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T E A M 是五個單詞的縮寫: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Egineering(工程)
——Arts(藝術)
——Maths(數學)
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學科知識後,綜合運用所掌握知識進行創新,而這些創新是需要與現實生活有聯繫的,也就是你學到的知識能綜合運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真實內涵是注重跨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蘋果公司的產品,每一個產品不但是一個科技產品,也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而STEAM 教育注重實踐、注重動手、注重過程,通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影響,希望讓學生通過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在製作的過程中建構起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做」中「學」,例如各種計算機程式語言,我們通過上課學到的,遠遠不如自己編個程序掌握的快。在如今網際網路時代,知識變得唾手可得,易如反掌,而則需要實踐習得。STEAM的課堂常常是基於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學習(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於設計的學習(DBL,Design-Based Learning),強調學生在看似雜亂無章的學習情境中發展設計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因為真實的問題是劣構、錯構的問題。
以下,是STEAM的學習循環示意圖,此循環包括了兩個基本循環:探究學習循環和設計製作循環,每個循環都涉及各種寫作、反思與公開展示,以幫助學生闡釋經驗,澄清所學的知識,並將行動與目標聯結起來。
Q: 為什麼我們以前熟悉的「S T E M」,
現在要加上「A」?
A: 科技可能會被認為是「創新」的最大功臣,而實際上創造力和藝術都應該放在培育「創新」的首要位置。
藝術對「創新」來說至關重要,尤其是和設計相關的時候。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方面的創新不會僅來自於學生們的努力學習,因為工業設計、計算機繪圖、頭腦風暴、簡易問題解決——所有這些技能都能通過接觸藝術得到培養。
僅在科學和數學上的長時間積累,不會啟發聰明的孩子成為創新者。所以基礎是重要的,但引入藝術教育是激勵孩子們學習和刺激他們好奇心的有效途徑。生活中,我們見到不少沒有美感,造型怪異的建築,即使它的功能俱全,也無法贏得人們對它的好感。一個成型的建築,表現的是創造者的審美素養和宏觀創造能力;綜合的是數學,力學,美學,建築學,工程學等科技學科。這也正是STEAM所倡導理念的綜合表現。
綜合各學科知識,以團隊協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事務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次STEAM教學表明,孩子從小進行團隊協作鍛鍊,綜合多學科知識的運用,不但給了孩子們發揮他們學習結果和創造力的平臺,也會讓孩子在之後的在校教學中,懂得在課堂中積極跟隨老師獲取知識重點;因為懂得了各學科的重要與聯繫,有效提高了學生對各個學科的興趣。
我國現處接觸STEAM課程的初期,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STEAM課程時,要注意課程中是否運用到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知識,以及學習作品展現的是不是自己以及團隊的創意和製作。閱讀原文,查看「STEAM主題:未來之城小小工程師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