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著名法學家、武大教授李龍先生逝世

2020-12-09 荊楚網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李龍先生於1937年1月24日出生於湖南省祁陽縣龔家坪鎮。1950年參軍入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從事醫療救護工作。1954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律系從事法律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在歷經坎坷、飽受磨難二十餘年後,於1980年就職於原黃石師範學院(現湖北師範大學)政教系,從事法學教育和科研工作,後任政教系主任。1988年就職於武漢大學法學院,1989年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副院長。1996年任武漢大學律師進修學院名譽院長。2000年受聘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2004年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李龍先生畢生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曾兼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專家和湖北省政協委員等職。李龍先生焚膏繼晷,筆耕不輟。20世紀80年代以來,共出版專著、教材40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數十篇被《新華文摘》等轉載。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各類項目十餘項。獲國家級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項、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教育部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兩項、司法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一項、湖北省人民政府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

李龍先生是當代中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家。他在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法理學學科體系構建、民主與法治建設、法學教育改革、憲法基礎理論、人權理論與實踐、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等領域做出了重大原創性貢獻。早在學生時代,李龍先生就萌發了人本法學觀,而後結合自身經歷,他越發認識到尊重「人」在法律發展中主體地位的重要性。1995年,由李龍先生任執行總主編的《人權的理論與實踐》一書出版。這一鴻篇巨製首次系統闡明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的基本內容,解釋了馬克思主義人權觀與資本主義人權觀的根本區別,堪稱人權研究的經典作品。2004年,李龍先生率先在法學領域提出人本法律觀的概念,出版了《人本法律觀研究》。除人權與人本法律觀之外,李龍先生在中國法學界還率先實現了法理學、法史學、憲法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創設了憲法基礎理論這一博士點研究方向。李龍先生撰寫的《憲法基礎理論》《西方憲法思想史》等著作,對憲法的基本範疇、重要制度、學科體系作出了開創性貢獻,開憲法法理學之先河,贏得學界讚譽和國家表彰。

李龍先生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他在法治理論體系和法理學學科體系的建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1992年,李龍先生參與編寫原國家教委組織的新《法理學》教材。該教材首次將傳統的縱向寫作改為橫向體例,實現了形式和內容的雙重創新,對我國的法理學學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996年,李龍先生總結國內外有關法理學學科體系的觀點,提出將法理學的學科體系分為「五論」,即「本體論」「價值論」「範疇論」「運行論」「關聯論」,並以此為基礎編寫了新的《法理學》教科書。2003年,李龍先生主編的新版法理教材,將「五論」發展為「六論」,增加了「發展論」一編,以探討法律發展的一般問題。法理學體系的「六論」使法理學學科體系得以成型並逐趨完善,其主持的「法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網絡資源共享課程。近年來,李龍先生又回歸中國歷史,集多年心血著成《中國法理學發展史》一書,構建起中國法理學發展的宏大圖景,是我國新時代法理學研究重要的學術文獻。

李龍先生是著名的法學教育家。作為當代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早在20世紀90年代,李龍先生就明確指出,培養現代化的法學人才,必須轉變法學教育觀,探求素質教育。1997年,李龍先生發表《論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一文,受到原國家教委的高度重視。其後,李龍先生作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改革與未來——面向21世紀法學類各專業課程結構、共同核心課程及其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重大課題的總召集人,努力探索法學教育規律,尋求適合中國國情的法學教育改革方向,提出設置一個法學本科專業並且確定14門法學本科核心課程的方案。最終,此項方案被教育部採納推行全國,並於2001年獲得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李龍先生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致力培養高水平、高素質、高境界的法律人才,為中國法治隊伍建設和法學人才培養作出卓著貢獻。李龍先生「桃李滿天下」,弟子中有的擔任黨和國家有關部門重要領導職務,有的成為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多人擔任我國著名高校校長和法學院院長。李龍先生一生生活儉樸,但時刻不忘培育新人、獎掖後學。2017年,李龍先生率領弟子發起成立「武漢大學李龍基金會」,用於支持法學研究、促進法學教育。與此同時,李龍先生致力於推動中國法學對外交流與合作。曾於1990年出席世界法律大會,1997年作為中國法學會代表團團長出訪阿根廷、智利和法國,2001年以大陸法學家代表團副團長的身份赴中國臺灣地區參加學術會議。曾先後訪問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多部著作被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等收藏。

李龍先生是中國法治道路的實踐者。早在20世紀50年代,李龍先生就積極參與新中國法治建設,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重要文章。後來雖歷經坎坷,但李龍先生對黨和國家的民主與法治事業痴心不改、無限忠誠,曾先後應有關部門的邀請參與「八二憲法」及其後續的三次修改討論,提出許多極富見地的立憲、修憲意見;1995至2000年,擔任湖北省法律顧問組組長,對當時的許多重要法規都參加過討論審議並提出修改意見。在20世紀80年代,李龍先生成為一名兼職律師,後又參與珞珈律師事務所的創建並任律所主任,籌備和組建武漢大學律師進修學院,並任院長。李龍先生承辦了許多大案要案,為許多犯罪嫌疑人作了成功的無罪辯護,「先後從黃泉路上拽回了14條人命」,被譽為俠客律師、俠義教授。同時,李龍先生也是最早探索公益法律發展的學者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發表了《公益法簡論》一文。正是在李龍先生的帶領和引導之下,武漢大學先後創設了武漢大學法律援助中心、武漢大學公益與發展法律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等平臺,積極投身社會公益,關愛弱勢群體,為社會和諧穩定、公平正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李龍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與武漢大學結緣,後又於武漢大學執教半個多世紀,作為中國法治建設和法學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以一代學術大師的身份向我們詮釋了一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的歷史擔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懷著對國家發展與民族命運的深情厚意與神聖使命,李龍先生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所鍾愛的法學教育和研究事業,「研究中國問題,寫中國文章」,始終為推進中國的法治進程而不懈努力。其人其學,將是我們後輩學人努力奮鬥的不竭動力。如今,巨星隕落,珞珈草木含悲、東湖湖水嗚咽,中國法學界和教育界痛失了一代學術宗師,武漢大學痛失了一位可敬可愛的長者和導師。

(來源:武漢大學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深切悼念!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新京報訊(記者 楊菲菲)今天(12月3日)凌晨,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著名法學家高爾森先生逝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藍芳)記者從南開大學法學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法學家、教育家,我國國際稅法學科的創始人,國際經濟法學科的重要開拓者,南開大學法學院資深教授高爾森先生,於2020年7月15日零時十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高爾森先生1929年8月16日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
  • 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嚴端逝世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國政法大學」微信公眾號中國政法大學微信公號6月24日消息,我國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嚴端先生因病於2020年6月24日8時逝世,享年86歲。嚴端(1934年10月24日—2020年6月24日),江蘇省南通市人,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嚴端先生是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奠基人和主要學科帶頭人,為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理論研究和立法實踐、普法宣傳作出了重要貢獻。1952年,18歲的嚴端先生投考北京大學法律系,因全國院系調整北大法律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而成為北京政法學院的首批學生。1954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 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潘漢典病逝,享年98周歲
    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潘漢典病逝,享年98周歲 微信公號「中國政法大學」 2019-10-27 21:44
  • 著名訴訟法學家、中山大學蔡彥敏教授墜樓身亡
    另據 新快報記者了解,墜樓身亡的蔡某,為著名訴訟法學家、中山大學法學院蔡彥敏教授。事發後,曾有師生表示,蔡彥敏此前患有抑鬱症,但此說法還未經官方證實。  上月底仍正常參加活動  新快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師生對蔡彥敏教授的離世都深感意外。" 最近雖然沒見老師,但我知道上月底,她都還在參加各類公開活動。"
  • 新中國婚姻法學科奠基人、著名法學家、教授巫昌禎先生逝世
    、著名法學家巫昌禎教授因病於2020年3月25日15時30分逝世,享年90周歲。 巫昌禎,女,1929年11月17日生,江蘇句容人,我國資深法學家,婚姻家庭法學教學研究的先行者,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著名法學社會活動家、著名法學教育家。作為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多年的會長、名譽會長,巫昌禎為中國婚姻家庭法學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婚姻家庭立法留下了寶貴財富。
  • 沉痛悼念鄭張尚芳先生
    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鄭張尚芳先生2018年5月19日仙去,萬分悲痛,深切悼念,先生走好!
  •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 2020-12-16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法學家、我國國際稅法學科創始人高爾森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開大學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法學家、教育家,我國國際稅法學科的創始人,國際經濟法學科的重要開拓者,南開大學法學院資深教授高爾森先生,於2020年7月15日零時十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
  • 全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楊永華逝世,享年83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西北政法大學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全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楊永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9日21時2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3歲。公開資料顯示,楊永華,教授,山東東營人,1937年2月出生,1957年8月從山東惠民地區的北鎮中學畢業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62年大學畢業時,適逢我國招收第一屆導師制碩士研究生,楊教授報考並如願以償地成為北大法律系錄取的六個研究生之一。1965年碩士畢業後,分配至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法律。1979年調入西北政法學院法律系。
  • 樹人立德,義薄雲天 沉痛悼念行政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張樹義教授
    1月20日11時24分,著名行政法學家、我校博士生導師張樹義教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63歲。會前,全體與會人員為張樹義教授默哀,以表哀思。焦洪昌向大家介紹了前來弔唁的單位領導、同事、好友與弟子以及張樹義教授生平。會場裡,人們凝視著記錄張樹義教授各個人生階段的珍貴照片,陷入哀思之中。副校長馬懷德代表學校對張樹義教授表示深切懷念。他指出,張樹義教授的逝世是行政法學界的一大損失,更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一大損失。但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學術遺產、學術思想將繼續發揮作用。
  • 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著名經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徐傑先生...
    徐傑、嚴端夫婦,右為徐傑先生 驚聞,2020年9月23日上午,著名經濟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被譽為新中國「經濟法學開門人」的徐傑先生不幸逝世,享年87歲。
  • 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田餘慶逝世 享年90歲
    北京大學官方微博於12月25日上午發布訃告:「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田餘慶先生,因病於2014年12月25日凌晨6時0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田餘慶先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代表作有《東晉門閥政治》、《秦漢魏晉史探微》《拓跋史探》等。」田餘慶先生逝世的消息在網絡迅速傳播開來,引發學界同仁的悼念——
  • 用無罪推理「拽回14條人命」的法學教授
    他是當代中國最早探索人權問題的法學家之一,是國內對人權問題進行憲法學和法理學研究的先驅,也是最早公開提出並論證法律權威的學者之一。他在憲法規範和規律等方面都有精深研究,他是新時代法理學的構築者,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
  • 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邵郊先生逝世,享年94歲
    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邵郊先生逝世,享年94歲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網站 2017-09-21 20:12
  •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2020-12-14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外學界悼念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教授
    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張意軒) 日前,來自國內外各學術團體的代表和近百名學者在上海隆重集會,悼念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教授。王德春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11年7月30日21時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78歲。
  • 悼念陳昌篤教授
    悼念生態學家陳昌篤先生 陳湘迪 是科學權威,助桑梓申遺,居功至偉;仰宗親碩望,嘆典型逝世,舉國含悲。  臨江仙悼念生態學泰鬥陳昌篤教授 陳湘迪  悼念生態學家陳昌篤先生 楊建湘 究學勤研智未空,宏觀生態著豐融
  • 沉痛悼念我院教授、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若莊先生
    各位老師、同學、各界朋友: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根據北京的疫情狀況,按照劉若莊先生親屬的意願,經與學校溝通,決定喪事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