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年輕律師如何通過自媒體來拓展業務

2020-12-14 律簇

網際網路已經進入全民自媒體時代,PGC(用戶創造內容)在幾大自媒體平臺的聯合推動下開始大放異彩,可以說在自媒體時代每一個產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機遇和挑戰,法律行業也不例外。對於剛執業不久的年輕律師來說,在經驗和前輩老師不能比肩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發揮自己年輕人的優勢——熟悉網際網路,利用經營自媒體來實現對業務提升的一個彎道超車。

筆者特編撰此文,就年輕律師如何通過自媒體拓展自己的業務方面,淺談幾個要點,拋磚引玉,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進一步深度交流。

法律從業者數量激增,法律業務供需平衡已經被打破,競爭必然更加激烈

2020年4月9日下午,廣東省律協副會長黃思周,深圳市律協副會長章成,廣東省律協宣傳委副主任陳亞莉為第5萬名廣東律師黃子曦授牌。

筆者隨便一提:2018年6月11日,廣東第40000名律師誕生,廣東律師人數從4萬到5萬,只用了兩年時間!

圖為律協領導為第5萬名廣東律師黃子曦

目前全國執業律師人數大約40萬左右,要知道十年前全國律師人數才20萬,另外司法部曾提出2022年律師從業人數要達到62萬的規劃,也就是說未來五年全國將保持平均每年新增5萬名律師的高增速。

法律行業是否也會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 應該是必然的!篇幅有限,筆者就不列舉近十年的訴訟和非訴業務的增長率了,有心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詢一下,但根據國內GDP和人口的增速平行推斷,業務的增長率應該是遠低於律師和律所的數量增長率的。

年輕律師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自媒體拓展業務

律師行業的定律——「三五八定律」。即工作三年方入行,苦幹五年有飯吃,堅持八年才能走上一條專業化的道路,正式躋身律師界。隨著法律從業者人數不斷上漲,對於現階段的年輕律師來說處境只會比原來的「三五八定律」更艱難,年輕律師可以發揮自己熟悉網際網路的優勢,利用自媒體來實現對業內前輩的一個彎道超車,樹立個人IP和知名度的同時還能通過網際網路拓展一些業務。

好,我們回到正題,律師到底應該如何利用自媒體來拓展業務呢?從大的方向來說,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持續地貢獻有價值的原創內容

這句話不僅僅適用於做自媒體的律師朋友,其實任何自媒體人都需要如此。下面我就分解一下這句話裡的幾個意思:

「持續的貢獻」,就是要保持高頻率不間斷地更新文章,高頻率並不是指每天都必須更新,最好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一般來說,最少也要保持一周更新兩篇的節奏,否則活躍度過低,或者閒起來就寫文章,忙起來就顧不上,這樣是做不好自媒體的。

「有價值的原創內容」怎麼理解呢?就是作為律師,你寫的文章中的知識點一定是對讀者來說是有用的東西。案例解讀、法條解釋、社會現象點評這些都是有價值的內容。但是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很多律師朋友把自媒體當成了一個廣告平臺,文章全是營銷型的內容,沒有乾貨分享,這就不是有價值的內容。

原創就是要自己動手去寫出來的文章,搬弄文章,抄襲這些可能會帶來短期的效果,但是對於長期來說,是肯定行不通的。

文章內容範疇結合自己的擅長領域,更要垂直細分

這個概念很好理解,通俗來說就是作為律師,你的文章內容最好和你擅長領域相關,比如你是做婚姻家事業務的,那就專注於婚姻這一個模塊來寫,如果你希望更垂直細分一些,甚至可以專注於婚姻糾紛中的財產分割領域來深挖,當一個作者垂直於細分領域創作上百篇原創內容的時候,自媒體平臺會給予你身份標籤和極高的權重,而這個權重它決定了你在自媒體領域未來的路有多長。

這和做律師一樣的道理,如果選擇做萬金油,前幾年可以混一下,十幾年後在這個行當裡就會很難走,所有領域都一樣的,當競爭加劇的出現紅海之時,專而深才是王道!

站在讀者角度思考,文章的行文風格儘量精簡平實,通俗易懂

很多讀者反應律師的文章生澀難懂,但是寫文章的律師卻覺得他已經寫的很通俗了。為什麼會造成這種認知反差?筆者分析之後發現:對於律師來說,由於其學識背景和知識儲備對法規法條的理解本身就遠超普通人,所以很多律師在撰文的時候,會形成一種「專業」的行文風格,而普通人卻沒有這些知識儲備,所以在律師眼中比較淺顯的知識在普通人看來仍然難以理解。

這其實很多律師做自媒體避不開的大坑,筆者曾經觀察過法律從業者中很多百萬級粉絲的大V他們也避免不了這個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

一位讀者曾經看了一篇大律師寫的文章給我說:「背法條的文章我看不懂,我要是能看懂,我也不用來問律師了」。這雖然是一個個例,但也能反映出普通人的只是儲備還是難以跨過法律類文章的閱讀門檻。

所以律師朋友在做自媒體的時候,首先要清楚文章是服務與讀者用戶的,撰文落筆之前要考慮自己的目標受眾的情況,思索一下如下問題:你的文章讀者會是哪一類型的人?他們能讀懂什麼樣的文章?他們喜歡什麼樣的行文風格?我們解決了以上的問題後,然後再來針對性的做出調整,那樣文章會更受歡迎。

如果你的目標讀者是普羅大眾,那你的行文風格就需要符合他們的閱讀需求,要考慮他們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習慣,用語措辭就儘量通俗白話一些,尤其是在講解法條法規的時候,更要注意這一點,畢竟法規法條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最難理解,而律師的白話解釋又是他們最需要的一個環節。

當然,如果你的文章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那就保持一定專業深度,有句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我們律簇就經常向行業裡的知名律師和金融業專家約稿,由於我們的讀者大多都是律師和金融房產的專業人士,所以稿件行文風格還是保持了專業水準和行業特性。

保持耐心,不能浮躁

最後提到的,做自媒體要靜下心來,沉澱和積累,不能浮躁。自媒體不同於廣告,沒有急效性的可能;沒有積累在前期要文章爆發閱讀量和引起粉絲關注往往都比較難,只有持續不間斷地堅持,才能梅花香自苦寒來。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還存在,往往一開始定位於默默奉獻知識的法律人自媒體,最後都成為了百萬粉絲的大V,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筆者身邊有好幾個朋友都是如此,而另外的有一些律師朋友,一開始做自媒體功利心就很重,做了兩個月眼看著沒什麼效果,就浮躁起來了,進而就甩手不幹了,當然最後也沒有在這個領域取得建樹。

選擇哪個自媒體平臺最好呢?

平臺有很多,前期可以選擇2-3個自媒體來主要發展,鑑於一些原因,平臺的名稱就不方便細講了。但是特別一提的是:

1、短視頻目前還在紅利期,堅持做法律知識普及類短視頻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字類的仍然可以做,長文做專做深,專注於自己的領域來寫,短文做短追熱點,跨行業領域

【結語】

俗話說: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現在還沒有做自媒體的律師朋友們,可以行動起來了,本文是一篇觀點性的文章,是希望在認知領域幫助律師朋友做一個深度理解,後面我們會創作更多實例技巧性的文章和視頻來分享。

相關焦點

  • 年輕律師如何拓展案源,做好這三點,案源「不請自來」
    最近和很多年輕律師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普遍都愛問的一個問題:案源拓展的渠道有哪些?想到自己也是從年輕律師走過來,這裡的「年輕」不是指年紀的大小,而是律師生涯中專業能力和業務能力的深淺與窄闊。在我看來,這一部分的年輕律師群體,應該專注的不是案源的拓展,而是專注做好累積和沉澱,簡單說此時的你不需要成為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而應該是一個專注地學習者。這裡有三個建議:1、打鐵還需自身硬。
  • 3年數百萬粉絲幾個月收入百萬,3位律師玩轉自媒體,案源打破圈層
    眾所周知,律師開展業務的核心,就是取得客戶的信任。而且,打造個人品牌和取得客戶信任都沒有捷徑,都需要堅持很長時間才有成效。行情就是這麼現實,新人律師不滾個4、5年雪球,很難積累起個人口碑。然而現在,業內出現了一種「怪圈」:有很多執業多年的律師發現,好不容易通過「混圈子、跑場子、賣臉子」拉來的案源,到頭來有可能還不如剛入行的新人掙得多。
  • 初入職場的年輕律師案源如何開展工作,擴展案源
    我想大多數年輕律師都考慮過應該怎樣拓展業務,幾乎所有的律師都思索過、實踐過、也向老律師們請教過如何開拓案源的問題。 一般來說概括業務開拓方式主要有兩類,即橫向發展和縱向發展。橫向發展主要是通過老師、同學、朋友、親戚介紹;縱向發展主要靠滿意客戶的推薦。從橫向發展來講,主要取決於律師是否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和較好的社交能力。 本人認為初入職場的律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擴展案源: 1、尋求與媒體的合作機會。
  • 僧多粥少案件難求 臺灣流浪律師逐年增加
    東南網12月2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繼流浪教師後,也出現僧多粥少案件難求的「流浪律師」;律師公會全臺聯合會統計,全臺有照但未執業的流浪律師,多達5800人,且逐年增加中。中部某鄉代會辦公室,經常可見提著公事包的陳姓律師,和幾名調解委員泡茶身影,「劉委員,這件車禍若調解不成,就交給我來打官司。」陳姓律師幾乎每個星期都來報到,希望能兜到案子;他苦笑說「沒辦法。這個月還沒接到案子,只得來這裡找。」
  • 法律人如何搭建自媒體陣營?360°解剖8大主流自媒體平臺
    白總監從12大類43個自媒體平臺中,挑選其中8個適合律師使用場景的媒體平臺,在50分鐘的分享時間裡,不但分析了各大平臺的【優點】和【缺點】,還重點地對【適用人群】進行了解析,現在,跟月半熊貓一起來回顧一下吧!你用過哪些平臺,效果如何!
  • 十年來律師刑事業務的九大變化
    同時,一些擅長刑事業務的律師所也在積極拓展涉外刑事業務,由於做刑事訴訟的律師普遍外語不過關,這些律師所近年開始引進外語人才,研究刑事合規業務。主打涉外的律師所和擅長刑事業務的律師所在長期內還無法做到優勢替代,雙方合作的空間很大。從刑事律師隊伍的發展來看,出現了刑事業務的第四個變化:刑事律師人數呈增長趨勢,刑事人才結構更為多元化。
  • 一位老律師寫給年輕律師的職業箴言
    但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的知識,老師當時並不知道,於是需要學期末的考試,以考試來檢驗學習的成果。對於某些技能,僅通過知識的傳授學生根本掌握不了,一定需要學生自己動手。而且在動手的過程中,師父需要不斷地現場糾正指導。有些學科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之外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法學專業卻不同,因為學生永遠不能去處理一個真實的案例。
  • 企業自媒體如何運營
    宣傳也開始從傳統的媒體渠道過渡到了現在的自建新媒體渠道,大家也開始包裝、宣傳及推廣自己。企業也需要利用新媒體渠道,來建立自己的營銷隊伍,建立屬於自己的自媒體平臺。企業想要建構自己的自媒體,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第一,企業自媒體的定位。自媒體的整體定位是企業構建自媒體體系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 青年律師如何尋找案源
    但律師職業貴在獨立,隨著學習和成長,更多新人不滿足於充當老師的助手,漸漸有了更大的目標,於是紛紛「斷奶」,開始走向自我營銷、自我開拓案源的新路。和前些年「遞名片、打電話、陪吃飯」等傳統做法相比,全民網際網路時代,新律師進行營銷和宣傳,可以依託更加豐富多樣的工具,可以在更加廣闊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筆者結合自己經歷和了解,分享青年律師如何尋找案源。
  • 那些業務繁忙的律師,是如何獲取案源的?
    一、業務很忙的律師,他們之所以很忙,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們處理業務的能力不夠強、處理業務的方法不夠科學、沒有強有力的案件處理工具、沒有團隊或團隊戰鬥力不強等。譬如陳群律師在汽車法律服務方面特別是給汽車經銷商提供法律服務方面就有豐富的經驗和很多成功案例,一些大的汽車經銷商的法律服務就非她莫屬、非她不聘。再譬如左殿勇律師,雖然年紀輕輕,但他在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專利權的訴訟與非訴法律事務方面有獨到的優勢,被認為是年輕的智慧財產權專業律師。
  • 青年律師如何危中求「機」|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線上(首期)
    此次線上沙龍由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發起,廣東融聚律師事務所承辦,律媒社提供媒體支持,知名律師林叔權主持,全國各地30多位律師同行參加。通過時間的積累、通過老客戶介紹新客戶,當然可以獲得案源,但這無法讓青年律師快速成長。青年律師要快速成長,第一需改變觀念,第二要打破一些誤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老想著積累經驗,而應多思考如何獲得案源、怎麼做營銷、怎麼做平臺。江西明理律師事務所丁雲龍律師(原檢察官)提出:如何處理「萬金油」與專業化發展的關係?
  • 自媒體怎麼做?新人如何通過自媒體賺錢?3年自媒體運營經驗告訴你
    從18年至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自媒體,特別是看到很多人通過自媒體賺的盆滿缽滿,很多同學都加入做自媒體的洪流當中。那作為新手應該如何做好自媒體,如何能夠通過自媒體賺到錢?那麼今天四爺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 何川:「律師如何在網絡拓展案源」總結幾個重要知識點
    7月28日晚,由大律科技COO何川老師主講的【律師如何在網絡拓展案源】直播課已結束,近400位律師觀看直播互動和學習,律師網絡知識點雲集,掃海報二維碼查看直播回放。,我們來回顧幾個重要知識點:一、律師網絡拓案前要準備這「三個傳遞」1、傳遞品牌首先律師要準備一張專業的形象照,作為各網絡平臺的頭像或名片,該形象照要求穿戴整齊、精神抖擻,能體現出律師的高端形象和品味(最好是西服+領帶)。
  • 企業如何通過校園自媒體渠道來完成校園營銷目標
    大多數企業在首次嘗試校園營銷時,通常喜歡選擇線上校園自媒體作為營銷渠道,但他們得到的結果往往不是特別理想,於是就放棄了。那麼今天,校果研究院就來探討一下企業在選擇線上校園自媒體營銷渠道的校園營銷策劃方案該如何進行,幫助企業在校園營銷推廣方案在策劃階段進行優化和完善,以便企業更好的通過線上校園自媒體營銷渠道完成企業的校園營銷目標!
  • 律師為什麼來你的律所工作?如何吸引律師?
    甚至,通過創造性解決衝突,還能改變商業的賽道,重構行業格局。比如律師最常見的衝突點,是業務冷熱不均,專業化缺少足夠案源,案源多了缺少有力的團隊支持,等等。我借鑑了《非對稱性風險》(中信出版社)一書的書名,來命名這種衝突,即「非對稱性」,誰能幫助律師,特別是年輕律師解決這類衝突,誰就可能在人才吸引方面,獲得突破性發展。
  • 律師營銷:不是「找案源」,而是案源「來找你」
    最近聊了很多律師,發現大家普遍認可「律師營銷」的重要性,不過在幾點共識裡面,我們也產生了一些認知上的差異。今天就來聊一聊律師營銷。談談幾個觀點。1、「律師營銷」不完全等同於「案源拓展」。「律師營銷」這個詞從出現以來,似乎就和「案源」掛鈎,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很多律師,尤其是一些在執業之初的年輕律師,面對稀缺的案源,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拓展案源。如果我們理解營銷就是打廣告的話,那麼廣告確實可以成為案源拓展的一種途徑。但是如果僅此理解律師營銷,實在是片面了。
  • 北京律師平均收入70萬,你拖後腿了嗎?
    畢竟,不管是原告還是被告,更願意找自己熟悉的律師或者是熟悉的人介紹的律師,這樣他們才會覺得靠譜。但是年輕律師大多都沒有很硬的關係網。而積累人脈的過程往往需要3-5年,有時需要更久。如果你沒有關係或者專業特長的話,你是很難接觸到賺錢的業務,這對於沒有經驗的律師來說是一種惡性循環。最後,律師業務兩級化嚴重。▲▲如何打破二八法則?
  • 律師入行兩年就轉行 年輕律師案源不足流失
    眾所周知,要獲得律師執業資格需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因通過率僅在15%左右,而被稱為「天下第一考」。去年,湖南報名考生突破1.3萬人,長沙共有4553人報名參加,再創報名人數歷史新高——而就是這些通過司考的幸運兒,卻在擁有律師執業資格之後,因為案源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放棄了這份看上去很美的職業。
  • 提高律師業務水平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本報烏魯木齊訊(首席記者 張蕾 通訊員 朱珠)10月27日下午,新疆律師協會召開國際業務專業委員會專題會議,圍繞人才培養、機構建設等議題展開討論,共謀新疆涉外律師新發展  新疆律師協會會長金山強調,要做好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 如何利用業餘時間通過自媒體賺到錢?
    2020年中國新媒體用戶規模增長迅猛,很多人通過自媒體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然後讓越來越多的人似乎也看到了希望~今天全棧哥就來給大家講述 一些關於如何通過自媒體賺錢的基本認知 ,希望所有的人通過自媒體尋找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