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5到10年內機器翻譯將普及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科技何時才能幫助人類打破不同語言的藩籬?專家22日說,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近年來取得很多突破,能代替人類「高翻」的機器翻譯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全面普及。 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和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主辦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正在北京舉行。
-
人工翻譯要失業?專家稱機器翻譯將在5到10年普及
專家22日說,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近年來取得很多突破,能代替人類「高翻」的機器翻譯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全面普及。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和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主辦的2017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正在北京舉行。
-
專家:機器翻譯將在五到十年全面普及
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周明近日在2017全球人工智慧技術大會自然語言理解分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說,在未來5年到10年,機器翻譯問題不僅會得到解決,更會實現普及,「我們拿起電話講話,就可直接體驗從中文翻譯成英文,或從英文翻譯成中文」。 不過,周明指出目前機器翻譯在同聲傳譯方面仍沒有得到很解決,專業級翻譯水平的突破還需要時間。
-
機器翻譯能替代人工翻譯?翻譯公司會消失嗎?專家們這麼說
楚天都市報12月12日訊(記者胡長幸 通訊員向希希)「現在翻譯行業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方面信息量在過去30年當中增加了100倍,但是語言服務交付速度要求提高了10倍,而人的單位服務產量只增長了1倍,而翻譯單價漲幅下降了。
-
機器翻譯革命強勢來襲 人類翻譯將無路可走?
這一切都源於一項近年來不斷取得突破的技術——機器翻譯。人工智慧推波助瀾全球知名翻譯公司「一小時翻譯」執行長奧弗·紹尚日前警告說,未來1至3年內,基於神經網絡翻譯技術的機器翻譯將會承擔價值400億美元翻譯市場上的近一半工作,預計會導致50萬名翻譯失業。
-
小語種翻譯人才稀缺 機器翻譯發揮空間較大
#機器翻譯是指電腦程式將一種書寫形勢或者語音形式的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自然語言,是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目前機器翻譯的營收主要來自機器翻譯硬體產品,主要有翻譯機、翻譯手機、翻譯筆、藍牙翻譯耳機等產品。在我國市場內,翻譯機市場普及度較高,佔據總體市場營收的80%以上。
-
機器翻譯強勢來襲,50萬譯員將下崗?
克服「分割式」翻譯缺陷全球知名翻譯公司「一小時翻譯」執行長奧弗·紹尚日前警告說,未來1至3年內,基於神經網絡翻譯技術的機器翻譯將會承擔價值400億美元翻譯市場上的近一半工作,預計會導致50萬名翻譯失業。
-
阿里獲WMT國際機器翻譯大賽5項冠軍
圖為阿里巴巴達摩院獲得5個項目自動評測第一名。供圖中新網杭州5月24日電 (黃慧)在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在提交的5項比賽中全數獲得冠軍。其中,這5個項目包括英文-中文翻譯、英文-俄羅斯語互譯、英文-土耳其語互譯。WMT全稱是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機器翻譯賽事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平臺,2018年更吸引了包括翰霍普金斯大學、愛丁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馬裡蘭大學、微軟、騰訊等幾十個海內外團隊參與。
-
微軟亞研院副院長周明:口語機器翻譯在未來肯定會完全普及
概述:人工智慧技術整體的發展狀況人工智慧經過 61 年的發展,起起伏伏,曾經歷過兩次冬天,隨著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三大要素的交織下,人工智慧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而這次人工智慧春天的特點有以下三點:第一,數據比以前大了很多倍。以前做人工智慧基本上是請一些專家錄入數據寫一些簡單的規則,現在都海量的數據,包括網際網路數據。
-
機器翻譯思想提出71周年|破土而出的機器翻譯
Artsouni)提出用機器進行語言翻譯的想法,並在1933年7月22日獲得了一項「機械腦」的專利。1933年,蘇聯發明家特洛揚斯基設計了用機械方法,把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的機器,並在同年9月5日登記了他的發明。機器翻譯思想出現在二戰之後。
-
阿里達摩院打敗微軟等巨頭 獲WMT機器翻譯大賽5項冠軍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導在剛剛結束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打敗多個國外巨頭與研究機構,在所有提交的5項比賽中,全數獲得冠軍,成為此次比賽的最大贏家。這5個項目包括英文-中文翻譯、英文-俄羅斯語互譯、英文-土耳其語互譯,達摩院在這幾個項目的自動評測指標BLEU都位居第一。達摩院獲得5個項目自動評測第一名。WMT全稱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機器翻譯賽事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平臺。
-
突破小語種機器翻譯,阿里獲WMT國際大賽5項冠軍
來源:環球網在剛剛結束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打敗多個國外巨頭與研究機構,在所有提交的5項比賽中,全數獲得冠軍,成為此次比賽的最大贏家。圖片說明:達摩院獲得5個項目自動評測第一名WMT全稱Workshop on Machine Translation,是國際公認的頂級機器翻譯賽事之一,也是各大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展示自身機器翻譯實力的平臺。2018年更吸引了包括翰霍普金斯大學、愛丁堡大學、亞琛工業大學、馬裡蘭大學、微軟、騰訊等幾十個海內外團隊參與。
-
谷歌的神經翻譯系統意味著機器翻譯到盡頭了?
如果說翻譯的最高境界是Perfect,人也做不到完美,谷歌翻譯在西班牙語到英語、法語到英語以及英語到西班牙語的翻譯上和人做得差不多。但中文到英文和英文到中文的翻譯跟人比差別比較大。實際上中文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語言之一,所以機器翻譯肯定不好做。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個結果非常震撼。機器翻譯興起,一波三折回顧一下機器翻譯的歷史,這個歷史很有趣。
-
機器翻譯與人工翻譯之爭
機器翻譯發展迅速語言能力是區分人類和動物的重要特徵之一,是人類有效交流的保證。用機器來進行語言翻譯的想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現代意義上的「機器翻譯」一詞,由古圖拉特(Couturat)和洛(Leau)1903年在《通用語言的歷史》一書中最早提出。1949年,韋弗發表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為《翻譯》的備忘錄,正式提出了機器翻譯的思想。
-
機器翻譯系統挑戰CET6翻譯考試 5秒鐘答一題,輕鬆得「優秀」
說它特殊,是因為「考生」只有一個,而且是一套機器翻譯系統。考題來自三天前剛結束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評分的是兩位具有六級閱卷經驗的高校資深專家。「考生」一口氣做了三道翻譯題,每道題滿分15分,它得到13分的均分,每題用時只有5秒。「這套機器翻譯系統的表現讓我們驚喜,翻譯得很地道。」對於成績,專家的鑑定是:優秀!
-
百度微軟阿里傳神齊聚京交會 探討機器翻譯未來10年
探討機器翻譯未來10年傳神語聯網副總裁藺偉作為本場嘉賓兼主持,分別從「機器翻譯技術、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訓練、人機結合、翻譯技術未來10年」等角度拋出問題,觀點新穎大膽機器翻譯是大眾比較普及的一種翻譯使用,利用計算機進行不同語種文字之間翻譯,其翻譯準確率不夠穩定,這一直也是機器翻譯的硬傷,例如你說「我討厭你」,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我愛你」,機器信號是不能做到這一點的。微軟的張冬冬先生就此從人和動物的區別做了非常有意思的比較:文本和機器翻譯方面的問題比圖像稍微難一點。人的語言系統是非常高級複雜的,動物也有語言系統,跟人類相比是簡單得多。
-
挑戰CET6翻譯考試的機器翻譯系統
說它特殊,是因為「考生」只有一個,而且是一套機器翻譯系統。考題來自三天前剛結束的大學英語六級(CET6)考試,評分的是兩位具有六級閱卷經驗的高校資深專家。「考生」一口氣做了三道翻譯題,每道題滿分15分,它得到13分的均分,每題用時只有5秒。「這套機器翻譯系統的表現讓我們驚喜,翻譯得很地道。」對於成績,專家的鑑定是:優秀!
-
2019年總結:人工翻譯公司會被機器翻譯取代嗎?
但是,熟練的翻譯人員的參與對保證質量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缺少訓練有素的後期編輯!近年來,後期編輯技能已成為一項重要資產,有時對於從事語言行業的翻譯人員來說,這也是一項必備條件。機器翻譯的普及程度已大大提高,對後期編輯服務的需求也隨之增長。專業翻譯人員的不利之處在於他們必須確保保持最新技術的更新。
-
未來的世界: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蔡基剛:在特定領域的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在醫學、生物、法律、航天、海事等專業領域裡的機器翻譯取代大部分人工翻譯將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如「這種設備操作簡單,價格低廉,需求量這幾年一直很大,使用者普及國內外」,改為「由於這種設備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因此需求量這幾年一直很大,使用者普及國內外」。
-
中國將在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任傑):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先生8日在北京表示,截至2007年底,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99.3%,中國將在2010年實現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王定華介紹,中國於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