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手來講,自媒體寫作很難開展下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勇氣寫下去,也就是遲遲不肯動筆,總要想好了才下筆,這對於寫作來講其實是沒有好處的。某自媒體大v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發現很多人之所以不開始寫的原因竟然是,怕自己寫得不好。覺得自己可能寫得不好,難道不是更應該馬上開始寫起來,並且要多寫多練嗎?你覺得自己寫的不好,還不開始去寫,那不是就一直寫不好嗎?」
道理很簡單,大家一看就懂,但是我們好多人是明知就裡,卻不肯按照道理去做呢?正因為寫不好,正因為覺得怕,所以更要去練習,更要多嘗試,這樣才能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心理,寫作最怕的就是自己,寫作相當於一個人的對話,如果自己都沒有勇氣寫出來,連和自己對話的勇氣都沒有,那麼又怎樣可以和別人溝通呢?
寫作對人的鍛鍊和提高是非常大的,在具體寫作當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具體的問題,這都是自媒體新手會遇到的一些情況,我們要善於學會化解,我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獵人,他有一把非常出色的由檀木製成的弓,因為他覺得這把弓太好了,所以還想在弓上面雕刻一些花紋圖景,好讓弓看起來更美!於是,他就找到了一個師傅,幫他雕刻上了精美的獵人狩獵圖。他看到了以後非常高興,於是某一天他就開始拿出一支箭,拉開弓,正要射出時,弓突然斷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獵人所犯的錯誤,但是在我們寫作當中也不是犯著同樣的錯誤嗎?我們對於寫作太吹毛求疵,無論是在寫作前,還是寫作中都太過於想得完美,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要麼因為對文章思路結構、素材安排上的過分要求,使得一篇文章遲遲動不了筆,要麼是因為在寫作中對字詞的過分苛求,斤斤計較,導致行文阻滯,幾易其稿,還是寫不出來。
我們不要做這個獵人,在弓的雕琢上花過多的功夫,犯了舍本逐步的毛病。在自媒體文章寫作中,最忌諱的就是不敢寫、不肯寫、不堅持寫。寫作本身是一件相當艱苦的事,需要我們長期的堅持,將自己的思維、內容用文字表達呈現出來,這需要我們有意為之。在寫作的開始,就要想到光是在寫作之外去想,是永遠不能解決寫作問題的,我們在動筆寫之前,先要有一個大致的思路和提綱,這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本前提,要先定好方向,這是需要的。但是我們不能總停留在這一個階段,即使你想得再深入、再細緻、再廣闊,最終不能落實在文字上,不能寫出來讓大家看到,那麼就永遠停留在未寫作狀態,那麼就出不來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當我們勇於在電腦前敲著鍵盤,或者坐在書桌前寫起來,或是用錄音設備錄出來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做下去了。兵法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寫作取的就是這個氣勢,要一鼓作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貫通自然。
在《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這本書中,有一個經典的圓層工作法,原理是:「我們要把工作拆成幾個模塊,然後把同屬性的工作模塊集中在一起完成,這樣可以避免任務轉換時我們重新進入狀態的時間耗損,甚至靈感損耗,代價太大了。」
這也就是說,與其一個時間段同時做兩件事,一會兒要處理工作,一會兒要跟同事溝通另一件事,這會造成大量的腦容量損耗,大致大腦網寬阻塞,結果是工作效率降低,哪一件事都做不好。
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在具體開始寫作的時候,最好能夠堅持寫下去,不要停頓太久,不要太糾結於某個字、每個詞的用法恰不恰當,不要太關注自己的意思是不是還能夠更好表達,不要太在乎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沒想清楚的甚至可以先用xx代替,繼續往下寫。
這樣做的好處是文章至少樣板會儘快出來,出來之後,我們還可以修改的。即使回過頭去看這篇文章是多麼不如意,但是總算寫成了,也就是說心裏面一百個完美的文章方案都比不上這樣一個寫成了的不完美的文章。
世上的事是沒有完美的,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種執念和錯誤,一名寫作學習者問一位作家:「我總是想把我寫的每一篇文章都當成世界名著那樣去寫,這導致我寫作中遇到很多困難,特別是一篇500字的篇章,總要寫個三五天都還不盡我意,請問作家有什麼建議嗎?」這位作家就告訴他說:「把你每一篇都當成草稿來寫!」於是他就按照作家的建議去嘗試寫,把每一篇文章都當成草稿來寫作,結果最後就把自己寫成了一個世界名作家,每一部作品都是世界名著。
魯迅先生曾說過,他覺得自己第一遍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垃圾。
呂叔湘也說:「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經修改他們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幾遍才定稿,在文學史上成為佳話,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正是因為我們要敢於寫作,特別是自媒體小白,更要勇於寫作,一定要寫起來,不要先追求完美,我們才有寫作得好與不好的定論,寫得好與不好是要實際寫當中體現的,先就不要去糾結好與不好的問題了。畢竟,即使寫出來的不成樣子,我們還是可以改的嘛!連寫作大師都是如此,更何況我們呢?
我是一名創業者,也是一名自媒體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私信我,期待與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