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兒科學科的進步與創新,進一步提高兒科醫務工作者的診治水平,保障兒童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全,近日,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在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專家積極參與了由輝瑞中國發起的「一分鐘·護一生——攜手抵禦肺炎球菌性疾病」公益行動。該行動旨在提升全社會對肺炎球菌性疾病的認知,強化預防大於治療的健康理念,呼籲每人多花一分鐘,共同抵禦肺炎球菌性疾病,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
一分鐘了解
肺炎球菌性肺炎
數據表明,亞太地區每分鐘約有1名5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球菌性肺炎,而這樣殘酷的一分鐘還在現實中不斷重複……
肺炎球菌,也稱為肺炎鏈球菌,廣泛定植於人類鼻咽部,攜帶率為27%-85%,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兒童是其主要攜帶和傳播人群。肺炎球菌是引起中國5歲以下兒童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在疫苗可預防的疾病中,侵襲性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一旦寶寶抵抗力下降,肺炎球菌便伺機入侵身體各個部位,除了引起肺炎以外,還會引起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菌血症等。其中,肺炎球菌性腦膜炎還可能留下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等嚴重的後遺症,嚴重威脅兒童的健康和生命。
肺炎越來越難治
預防勝於治療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院長劉瀚旻教授表示:「兒童群體中,約一半的重症肺炎與肺炎球菌相關,6個月至1歲的兒童更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期。寶寶剛出生時能夠從媽媽體內獲得『母傳抗體』,但母傳抗體通常在6個月以後就逐漸消失,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極易發生肺炎球菌感染。肺炎球菌感染不僅會導致肺炎,還可能引起多種併發症,如前面提到的肺炎球菌性腦膜炎、菌血症、重症肺炎等。」
「就華西第二醫院來說,每年約收治35000多名住院患兒,其中肺炎患兒約為8000—9000例,肺炎是兒科常見病,但卻越來越難治。」劉瀚旻教授說。
肺炎為何越來越難治?記者了解到,目前,抗生素仍是治療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咳嗽等症狀一般要經過5至7天才能逐漸緩解,不少家長渴求立竿見影的療效,這是導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肺炎球菌為代表的細菌耐藥問題日趨嚴重,導致細菌性肺炎的臨床治療難度增大,一旦併發症出現則治療難度進一步增大。
「相比於患病後被動治療,積極主動的預防才是對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上策。」劉瀚旻教授說到,「嬰幼兒通過疫苗接種,可大大增強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能力,同時,個體接種率的提高還有利於形成整個人群的群體免疫效果,從根本上控制傳染病的流行和爆發,為廣大兒童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一分鐘·護一生
共同抵禦肺炎球菌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相應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在我國,家長對肺炎球菌性疾病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更不了解預防方法。劉瀚旻教授表示:「6個月到1歲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風險期,特別是有類似先天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孩子、早產的孩子等,肺炎球菌感染帶來的併發症和後遺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建議家長們在孩子6個月前完成肺炎球菌疫苗的基礎免疫接種。每一位父母、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每個人都應了解肺炎球菌知識、重視預防接種,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守護兒童的健康成長。」本報記者 餘星雨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