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環境、壓力、飲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國內不孕不育率持續上升。然而,由於過往技術壁壘以及傳統倫理觀念等桎梏,輔助生殖市場發展進程始終較為緩慢。不過,伴隨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消費人群的更迭,國內的輔助生殖市場空間不斷增加。
財經網產經注意到,面對巨大的「潛在藍海」,包括醫療企業及三方機構等諸多企業紛紛搶佔布局。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可提供相關服務和產品的機構較少,整體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未來,隨著輔助生殖技術進一步提升,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不過,當前輔助生殖領域仍處於初步階段,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培育期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民營機構「兼併」入局
10月13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披露,就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環婦兒醫院的《關於變更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醫院名稱的請示》(北三環醫務發〔2020〕1號),經研究,同意將原北京寶島婦產醫院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醫療機構名稱變更為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環婦兒醫院。
美中宜和醫療集團生殖健康部經理李洋介透露道,近幾年,美中宜和一直在逐步加碼在輔助生殖領域的布局。財經網產經注意到,2017年,美中宜和集團成立生殖健康事業部,同年,天津美中宜和婦兒醫院通過輔助生殖資質審核,之後北京的院區也均設有輔助生殖門診。同時,也在進行國際診所的併購。「接下來,美中宜和將繼續在輔助生殖領域深耕,但操作形式是通過審批牌照或併購還需考慮具體問題和機會。」
通過收購牌照「曲線」布局輔助生殖賽道的企業並不少。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除了美中宜和外,麥迪科技(603990)也先後收購及擬收購了海口瑪麗醫院51%股權、北京國衛生殖健康專科醫院有限公司不低於20%的股權。此外,今年6月和7月,錦欣生殖和漢商集團(600774)也分別宣布以3.2億元、7130萬元收購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75%的股權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31%的出資份額。此外,麗珠集團(000513)、復星醫藥(600196)、通策醫療(600763)、華大基因(300676)、達安基因(002030)、仙琚製藥(002332)等也紛紛進軍輔助生殖領域。
具體來看,目前,輔助生殖產業鏈的上遊領域主要包括藥物、檢驗試劑、醫療器械;中遊主要是網際網路平臺;下遊則是服務機構,包含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其中,財經網產經了解到,國內的主要試劑生產企業包括深圳亞輝龍、北京博奧生物、安圖生物(603658)及利德曼(300289);輔助生殖藥物企業有麗珠集團、長春金賽,但龍頭仍為外企默克雪蘭諾;輔助生殖醫療器械的廠商有山東威高和力因精準醫療等;「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代表企業則主要有好孕幫、趣孕、貝貝殼等;服務機構龍頭包括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山東大學附屬三級生殖醫院、北京大學附屬三級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三級醫院等,均為公立醫院。
錦欣生殖聯席執行長董陽表示,輔助生殖服務是剛性需求,從中長期來看不會改變。李洋也對財經網產經表示,輔助生殖的需求量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小,即便是在疫情期間影響也較為有限。目前,美中宜和的日均接診率能達到130―140次,且在持續上升中。
資本加持炒熱市場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國內不孕不育率不斷攀升、人口老齡化加劇,以及二胎政策的開放,而目前我國輔助生殖滲透率較低,且該行業毛利較高,輔助生殖產業一直備受關注。
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近5年來,資本對輔助生殖領域的關注愈發強烈,甚至有不少初創企業都收穫了多輪投資。財經網產經注意到,2014年成立以來,一站式醫療助孕平臺好孕幫獲得3輪融資,總額近億元,有重山資本、普華資本、松禾資本、基因資本等機構參與其中;成立於2015年的貝貝殼,在註冊成立後的2個月後便獲得了經緯中國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2018年,又再次獲得了微醫貝聯的戰略投資;2016年12月,愛丁優生助孕完成由通和資本領投、順為資本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2020年6月,輔助生殖領域的上遊技術及產品供應商深圳韋拓生物獲B輪融資;同年9月,貝康醫療在收到博華資本領投,聚明創投、鷹潭金虎等企業的C輪投資4個月後,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IPO上市。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國家二孩政策會讓輔助生殖市場在未來幾年有一個爆發期。但與其他醫療服務產業相比,輔助生殖的品牌推廣更難,需要做全國性的品牌推廣營銷,而這對於該企業來說比較困難。」
業內人士指出,生育障礙性疾病患病率攀升導致市場對輔助生殖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大。未來,在資本的助推下,輔助生殖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將十分廣闊,輔助生殖領域也將進入跑馬圈地期。「輔助生殖市場存在『雪球效應』,在擁有牌照的基礎上,需要有較長的運營歷史和知名度才能積累起足夠的經驗和客源。同時多年積累的治療經驗和數據能夠幫助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和成功率,從而吸引更多病人就診。」錦欣生殖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輔助生殖領域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中。據悉,國家曾頒布多項監督管理規定,包括《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關於加強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和人員管理的若干規定》等,從機構資質、內部管理、信息管理、人員資質、人員能力、醫德醫風、倫理監督等多個方面對輔助生殖機構和從業人員提出明確要求。部分省市還開展了對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的隨機抽查,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依法規範輔助生殖機構和人員執業行為。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此前由於輔助生殖技術屬於限制性應用的特殊臨床診療技術,難度較高,且行業面臨強監管以及思維觀念上的桎梏等制約,民營機構佔比一直偏低。但隨著當前政府政策鼓勵發展輔助生殖行業,行業發展態勢積極,加之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及經濟負擔能力的提高,預計未來市場增長空間較為可觀。
多方掣肘行業亟待規範化
據發布的輔助生殖行業投資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已從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到2020年,輔助生殖市場的潛在規模或將達到約1072億元。擁有如此龐大的市場增量和高毛利,為何國內的輔助生殖市場進程卻如此緩慢?
財經網產經了解到,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國經批准的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517家,其中民營醫院附屬或民營資本注入的機構卻僅有42家。且有89家仍為試運行技術,還有2家存在限期整改問題。在諸多醫療機構中,大部分獲批的準入技術主要為夫精人工授精技術、供精人工授精技術、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4項。僅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等62家擁有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
財經網產經注意到,在全國範圍內,廣東省擁有該項技術的醫療機構最多,共有10家,武漢次之,其他各省市平均僅有1―2家醫療機構。而上述5項技術均具備的醫療機構便更寥寥無幾。
目前,國內可以做第三代試管嬰兒的機構較少,尤其是民營機構很難獲批。據悉,當前北京只有兩家醫院有第三代試管嬰兒的資格,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又稱北京301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國內外輔助生殖發展差距較大的主要原因並非技術不如國外,而是國內開展的機構較少,牌照審批較難,李洋指出,「第一代、第二代技術國內外差不多,主要是第三代技術,國外沒有限制,而國內有限制且十分嚴格。中國是第一大試管嬰兒生殖地,人口基數大,病人多,但能承接相關服務的機構少,這也是市場『供不應求』的原因。」
由於當前中國的輔助生殖藥品研發等階段仍屬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在保孕方面,很難完全保證。受個體差異性影響,每個人接受診療的時間段均有不同,普遍來講,長則2―3年,短期就是1個半月左右,李洋進一步介紹道。「經過檢查之後,有些人並不適合馬上治療或移植,且根據不同個體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很難固定、標準化成功率,這也是試管嬰兒的雙胎率較單胎率略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約國內輔助生殖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多位輔助生殖領域專家告訴財經網產經,當前有經驗有能力的成熟醫生大部分仍集中在公立機構,無論是環境的培養,還是患者的數量,民營機構較公立醫院還存在著部分差距。
不過,在價格方面,民營機構和公立醫院基本處於同一水平線。「雖然當前輔助生殖在國內尚未被納入到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全部診治費用均需患者自費,但由於輔助生殖服務屬剛性需求,診治費用未納入醫保對於公立及民營醫療機構而言是相同的。」上述業內人士指出。「以北京地區為例,當前輔助生殖的價格一般集中在4―5萬元左右。家恩德運有更高級別的套餐,價格會略高一些。」在其看來,價格對輔助生殖業務的發展影響十分有限。隨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周期總量不斷上升,股份制機構及民營機構也越來越多,未來,市場會更多地傾向於具有更好服務的機構。
【作者:許偉】 (編輯:林辰)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w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