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設想:F-16掛載AIM-54「不死鳥」,射程近200公裡攔截轟-6K

2020-12-20 每點新防務

F-16掛載AIM-54遠程飛彈打擊轟-6K?

近日臺灣一個論壇軍事版塊有人提出一個設想:「臺灣現有的空對空飛彈破壞力有限 無法一枚飛彈就保證擊落解放軍的大型轟炸機,所以臺灣應該跟美國協商讓臺灣的F-16戰機能夠搭載2枚臺灣自行開發類似鳳凰飛彈的長程空對空飛彈對付解放軍的大型轟炸機?」

這個網友的設想其實不能較真,AIM-54「鳳凰」遠程空空飛彈已經從美國退役多年了,雖然還有封存,但是這個進攻性質頗強的「攻擊性武器」,美國可能在中國壓力下賣給彎彎嗎?況且即便賣了,AIM-54彈體長度達到4米,直徑380毫米,重量500公斤,專門配套的F-14重型機極限掛載6枚,但美國海軍只在測試時這樣搞過幾次,平時最多4枚。彎彎想把這麼重的飛彈讓F-16掛載執行攔截轟-6K的任務,以F-16的小身板,掛載2枚就幾乎失去其引以為傲的機動性了,這樣一來還不如使用地空飛彈划算。

況且,AIM-54原本就是搭配F-14使用的,而且這種飛彈擁有極大地局限性和可靠性問題。美國雖然進行過一次發射4-6枚AIM-54飛彈攻擊130-176公裡外目標的測試,但是都出現了近半的失誤。更是在1999年從卡爾文森號航母起飛的F-14掛載AIM-54攻擊兩架伊拉克米格-25戰鬥機,發射了兩枚AIM-54,但都由於飛彈發動機故障而沒有擊中目標,這也是美國海軍唯一公開的實戰記錄。由此看來,即便彎彎把F-16改的可以發射AIM-54,這貨的實戰效能還是很堪憂的,有可能還要搭上幾架F-16和寶貴的飛行員。

AIM-54「不死鳥」真的如此厲害嗎?

現代空空飛彈中,可以目前服役的都是以中程飛彈為主,比較優秀的有美國的AIM-120系列、俄羅斯R-77系列。這兩種理論射程都是120公裡左右,但是在冷戰時期,美國開發的AIM-54「不死鳥」空空飛彈的有效射程就達到了184公裡,而且其試飛時間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了。

美國當時研製AIM-54是為了給F-14搭配使用,而且,AIM-54整個服役期都只在F-14上裝備。執行的任務除了傳統空戰外,還要肩負起在美國海軍沒有「宙斯盾」的日子裡,以F-14身兼預警機的任務來支撐艦隊防空網,再配合AIM-54所擁有的同時打擊多目標、優異攔截性能、超遠雷達範圍的能力,執行攔截敵方反艦飛彈的重任。但AIM-54本身卻有不少問題,比如直到服役期超過三分之二時間時,AIM-54C才換上固態訊標頭收發單元、可編程數位訊號處理器、數字自動駕駛儀和簡化版慣性制導系統等。而且也是在C型上,才剛剛解決之前型號無法有效攔截蘇聯發射的從高空以超高音速俯衝攻擊的反艦飛彈。

而且AIM-54受制於時代,設計上異常複雜,使用中也是「講究」頗多。在C型以前的AIM-54可以在F-14飛行途中提前啟動,節省發射準備時間。但是飛彈啟動後老舊的電子系統卻產生大量熱量,此時只能藉助F-14內部存儲的冷卻液將廢熱帶走,以免彈體發生融化或起火自己先完蛋。可是這個冷卻過程卻影響到了發射前的準備工作,也無法避免冷卻液洩露問題。AIM-54「不死鳥」也是在最右版本C型上更新固態電子系統才降低了發熱量,不再需要外部冷卻,從而徹底避免了「自爆」的危險。

而AIM-54適配F-14所號稱的「多目標打擊能力」,在實際測試中效果卻並不理想。美國在1973年測試了以6枚飛彈連續發射攻擊6個不同目標的能力,6個目標飛行高度在6700米到7300米之間,速度在0.6馬赫到1.1馬赫之間。而F-14則處於高於目標的8500米,距離目標176公裡左右。雖然AIM-54最大射程是184公裡,但F-14還是先進行了3分55秒的追蹤,在距離目標大約133公裡時,才花費38秒發射了全部6枚AIM-54「不死鳥」飛彈。結果是直接擊中3架,破壞1架,飛彈故障錯過1架,還有一架靶機因為故障被作廢。因此海軍宣布命中率為80%。此次測試,光飛彈就花費15.4萬美元成本,而結果卻引起很大爭論。主要是測試環境與真實環境有極大差異,而且這6個目標高度差太小,飛行方向也集中在很小的範圍內,靶機之間距離過大很好分辨。最重要的是,每架靶機還裝有信號放大器、還沒有任何規避動作,簡直比手槍打靶還要容易,但還是出現了失誤。這個結果很難令美國民眾相信可以有效攔截蘇聯轟炸機和反艦飛彈的攻擊

相關焦點

  • 臺灣綠媒炒作解放軍轟-6掛載反艦飛彈 稱其向美航母「示威」
    臺灣綠媒近日連續炒作解放軍軍機飛越臺灣海峽,9月23日,其又炒作解放軍轟-6「進入其西南空域」。臺灣綠媒《自由時報》當天報導稱,解放軍連續多日派出轟-6等軍機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部分還曾「越過海峽中線」。
  • 轟6K可壓制關島美軍:巡航飛彈讓轟炸機煥發新春
    掛載兩枚KD-63飛行的轟6,該彈由於射程有限,只能賦予轟6防區外戰區級的打擊力。由於轟6本身的性能局限,這勢必讓轟6面臨的作戰環境仍然非常險惡。中國於1959年開始試製圖-16型飛機,首架原型機1968年試飛成功,1969年投入批量生產,以此後的近40年時間內,轟-6都是中國空軍戰略戰術轟炸的主力機型,中國空軍也對該機進行不斷的改進,以提高該機的作戰能力。
  • 新轟6系列中,只有轟6N安裝了加油管!
    16有相似之處外,無論內部的設備和綜合作戰能力早就不可同日而語。空射型發射全重目前看來在2到2.5噸之間,最大射程可達600公裡。全程低空掠海超音速飛行,射程也可以達到400公裡。末端攻擊速度高達4倍音速以上,戰鬥部內裝300公斤高級炸藥,命中一枚就可以癱瘓萬噸級神盾,5000噸以下艦艇則要當即沉沒。即使9萬多噸的尼米茲航母被命中一枚也要當即喪失戰鬥力。由於其末端速度太高,即使彈頭內部的裝藥不爆炸,直接靠動能砸上去,絕大多數艦艇也受不了。
  • 霹靂15射程達200公裡?設定目標時用力過猛,被美國給忽悠了
    我國的霹靂15和美國的AIM120D都號稱可以達到200公裡射程,其實美國AIM120D飛彈的前身AIM120飛彈實際射程還不到50公裡,但美國在研製AIM120D空空飛彈時,號稱採用了最先進的雙脈衝發動機,射程達160公裡,比我國當時所有的空空飛彈都遠多了,這可把當時的中國軍工人驚呆了,於是我國軍工人設定了200公裡的目標誓要超越美國,結果研製成功以後一看美國的AIM120D空空飛彈最大射程才100
  • 美軍成功完成標準6飛彈攔截試驗 射程近400公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簡式防務周刊》7月8日報導,在6月未公開的海上測試中,美國海軍和安防承包商合作的「標準6型」飛彈(SM-6)成功進行了海上攔截實驗。雷錫昂公司(Raytheon)SM-6飛彈高級項目總監邁克•坎皮西(Mike Campisi)稱自己無權透露具體的攔截範圍。但該公司在一份報告中稱,對抗BQM-74巡航飛彈時,「標準6型」飛彈攔截範圍接近飛彈的最大射程。根據簡式海軍武器系統數據,該飛彈的射程大約是370公裡。「標準6型」飛彈已經具備初期作戰能力,正在向戰艦中部署。
  • 俄魔改圖95轟炸機首飛,帶16枚隱形核飛彈,轟6K望塵莫及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俄羅斯擁有能夠和美國相匹敵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圖片:翻新之後首飛  這一架新改進的圖-95MSM,來自俄空天軍遠程航空兵近衛第184重型轟炸機團,和圖-160一樣部署在俄西南薩拉託夫州「恩格斯」空軍基地,機身號為「紅色21」,綽號「薩馬拉」,其實自從
  • 轟-6J轟炸機首次公開 海航添新「航母殺手」
    在2016年「航空飛鏢」比賽上,曾在1959年作為圖-16轟炸機通訊教官培訓過中國學員的92歲高齡俄羅斯老人安德烈維奇,遇到中國空軍參賽隊員時問的第一句就是:「你們中國現在已經不使用圖-16了吧?」。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航空飛鏢」比賽上,我國空軍派出的轟-6K力壓俄羅斯空天軍的圖-22M3「逆火」,奪得了轟炸機項目的第一名,爆了一個分量十足的大冷門。
  • 簡裝版殲11D掛載最強飛彈 或針對臺灣量身打造
    (資料圖)    本次曝光的圖片顯示,這架掛載霹靂-15飛彈的殲-11B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外部無明顯升級標誌。從雷達罩結構來看,或許仍採用裝備平板縫陣天線的國產脈衝都卜勒雷達。此前殲-11B的主力中距空空彈藥為射程約100km的霹靂-12。
  • 巨浪2飛彈最大射程8000公裡,和094核潛艇聯手,美國坦言無法攔截
    巨浪-2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二款潛射型彈道飛彈,很多人認為它的射程大約在8000公裡左右,這樣的距離按照國際上的標準劃分應該是洲際型的彈道飛彈,但是這通常是西方的標準,此次亮相的巨浪-2射程在5000-8000公裡之間,被稱為遠程類的彈道飛彈。
  • 標準3-2A能夠攔截洲際飛彈?射程由500公裡提高到2500公裡
    我們知道的,標準3系列飛彈攔截的是射程3500公裡以下的中近程彈道飛彈,攔截洲際飛彈的是部署在美國本土的陸基中段飛彈防禦系統。其實一切早有跡象,標準3有今天一點不令人驚訝。 早在2009年9月,美國就推出了歐洲分階段適應性飛彈防禦計劃,其中第4階段,就是在2020年部署能夠攔截洲際飛彈的標準3-2B。現在唯一的變化就是用不著3-2B了,標準3-2A就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
  • 美海軍標準6飛彈攔截實驗成功 射程370公裡
    據英國《簡式防務周刊》7月8日報導,在6月未公開的海上測試中,美國海軍和安防承包商合作的「標準6型」飛彈(SM-6)成功進行了海上攔截實驗。為了完成該飛彈的遠程任務,美國海軍藉助海軍一體化防空火控(NIFC-CA)系統,如海軍E-2D先進鷹眼,來實現超視距目標定位,以收集非宇宙盾系統(non-Aegis)設備的數據。
  • 俄魔改圖95升級轟炸機亮相,帶16枚隱核飛彈,轟6K自嘆不如
    經過現代化升級的圖-95MSM戰略轟炸機在塔甘羅格完成首飛,持續2個半小時飛行過程中,轟炸機上系統工作正常,而圖-95MSM轟炸機則是俄羅斯推進圖-95轟炸機家族適應現代化空戰的改進方案,這款轟炸機配備新型武器系統和機載電子設備,而且發動機和螺旋槳進行重大改進,深度現代化升級的圖-95MSM轟炸機最大起飛重量接近200
  • 解放軍空軍發布疑似轟-6K與臺灣玉山合影(圖)
    【觀察者網綜合】12月16日晚,解放軍空軍官方微博@空軍發布發表圖片,並配發文字「周末,分享一幅很有意義的照片!」。照片中顯示轟-6K戰略轟炸機正在雲上飛行,遠處可以看到兩座相鄰的山峰。從山峰形狀看,這很可能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其標高為3952米,距離海岸線50公裡。從照片中「玉山」南北兩峰位置關係看,圖中的轟炸機正在由北向南飛行,表明這是解放軍空軍編隊12月10日環繞臺灣飛行演訓時所拍攝的照片。
  • 轟6K轟炸機的K是什麼意思?憑什麼被稱為「中國的B-52」?
    可能不少人並不知道,轟-6轟炸機可是擁有異常龐大的家族成員的,如果算上轟-6轟炸機的前身——圖-16轟炸機的成員網,那麼轟-6K戰略轟炸機的兄弟姐妹就多達20~30個。網絡上有一個玩笑,那就是如果轟-20隱身轟炸機再不出來,26個字母就不夠轟-6系列轟炸機排行使用了。
  • 日本狼子野心不藏了?新飛彈射2000公裡,還想騎在中國頭上?
    日本的狼子野心不藏了?我們該如何反制呢?據悉,日本這次研發的是一種反艦巡航飛彈,射程高達2000公裡,還具備一定的隱形能力。雖然日本方面宣稱,研發這種飛彈主要是為了提高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反艦能力,但研製這種反艦巡航飛彈的要求非常高,戰艦在戰鬥中會隨時變換機動目標,所以反艦飛彈要隨時變換角度才能擊中戰艦。從這個方向看,用反艦飛彈打擊地面固定目標,簡直是輕而易舉。
  • 紅9飛彈出口北非,速度6馬赫,射程200公裡,一個旅保衛全國領空
    一部制導雷達車可以為16枚飛彈提供制導,1個發射營可以同時發射、制導16枚飛彈攻擊8個目標,一個紅旗9飛彈旅可以同時抗擊48個目標,性能超過了美國愛國者PAC-1/-2,也優於俄羅斯的S-300PMU。FD-2000遠程防空飛彈武器系統,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三代防空飛彈,2012年11月在第九屆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
  • 央視首曝轟6J掛載鷹擊83K反艦飛彈,最多可帶12枚,火力提升翻倍
    在海軍轟-6J轟炸機公布訓練圖的同時,空軍的轟炸機也不甘示弱,也發布了一張訓練照。一架攜帶4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轟-6K直衝天際;透過圖片都能感受到轟-6K那般磅礴的氣勢與凌厲的殺氣,仿佛氣勢洶洶地問:航母在哪裡?
  • 美軍「標準-6」飛彈實現史上射程最遠艦對空攔截
    「標準-6」攔截彈從「普林斯頓」號巡洋艦發射 資料圖中國網新聞10月17日訊 據美聯社2016年9月30日報導,「標準-6」飛彈(SM-6)成功攔截超視距目標,這是海軍歷史上射程最遠的艦對空攔截美軍發展跨地平線攔截能力 向海上超低空突防說不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由海向陸轉型。在瀕海作戰環境中,為陸戰隊發展縱深防空能力提上日程,這就需要相應的跨地平線攔截能力。從理論上而言,跨地平線攔截將有效發揮防空飛彈的潛力,成倍地擴大防禦半徑。上世紀70年代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提出了原始的協同作戰進行跨地平線攔截的設想。
  • 威猛轟-6K"戰神" 令美日倒吸冷氣
    據報導,轟6K"戰神"已經獲得定型。中國已經利用D30-KP-2發動機裝配了1-2架轟-6K原型機,這種轟炸機可以攜帶6枚射程不小於2500公裡的CJ10 空基巡航飛彈,備部隊。轟六K的研製成功實際標誌著中國的空射遠程巡航飛彈已經研製成功。中國的空射遠程巡航飛彈應當和「戰斧」性能接近,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空射型只能由大型轟炸機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