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稀缺 輔助生殖漸成「隱形藍海」

2020-12-20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高瑜靜 北京報導

疫情暴發以來,為避免人群聚集,全國的醫院普遍實施限流,或僅開放有限門診。然而,一些醫院的生殖中心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開啟一周七天工作日模式,開設「夜間」網際網路門診,初診患者優先安排專家號……生殖中心加班加點背後,是亟待滿足的輔助生殖服務需求。

隨著婚育年齡推遲及由二胎政策推動高齡孕產婦人群不斷增加,加之新生兒缺陷問題對於優生優育的迫切需求,輔助生殖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

作為目前治療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之一,輔助生殖技術通常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包括人工授精(AI)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術(即俗稱「試管嬰兒」),前者妊娠成功率約15%,後者則能達到50%以上。

有機構統計預測稱,2023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將增至500億元以上。

巨大的市場想像空間,吸引了各路資本跑馬圈地尋求分羹。前有錦欣生殖(01951.HK)赴港上市成為「輔助生殖第一股」,後有漢商集團(600774.SH)斥資7130萬元入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在輔助生殖服務機構實行準入牌照制的當下,各路資本伺機而動。

搶奪入場券

「擁有較為稀缺的輔助生殖牌照」。在今年以來的數起醫院投資併購中,上述論述頻頻出現。1月,北京美中宜和醫療管理有限公司收購北京寶島婦產醫院後合併運營;6月,麥迪科技(603990.SH)宣布擬收購北京國衛生殖健康專科醫院有限公司不低於20%的股權;7月,錦欣生殖宣布以3.2億元收購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75%的股權;近乎同時,漢商集團斥資7130萬元收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生殖醫學中心31%的出資份額。

上述出手闊綽的投資併購背後,各家公司正為布局輔助生殖賽道的「入場券」摩拳擦掌。

所謂「入場券」便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批發放的輔助生殖牌照,包括「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兩類。

一直以來,輔助生殖技術屬於限制性應用的特殊臨床診療技術。其應用除醫學問題外,還涉及社會、倫理、法律等諸多問題。因此,政府對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監管非常嚴格,牌照審批十分謹慎。據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的最新輔助生殖機構名單,截至2019年12月31日,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累計有517家,經批准設置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僅有27家。

其中,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其準入技術包括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供精人工授精技術(AID)、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T-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SCI)以及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技術(PGD)共5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等少數機構實現「大滿貫」,上述5項技術均獲批准入。更多的醫療機構往往獲批准入其中1~3項技術。一般而言,獲批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T-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SCI)3項技術,就可以實施完整的試管嬰兒治療周期(下文簡稱「IVF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517家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中,大多數為公立醫療機構。例如,湖北省28家獲批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中,26家為公立醫療機構。僅武漢康健婦嬰醫院、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2家為民營醫療機構。這也成為錦欣生殖對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發起收購的主要動因。

錦欣生殖近年來頻頻對民營輔助生殖機構發起收購,旗下的三家輔助生殖醫療機構中,兩家是收購而進。由此,錦欣生殖2019年一舉成為「輔助生殖第一股」。「通過專注於收購已具備常規IVF-ET及ICSI牌照且位於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地理位置的目標輔助生殖服務供應商來拓展平臺」,更成為其發展戰略。IPO募資所得28億港幣中,錦欣生殖計劃將40%募資淨額用於收購。然而,在以民營醫療機構為併購對象的擴張戰略下,錦欣生殖所能尋覓到的併購標的愈發稀缺。上市一年後,錦欣生殖首起收購最終落地。

記者就收購後的業務整合安排進一步向錦欣生殖方面採訪詢問,其相關負責人回應稱,以公告信息為準。

技術護城河

獲得「入場券」後,醫院每年的試管嬰兒(IVF)周期數及移植妊娠率,既是業績「度量衡」,更直接決定市場份額。

易凱資本的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顯示,IVF從初診建檔開始到最後驗孕要經歷初步建檔、制定方案、取卵取精、胚胎培養移植等12步。IVF整體妊娠率在40%~60%。單個IVF周期內的費用主要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藥物、檢查、保胎驗孕四部分。據Frost&Sullivan統計,單個IVF周期價格為3萬~5萬元,其中一半費用為IVF技術支出。

據錦欣生殖最新年報數據,2019年的IVF周期數為2.79萬個,總體成功率(即妊娠率)平均達到54.8%。公司2019年實現整體銷售收入約16.5億元,淨利潤約為4.2億元,毛利率為47.9%~49.5%。其中八成以上的收入來自輔助生殖服務。

可供對比的是,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2019年完成5萬餘個IVF周期,整體妊娠率超60%。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中心近三年完成IVF周期5.25萬個。

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首席科學家盧光琇此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提到,輔助生殖技術需要經過長時間一點點去摸索研究應用。好的治療技術才能體現醫者仁心。醫者仁心與好的醫療技術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實際上,醫療專家團隊的技術水平,更成為資本布局輔助生殖服務領域的優先考量因素。綁定技術團隊,也意味著入場後的持續發展。

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醫療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醫療」)2002年投建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時,中信醫療注資2900萬元控股58.04%,盧光琇團隊則以技術成果持股24.5%。

技術團隊持股模式,也為越來越多的入場者採納。例如,錦欣生殖收購武漢黃浦中西醫結合婦產醫院75%股權時明確推出「醫生合伙人制度」,通過發放股權激勵的形式,引進在輔助生殖領域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資深學科帶頭人、武漢當地頭部輔助生殖醫院的明星醫生加入醫生團隊。

招銀國際在最新研報中稱,錦欣生殖的武漢項目目前每年產能4000個IVF周期,通過升級之後,產能可達每年6000個周期以上,預期併購之後醫院運營效率將有所提高,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預測的IVF周期能達到1000/2000/3000個。同時,預期武漢醫院均價能在2021年至2022年,以每年5%~10%上升。

藥械難替代

隨著輔助生殖產業鏈下遊醫療機構的IVF周期數逐年擴容,對於產業鏈上遊的輔助生殖藥物、檢驗試劑、器械供應商而言,市場前景廣闊。

據易凱資本的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目前輔助生殖類藥物基本上是寡頭市場,國外廠家默克雪蘭諾、默沙東、輝凌把持了大部分市場,麗珠集團(000513.SZ)則以近兩成的市佔率成為國內輔助生殖藥物行業龍頭。

輔助生殖藥物是指在一個完整輔助生殖周期中所使用到的藥物,包括降調節藥物(降調節可以更好地控制刺激周期,而且有助於預防早熟排卵)、促排卵藥物(促進卵泡的生長和發育)、誘發排卵藥物(可促進卵泡生成和成熟,並可模擬生理性的促黃體生成素的高峰而促發排卵)、黃體支持物(使子宮內膜為胚胎著床做好準備)。

據麗珠集團2019年年報顯示,化藥製劑銷售收入是49.31億元,其中用於輔助生殖的促性激素重點製劑銷售收入18.2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2.99%。

在輔助生殖耗材市場,包括進行各項婦科內分泌檢查的檢驗試劑,以及培養皿、取卵針、導精管等器械。瑞典Vitrolife、日本加藤、美國Origio等國外廠商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

「我們現在用的幹細胞培養皿、試管這些器械大部分是進口的。我們也擔心,萬一將來供應被卡脖子了該怎麼辦。所以,我們現在也在逐步找可替代的供應商。」盧光琇曾對記者說道。

事實上,無論是國內藥企還是耗材生產商,想要通過用國產產品替代單個進口產品來攻佔市場其實很難實現,因為輔助生殖過程屬於閉環形態,其中需要藥物、耗材、器械等輔助。

相關焦點

  • 攜程為女高管免費「凍卵」,輔助生殖成「隱形藍海」,市值超千億
    實際上,攜程在去年就宣布將在公司內部拓寬生育基金的內容與使用範圍,為中高級女性管理者提供10萬元-200萬元不等的費用,及不超過7天的帶薪休假,使她們能享有凍卵等高科技輔助生育福利。而早在2014年,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財經頻道(CNNMoney)報導,臉書公司已經在其醫療保險福利中包括了冷凍卵子的費用。
  • 加速布局輔助生殖藍海市場 麥迪科技擬收購國衛生殖醫院部分股權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本次交易前,公司於2019年10月成功收購海口瑪麗醫院有限公司,開始進入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領域。按照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較逐步加大對輔助生殖醫療服務的布局,致力於打造在醫療IT與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領域發展的公眾公司。
  • 314億「送子」市場爭奪戰:社會辦醫加速入局 牌照成稀缺資源
    而在2019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已達313.62億元。華創證券研報認為,不孕症的患病率提升將為輔助生殖市場帶來大量的剛性需求,這會成為市場增長的核心源動力。與巨大的市場需求形成對比的是,輔助生殖行業受到國家的嚴格把控,不僅嚴控生殖中心數量,還對輔助生殖牌照採取審批制。
  • 美中宜和婦兒醫院新院區開業 瞄準輔助生殖市場
    原寶島婦產醫院是北京地區僅有的3家民營輔助生殖持牌運營方之一,併購完成後,美中宜和擁有了前者的輔助生殖牌照,再加上原本在天津獲得的輔助生殖牌照,美中宜和成為首家京、津兩地兼具輔助生殖資質的機構。2016年,美中宜和在天津開始了生殖業務的探索,2018年經監管部門驗收正式開展包括IUI及單細胞漿內注射等輔助生殖技術,同時成立了生殖健康事業部,開始全面發展生殖板塊。
  • 單價5萬的求子需求撐起百億藍海 錦欣生殖為何依舊遇冷?
    他們撐起了百億量級的藍海市場,也撐起了一個IPO。6月25日,「專治不孕不育第一股」錦欣生殖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上市首日股價高開低走,開盤衝高至10.68港元/股最高價,比招股價上限水平的8.54港元/股上漲了25.06%。但上市第6天的錦欣生殖股價已降至9.2港元/股,累計跌幅達7.07%。錦欣生殖近日股價 來源:wind是什麼讓資本冷卻了下來?
  • 【行業分析】輔助生殖行業研究
    選擇治療的患者中 50%目前選擇藥物或手術治療方式,30%~40%選擇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剩餘 10%目前無法通過各種手段解決。 增長邏輯三:赴海外消費成新潮,未滿足需求得以釋放 隨著各國供給水平提升,消費可及性提高。
  • 輔助生殖領域人氣驟升背後的「危」與「機」
    然而,由於過往技術壁壘以及傳統倫理觀念等桎梏,輔助生殖市場發展進程始終較為緩慢。不過,伴隨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消費人群的更迭,國內的輔助生殖市場空間不斷增加。  財經網產經注意到,面對巨大的「潛在藍海」,包括醫療企業及三方機構等諸多企業紛紛搶佔布局。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可提供相關服務和產品的機構較少,整體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未來,隨著輔助生殖技術進一步提升,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 千億輔助生殖市場 民營機構能分得幾杯羹
    輔助生殖的基礎是促排卵,因而這其中涉及到的藥物都將緊緊圍繞促排卵進行。「目前在輔助生殖藥品領域,國外廠商以壓倒性優勢佔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達瑞生殖總經理方雅亮表示。以默克、默沙東、Codal為代表的企業是目前國外主要的輔助生殖藥物生產商,所佔市場份額仍較大,西曲瑞克、促黃體激素、地屈孕酮這三類藥物基本被國外生產商壟斷。
  • 馨生醫生集團胡純亮:拿下最高含金量的生殖牌照,我們才能算是落地
    文丨楊亞茹生殖領域分兩塊——上遊的輔助生殖藥物、下遊的輔助生殖醫療。在國內,下遊的醫療板塊蘊藏著千億級的巨大市場,截止2016年的數據顯示,5000萬左右的不孕症患者中,即使每年只有5%的患者採用輔助生殖技術妊娠,換算下來,是1180億元的市場。在這個龐大的市場裡,公立生殖中心佔據市場主導地位,佔比超九成。
  • 千億元級輔助生殖市場報告:生殖醫院是絕對主體,網際網路企業搶建...
    3.4 輔助生殖機構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不過,現有的輔助生殖技術機構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結合各省市輔助生殖技術設置規劃和國家衛生計生委每300萬人設置1個機構的標準測算,未來輔助生殖中心牌照上限不低於550家,至少還有約100家的空間。
  • 中國輔助生殖技術世界一流,為何國人還紛紛去國外生娃?
    八成以上市場有待開發輔助生殖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RT)的簡稱,是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輔助生殖技術主要分為:人工授精(AI)、卵子/配子移植技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他衍生技術。此外,也有一些處於試驗階段的新技術手段,如全基因組篩查試管嬰兒、幹細胞嬰兒等。
  • 免稅牌照之後,輔助生殖牌照強勢來襲,這次你準備好了嗎?
    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中,放開了特需醫療的價格,輔助生殖服務被列入特需醫療範圍,其價格徹底由醫院自行定價。此後,輔助生殖服務的價格大幅上漲。比如,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正式上調了胚胎移植術、胚胎保存等約10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價格,部分項目價格調整幅度達3-4倍。
  • 輔助生殖哪家強?(附衛計委批准的356家醫院名單)
    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長,生育能力也將減弱,40歲婦女生育能力是35歲婦女的一半,因此他們需要藉助於輔助生殖技術孕育寶寶。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簡稱,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
  • 創投觀察 | 輔助生殖醫療服務產業投資地圖
    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是指從人體取出配子,在體外條件下受精形成胚胎,移植入子宮腔著床發育成胎兒的技術,又稱試管嬰兒技術。目前,中國試管嬰兒技術多處於一代(即體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和二代(卵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階段,也有部分機構研究開展三代技術(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PGS/PGD)。
  • 港大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正式獲取牌照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經過一年的試運營,近日正式取得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的批准證書,獲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包括:夫精人工授精、常規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即俗稱的「試管嬰兒」)和卵泡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生殖醫學是香港大學享譽國際的五個優勢專科之一,也是港大深圳醫院重點引入和發展的專科。
  • 定增之後連續暴跌,輔助生殖第一股麥迪科技怎麼了?_產業經濟_財經...
    定增之後連續暴跌,輔助生殖第一股麥迪科技怎麼了?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達到252億元,而根據IVF未來複合增速達14%以上的測算,2020年這一市場的規模超過320億元。不過,這個賽道也並非想進就能進,管控頗為嚴格牌照頗為稀缺。  截至2017年,我國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共451家,其中民營醫療機構僅41家——這其中便包括瑪麗醫院。
  • 6 張牌照凸顯稀缺,免稅行業蓄勢成「漲」,空間廣闊
    免稅牌照稀缺,國內現存6張,未來或有序增加免稅行業屬特許經營,國內僅有6張牌照,獲取難度大中國免稅已有40年發展歷史,全部為特許經營模式。國內僅有6 張免稅牌照。具體情況如下:免稅經營政策逐漸放寬,鼓勵適度競爭由於牌照稀缺,中國免稅店在過去很多年基本屬於壟斷經營。但從2011 年海南開放離島免稅店以來,在我國居民消費水平提升以及免稅消費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國免稅行業政策走向寬鬆。
  • 烏克蘭輔助生殖: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導致地球變暖,加上工作壓力等影響,全球不孕不育的夫婦越來越多,由此人們採用輔助生殖技術來圓夢孩子夢。那麼,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呢?什麼是輔助生殖技術?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簡稱,是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試管嬰兒就是使用該技術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方法生育的嬰兒。世界首例試管嬰兒的誕生被譽為繼心臟移植成功後20世紀醫學界的又一奇蹟,激發了全球許多國家研究這一高新技術的熱潮。
  • 數千億元的輔助生殖市場 民營資本有這三大機會點
    根據歐洲輔助生殖協會和中國國家衛健委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年,全球一共進行了大約700萬個試管周期,其中中國大陸境內的451家有各級衛健委頒發的生殖牌照的醫院,貢獻了其中大約100萬個周期。作為輔助生殖治療技術開展的主要科室,輔助生殖(免疫)科或者輔助生殖中心,僅僅從2001年開始,才在大多數三甲醫院的婦產科中獨立出來,擁有了相對獨立的科室建制和臨床服務體系。按照國家衛健委每300萬人口配置一個輔助生殖中心的規劃,國內的輔助生殖中心還有將近100家左右的缺口。因此,民營資本第二個機會點在於針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的設立、合辦或併購。
  •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不斷進步 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增加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是從女性卵巢內取出卵子,並在體外與精子交配,最後將培養發育好的胚胎移植到宮腔內,使其安全著床並成功發育成胎兒的過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主要適用於不孕症、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失敗者的治療,解決具有遺傳疾病或不孕症夫妻的生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