分滿足和適應學生及家長成才的需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已連續三年為學生提供:只要達到基本要求,就可以無條件轉專業的機會。另一方面,針對升學和就業等不同需求的學生,學校實行了因材施教和分流培養的政策。比如學校為幫助學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去年11月與蘇州中科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籤訂了聯合培養集成電路專業工程碩士協議,每年至少有30名以上獲得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理工科專業畢業生獲得聯合培養研究生資格;今年,學校還和南京師範大學、南大軟體學院籤署了聯合培養碩士協議。
如今,每兩名三江學生就擁有一門和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學校本科畢業生擁有職業資格證書者達60%以上。「素質好、能力強、不怕吃苦、能沉下去、人際關係好」是用人單位對三江學子的普遍評價。三江學子的就業率和就業層次不斷實現飛躍——三江學院學子成了塔塔集團、南京地鐵等在內的知名企業們經常光顧的對象,連續兩年以上錄用三江學生或者一次性錄用3名以上的企業已超過上千家。
【校園開放日】
高考填報志願在即,為讓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報志願前充分了解三江學院的辦學特色、往年錄取情況和2013年招生情況,三江學院將首次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屆時各院系學科帶頭人將現場解答考生和家長的諮詢。開放日時間7月22日—26日 ,地點三江學院鐵心橋龍西路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