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0月25日,剛剛在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採訪十九大的中外記者見面。習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
習近平在發言的最後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在中國多走走、多看看,繼續關注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的發展變化,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報導中國。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習總書記引述的這句詩,出自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墨梅圖》。
元 王冕 墨梅圖 紙本水墨 50.9×31.9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首「述志」題畫詩
王冕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墨梅》,原文是這樣的:
吾家洗硯池邊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首題畫詩的意思是:我家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豔的顏色,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它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留存於天地之間。
元代 王冕 墨梅圖 30.8×92.2cm 紙本設色 上海博物館藏
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和高尚情操。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最後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豔,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圖 151.4x52.2cm 絹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元代 王冕 墨梅圖 67.7×25.9cm 上海博物館藏
一幅「清雅」的墨梅圖
王冕墨梅圖,元代中國畫,紙本水墨,縱50.9釐米,橫31.9釐米,畫幅中有作者題詩五首。文物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王冕所畫的《墨梅圖》,神韻秀逸,令後人嘆賞不已,對明清畫壇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畫幅中有作者題詩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寫於草堂」。時王冕年六十八歲。此圖是他晚年畫梅藝術臻於化境的傑作,深為後人珍重。
元 王冕 墨梅圖(香雪斷橋圖)軸 113×50.2cm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王冕學畫的故事曾選入小學的語文課本,所以為人熟知。清代朱方藹曾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王冕)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這一幅「墨梅圖」是他的代表作。此圖所作梅花,枝條茂密,前後錯落。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綻瓣盛開。正側偃仰,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撒落在銀枝上。白潔的花朵與錚錚的幹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幹枝描繪得如彎弓秋月,挺勁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交枝處尤其花蕊累累。勾瓣點蕊簡潔灑脫,別開生面。
元代 王冕 墨梅圖 上海博物館藏
關於畫家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肅。元末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出身農家。隱居九裡山,以賣畫為生。別號有煮石山農、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九裡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浮萍軒子、竹冠草人、煮石道者、閒散大夫、老龍、老村、梅翁等。又因他的書齋叫「竹齋」,時人又稱他為王竹齋或竹齋先生。
他既是詩壇名家,又是丹青高手,是元代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畫梅以胭脂作梅花骨體,或花密枝繁,別具風格,亦善寫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傳是他始創。他所畫的梅花,神韻秀逸,對明清畫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冕吳鎮 梅竹雙清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請將你的手機平放後旋轉
好了請轉回你的手機吧
文 | 崔豔 葉芳芳
微信編輯 | 鑠鑠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