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學子開展社會實踐:學習陶塑技藝,探尋傳承之路
今日頭條佛山8月10日電(通訊員 鄒豔玲)石灣陶塑技藝歷史悠久,為進一步拉近隊員們與陶塑製品的距離,探尋陶塑技藝的非遺傳承之路。8月10日,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南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走訪了黃志偉藝術館,在其首席弟子李海德大師的帶領下遊覽了藝術館,同時在他指導下親身感受了陶塑技藝的奧妙。
-
海大寸金學子三下鄉:參訪博物館,探索陶塑文化古今
(作者:鄒豔玲)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南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伍為深入了解廣東佛山石灣陶塑技藝文化,考察陶塑的魅力所在,更好的傳承推廣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行人開啟了對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的走訪活動。
-
河南民間傳人復活千年窯爐 活態傳承千年技藝
河南民間傳人復活千年窯爐 活態傳承千年技藝 > 中新網許昌6月8日電(賈真真)唐代麻鬥窯柴燒「唐鈞」窯爐、宋代雙火膛柴燒鈞瓷窯爐、清代炭燒鈞瓷窯爐、近代倒焰窯鈞瓷窯爐和直焰窯鈞瓷窯爐……這些都是近年來,河南省禹州市鈞瓷民間傳人任星航,復原和投入使用的歷代鈞瓷窯爐。
-
齊派傳人伍錦標30年治一印 淡泊名利傳技藝
齊派傳人伍錦標 索有為 攝中新網肇慶12月14日電 題:齊派傳人伍錦標30年治一印 淡泊名利傳技藝記者 索有為衝刀、切刀、剔、刮、削、旋……在廣東省肇慶市一間普通民房裡12月中旬的廣東連續低溫,75歲的伍錦標依然閉門而居、治印不輟。周邊的鄰居卻鮮有人知道,他是當今齊派門下「治印」重要代表傳承人之一。
-
莆田媽祖面傳承人陳清光:樂當傳統技藝的傳人
陳清光:樂當傳統技藝的傳人今年50歲的陳清光是新縣廣宮村目前為數不多的從事手工線面加工的傳人。線面也稱媽祖面、長壽麵,是莆田民間吉祥文化的象徵。自宋代以來,廣宮線面歷經數百年的傳承,早以名聲在外。據介紹,陳清光的祖輩曾經是遠近聞名的手工線面的老師傅。早在十幾歲時,為了生計,他繼承父業,跟父親學做線面。每天凌晨2點多他就得起床,開始新一天的忙碌。說起手工製作線面這門手藝,陳師傅不無感慨道:製作線面是個辛苦活,從麵粉到麵條,從麵條到線面,其間要經過十多道耗時又耗力的工序。
-
拜訪蔡伯勵,順歷傳承專業黃曆萬年曆
拜訪蔡伯勵,順歷傳承專業黃曆萬年曆 拜訪蔡伯勵,順歷傳承專業黃曆萬年曆 2017-09-25 15:17:04 來源:中原財經網搶沙發 2017-09-25 15:17:04 來源:中原財經網 摘要: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近日靈機文化旗下明星顯產品團隊順歷,攜手中華文化促進會新媒體中心聯合拜訪天文歷算名家蔡伯勵
-
廣東高校學子「三下鄉」:泥火碰撞尋珍寶 潤澤匠心始如一
「石灣瓦,甲天下」,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南夏」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於8月6日前往我國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南風古灶,採訪了當地一名自我滋養,潤澤匠心的陶藝師傅劉永波老師,走進古韻幽香的茶廳,大大小小的展柜上擺滿了他鍾愛的作品,晶瑩潤澤,異彩紛呈。
-
許昌「中原香」驢肉傳承百年技藝 非遺留存老城味道
第四代傳人吳志勇正在製作滷製驢肉 百年技藝 是傳承 更是創新 是責任 更是使命 到第三代傳人吳玉堂執掌店鋪的時候,農業耕作技術有了較大提高,大部分農家不再使用毛驢進行田間勞作了,許昌本地的毛驢資源越來越少。吳玉堂便遠赴新疆、內蒙、甘肅等地採購驢子,再僱用車輛拉回來,保證了原料正宗,充足。 現在執掌店鋪的是吳家第四代傳人吳志勇夫婦,兩口子在對祖傳技藝革新上,更是花了不少心思。
-
廣東粵劇院慶祝建院60周年
11月1日是廣東粵劇院建院60周年。當天上午,廣東粵劇院建院60周年紀念大會在粵劇藝術中心隆重舉行,全院五百餘人歡聚一堂,共同回顧60年的光輝歷程並展望未來。當晚,「薪火相傳六十年,承先啟後譜新篇」專場演出舉行,藝術展現了廣東粵劇院60年來各個階段的創作成就。
-
滬上非遺探討印刷字體書寫技藝 三代傳人聚首共話文化傳承
近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漢字印刷字體書寫技藝」座談會在上海國際商品拍賣有限公司舉辦。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三代傳人齊聚一堂,共敘漢字印刷字體發展歷程,共謀漢字文化傳承發揚。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坐落於新閘路一條不起眼弄堂內的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裡,第一版宋體和黑體正式誕生,新中國的漢字印刷第一次有了系統化、標準化的鉛字字庫。之後,宋一體和黑一體不斷演變。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蔡水況傳承創新古老技藝,獲終身成就獎
他被文化和旅遊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漆線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氏漆線雕也作為國賓禮,贈送給外賓。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漆線雕,在一代代工藝人手中精益求精、傳承發展,讓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在國際舞臺上閃亮。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激烈角逐決賽,網絡投票結果出爐此次入圍決賽的作品是在深入挖掘文旅內涵基礎上、創造設計的具有順義本土特色和強烈民俗文化色彩的文創品牌商品,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載體。傳承非遺技藝,精品項目展鋒芒據了解,位居前三名的作品均結合了順義本土特色、巧妙採用非遺技藝創作而成。毛猴工藝品 《家和萬事興》是傳統非遺技藝作品,作品表達了順義人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狀態。
-
「好書推薦」那些隱藏在回憶裡的吉光片羽
《歲月的平仄》有關於童年的回憶,居住的花園,養花的日常,生活的藝術,北平的春天,故都的秋,憧憬與追求,以及那些活在記憶裡的人事物。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時刻,當時習以為常的事情,到現在都成了回憶裡的吉光片羽,總覺得來日方長,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人最應該珍惜和把握的都是當下才是。當我們覺得日子很快的時候,其實它也是一天一天二十四小時地流過去的,除了正當的工作之餘,怎麼度過剩下的時間,也是我們和老師最大區別的地方。
-
【非遺故事】陝西白水縣:九龍木雕雕刻技藝
10月4日,我來到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雷牙鎮雷牙村,拜訪了非遺項目九龍木雕雕刻技藝傳承人——馬曉斌。馬曉斌,藝名江龍,1971年生於陝西白水九龍木雕世家,從小受到家族藝術氛圍的薰陶,耳濡目染,深得其父馬金財言傳身教。
-
霍培英微塑作品展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開幕
5月18日,恰逢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休館近4個月的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當日,「指尖上的精靈——霍培英微塑作品展」在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幕。該展覽展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霍培英微塑盆景、動物、人物、山公小件等作品70餘件套。展廳還設有山公微塑創作體驗區,觀眾可現場體驗微塑製作樂趣。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兩場科普講座,普及石灣微塑相關知識。
-
為普京製作包子的狗不理傳人 驚現618京東總部
狗不理也因普京親手包製的「六褶包」和被網友發現的英文名「Go Believe」火遍大江南北登上熱搜,為普京展示狗不理包子的牛秀娟,作為狗不理包子製作技藝的第八代傳人一時間也「紅」遍網絡。狗不理傳人牛秀娟回憶當時的情景:「普京總統對包子的製作非常感興趣,我把放好餡的麵皮雙手遞給他,他先是用操作臺上的毛巾擦了雙手,從我手中接過了包子麵皮,順勢把皮對摺起來,邊對摺邊看我的動作,普京總統感覺到動作和我的不一樣,於是又把對摺好的皮打開
-
這個泥巴活兒始於秦漢時期 首屆宜興市陶塑技能大賽場面生動
「首屆宜興市陶塑技能大賽」決賽在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火熱舉辦。這次技能大賽由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宜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宜興市總工會、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共同主辦,市陶協雕塑協會承辦,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協辦,龍德堂陶藝贊助比賽。
-
老鳳祥傳承傳統技藝 全手工打造「御用鑲寶金餐具」
老鳳祥傳承傳統技藝 全手工打造「御用鑲寶金餐具」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第16屆老鳳祥上海國際首飾文化節於9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