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寫一篇自媒體文章,需要採用什麼寫作語言,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許在每個寫手心中,都有一個成熟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需要採取什麼語言去寫作。
採取什麼語言寫作,這是自己的自由,但是有兩點底線,必須要牢守。
首先就是不要用聱牙詰曲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去寫自媒體。
我們都知道,華夏的語言是有一個發展和演變的過程的。從古文,到半文半白,再到當代的通俗語言。
古文很多朋友都知道,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這就是古文。古文是瑰寶,是華夏民族文明的一部分,但對於寫自媒體的作者來說,淺嘗輒止,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因為現代已經沒有誰會用古文寫作了,即使你能寫,估計也沒有幾個讀者會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半文半白的語言:
我們先看《紅樓夢》裡的一小段:賈政生日那天,寧、榮二府的人都來慶賀。正熱鬧時,門吏來報:六宮都太監夏老爺來傳旨。
對於一個作者來說,《紅樓夢》就是一個無法企及的高度,故此,他就會以為,紅樓夢裡的語言是最經典的,也是最美的,也是最應該被模仿的對象,其實,這個觀點是錯的。
因為曹雪芹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半文半白的語言,拿到今天是不合適的。我們還是以上面的那段話為例子,你閱讀的時候,會感覺很怪,這段話有一種瘦骨嶙峋,缺東少西,高度概括的感覺。
如果您有上面的感覺,那就對了,因為曹雪芹先生學習的語言是古文,他寫的半文半白的語言,帶有古文高度概括性,所謂的半文半白,卻暗藏著用一個字,代替十個字的古文的用法。
如果我們用自媒體的語言修一下這段話,就是:
賈政(過)生日那天,寧、榮二府的人都來慶賀。(大家)正(在給賈政祝壽的)時(候),門吏(急匆匆地)來報:六宮都太監夏老爺傳旨(來了)。
這個才是自媒體通俗的語言。讀著順溜還不累。
老李的工作室就有一個寫手,就是因為《紅樓夢》看多了,結果語言半文半白,大家看一下例子:
(說半文半白的行文有毛病,這個在某些人看來,就是大逆不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