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

2020-12-10 刀神李流水教數學
題目

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dm、5dm、4dm,那么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分米?它們的體積相等嗎?

圖1

普通學生思路:

第1個問題:

先算長方體總稜長,公式是(長+寬+高)×4=長方體總稜長

列式:(6+5+4)×4=60(dm)

因為「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所以把長方體總稜長當作正方體總稜長,即正方體總稜長60dm。

根據「正方體總稜長÷12=正方體稜長」列式:60÷12=5(dm),即正方體稜長5dm。

第2個問題:

先算長方體體積(長×寬×高=長方體體積):6×5×4=120(立方分米)

再算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正方體體積):5×5×5=125(立方分米)

然後比較:125>120

發現它們體積不相等。

後進生策略:

方法同上。

答案:

(6+5+4)×4=60(dm)

60÷12=5(dm)

6×5×4=120(立方分米)

5×5×5=125(立方分米)

125>120

答:正方體的稜長是5dm;它們的體積不相等。

【刀神傳說好看嗎】

相關焦點

  • 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例1: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釐米、8釐米、6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8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例2: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3釐米、3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4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
  • 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練習題,無面積體積計算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稜長和知識點小結:1、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長方體。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的稜長度相等。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3、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正方體有12條稜,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4、正方體可以說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1、切割將長方體橫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長和4條寬;(稜長增加的最長)>將長方體豎向(縱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寬和4條高;(稜長增加的最短)將正方體沿無論沿那個方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增加4條稜。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稜長課外練習題
    長方體的稜長之和=4×(長+寬+高)=4(a+b+c)正方體的稜長之和=12×稜長=12a這兩個是基本公式3.A正方體一條稜的長=正方體的稜長之和÷12=12a÷12=a(釐米)長方體和正方體不只要會算稜長之和,同樣,已知稜長之和及相應條件,還可以反過來求未知量,這就是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 長方體稜長怎麼算 長方體的稜長公式是
    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x4。長方體有12條稜,相對的四條稜長度相等。按長度可分為三組,每一組有4條稜。因此,稜長總和就等於3條不同長度的稜長之和乘以4。  什麼叫長方體  長方體是底面為長方形的直四稜柱。長方體是由六個面組成的,相對的面面積相等,可能有兩個面(可能四個面是長方形,也可能是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測試題
    ( )9.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 )10.6個正方形可以圍成一個正方體。( )11.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的面積一定不相等。( )四.計算圖形求下面各個圖形的稜長總和、表面積和體積。(單位:cm)五.應用題1、做一個無蓋的長方體狀的魚缸,長8分米,寬3分米,高5分米,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 小學五年級奧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
    例2.在一個長15分米,寬12分米的長方體水箱中,有10分米深的小。如果在水中沉入一個稜長為30釐米的正方體鐵塊,那麼,水箱中水深多少分米?   例3.一個長方體容器內裝滿水,現在有大、中、小三個鐵球。每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練習二及答案講解
    正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每條稜的長度都相等。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統稱稜長。2.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練習卷
    4、一根方木料長2米,鋸成兩段等長的長方體時,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60釐米。這根木料的體積原是( )。   5、把稜長都是1釐米的三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   )立方釐米。表面積是( )平方釐米。   6、把一個稜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薯塊切成稜長是1釐米的小立方體,並把它們挨個排起來,可排( )米長。
  •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積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長方體特點:(1)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稜,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稜的長度相等。(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每個面的面積都相等。(3)正方體可以說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它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 六年級上學期,長方體與正方體稜長總和,題型歸納總結
    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時,稜長總和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計算公式。記住公式的前提是,需要了解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總和。長方體有12條稜長,其中4條長、4條寬、4條高,因此長方體稜長總和=長×4+寬×4+高×4=(長+寬+高)×4;同樣的,正方體也有12條稜長,並且12條稜的長度完全一樣,因此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稜長×12.
  • 長方體正方體練習辯論會
    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6㎝,它的表面積和體積(    )。A、相等   B、不相等     C、無法比較7.把一根長1.2米的長方體木料截成兩段,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30平方分米,原來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課外題練習,基礎全面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圍繞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內容,掌握了稜長總和、表面積和體積的算法。下面是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知識的練習題和參考答案。7.24,8分析:把長是4分米的長方體分成兩個相同的正方體,那麼這兩個正方體的稜長都是2分米,知道稜長後,即可求出表面積和體積。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解析:要求正方體的稜長,必須知道它的稜長總和。因為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用同樣長的鐵絲焊接成的,所以它們的稜長總和相等,只要求出長方體的稜長總和,也就是正方體的稜長總和。解析:因為長方體鋼材是用正方體鋼塊鍛造成的,所以它們的體積相等。要先算出正方體的體積,也就是長方體的體積,再用體積除以表面積,算出長方體的高,也就是長方體鋼材的長。
  • 【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內容與重要公式回顧總結
    ②正方體的12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4)長、寬、高的認識: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3)表面積的求法:根據定義,我們可以的得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求法: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複習資料
    長方體與正方體(特殊的長方體)的異同點 長方體有8個頂點;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相等,形狀相同;12條稜,相對的4條稜平行且相等。長方體6個面中最多有2個正方形,此時4個側面完全一樣,長方體中至少有2個面完全一樣。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正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 12條稜相等。
  • 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練習題及知識點小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知識點小結:1、長方體的特徵:由六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長方體。長、寬、高:長方體的每一個矩形都叫做長方體的面,面與面相交的線叫做長方體的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長短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跟它放在地面的形狀有很大的關係。
  • 網課補充,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總結與易錯點
    下面就本節課的重點和易錯點總結一下一:長方體的特徵:①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②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上的三條稜分別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③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長度相等,而且相對的稜互相平行;12條稜可以分為3組(分別為長、寬、高),每組的4條稜一樣長;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4+寬×4+高×4=(長+寬+高)×4正方體的特徵:①有6個完全相同的面;正方體放桌面上
  • 小學數學知識點: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階段,一說到立體幾何,一定會想到長方體與正方體,那麼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是重點內容。我們今天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進行梳理。2、公式: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S=a×a×6或S=6a3、在生活實際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算幾個面:油箱(油桶)、罐頭盒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