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許昌的讀者朋友,你們好!
映象網,國家一類新聞網站,河南省第一門戶網站
今天是2019年1月16日 陰曆12月22,星期四
歡迎您閱覽微新聞
【許昌天氣】
今日雪,-4℃到1℃明日:晴天,-3℃到8℃
近日,記者從魏都區文化館非遺中心獲悉,「中原香」驢肉館2020年積極參與第五批許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工作已順利完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有四項硬指標:科學價值、研究價值、百年及三代人以上的傳承時間、目前處於瀕危狀態。
「中原香」——口碑相傳 慕名而來
「中原香」坐落於許昌西郊的吳莊,可這裡半點鄉村的影子都沒有。
街兩旁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大道又寬又亮,兩旁的臨街商鋪一到夜晚更是燈光璀璨,人群熙攘,來到這裡來的人,多半都是奔著驢肉而來。
「中原香」驢肉以其做工考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風味獨特等特點引無數「美食家」慕名而來為之傾倒。
第四代傳人吳志勇、範文彥夫婦
吳莊驢肉——百年傳承 久負盛名
許昌吳莊驢肉起源於清光緒年間,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自古就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說法。《本草綱目》第五十卷裡有記載:「驢肉味甘、無毒、解心煩、止風狂、能安心氣、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脾虛腎虧和貧血症患者經常食用驢肉有一定的補益食療作用,因口味佳,營養價值高,久負盛名。
清代末年,吳莊有一個名叫吳松的人,家裡原先經營豆腐生意,因為拉磨的毛驢受傷,想賣沒人要,養著又沒啥用,就嘗試宰殺後進行滷製販賣。當地人原來沒吃過驢肉,這一吃味道屬實不一般,買者眾多。吳松見賣驢肉比賣豆腐掙錢多,遂外出購買毛驢,專以宰殺滷製驢肉為業,這便是吳家驢肉技藝的開創者。
第四代傳人吳志勇正在製作滷製驢肉
百年技藝 是傳承 更是創新 是責任 更是使命
日子久了,前來品嘗驢肉的顧客就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吳家根據顧客的意見,對驢肉的滷製技藝不斷革新。比如說在配料中去除了對人體健康有害的芒硝等,使其營養成分更豐富,口味更適合各類顧客需求。
到第三代傳人吳玉堂執掌店鋪的時候,農業耕作技術有了較大提高,大部分農家不再使用毛驢進行田間勞作了,許昌本地的毛驢資源越來越少。吳玉堂便遠赴新疆、內蒙、甘肅等地採購驢子,再僱用車輛拉回來,保證了原料正宗,充足。
現在執掌店鋪的是吳家第四代傳人吳志勇夫婦,兩口子在對祖傳技藝革新上,更是花了不少心思。在原有配料的基礎上,又加入了20多種名貴中草藥,以燉、燜、燒等不同的烹飪方法使其風味各異,味香色美,深受四方賓客的讚賞。許昌本地人就有「三天不吃吳莊驢肉,嘴裡吃啥都不香」的口頭禪。
第四代傳人吳志勇不僅在技藝上敢於突破創新,還打破「祖傳技藝秘不外傳」的傳統習俗,收史衛科為第五代傳人。「如今傳統手工藝瀕臨失傳,我作為吳莊驢肉製作技藝的傳人,保護這一技藝是我的使命。」吳志勇告訴記者,「申遺並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為了引發社會的共同關注,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吳莊驢肉製作技藝,更好地塑造品牌,為家鄉創造更多的價值,為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化技藝。」
第四代傳人吳志勇正在製作滷製驢肉
打造吳莊特色 傳播舌尖上的許昌
作為吳莊驢肉製作技藝的傳承人和「中原香」的經營者,吳志勇的肩頭承擔著兩種責任:傳承技藝和經營發展,二者和諧統一,是他尋求的方向。「我一直希望在傳統技藝的基礎上,能更好的進行創新,不僅讓驢肉的口感更美味,在製作上也更多樣化,能符合各個年齡段的口味,使更多人喜歡驢肉,關注這項技藝,我會用心把好質量關,把「中原香」驢肉作為許昌的地方特色品牌來打造,高標準,嚴要求,不鬆懈。」
來源:映象網 責編:康世保 編輯:趙悠然
內容整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致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在這裡讀懂許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