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STEAM教育」、「STEM教育」很火爆,各個家長群、學校門口的傳單等地方都在宣傳著這個,然而還是有很多家長搞不懂「STEAM教育」是什麼、「STEM教育」又是什麼?更不了解孩子學了這些之後有什麼用,有些家長甚至覺得花了那麼多錢做這塊教育沒啥意義,對STEAM教育與STEM教育提出了各種質疑。針對大家的疑惑,專注於研究互動科技在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應用,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多元智能化的發展的新法教育小編今日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STEAM教育與STEM教育。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
1、概念區別:
「STEAM」,S是指science(科學)、T是指technology(技術)、E是指engineering(工程)、A是指arts(藝術)、M是指math(數學),這是是源於美國的一種先進教育理念,它融合了五大學科知識,致力於在跨學科教育當中培養孩子的系統性的思維能力,讓兒童在實踐中習得知識,在實踐中培養動手能力,並形成科學思維,讓孩子從小建立起對世界的認知,通過對動手能力的培養,幫助孩子提高在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
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而且這四個學科互相結合在一起,打破常規了學科界限,注重鼓勵學生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要求在中小學從教的老師們必須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突破傳統的過於強調以學科知識教學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以創新思維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簡單來說,steam教育與stem教育都是一種教育理念,都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是steam教育多了一個「藝術」教育,屬於「文理」綜合,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而stem是「理科」,偏思維邏輯、知識應用及現實問題的解決!
2、優勢不同
steam教育會引導著孩子們探索繪本、觀察科學動畫視頻、以及讓孩子們自主操作,來激發孩子自主探究欲望,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讓孩子自覺地、主動地探索,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增加孩子日後可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科學教育未來被列入基礎教程,較早學習可以提升競爭優勢。
而通過開展STEM教育課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首先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方式與創新教學思維;其次,因為其教育具有體驗性特徵,學生在參與、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結果性知識,還學習到了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過程性知識,加上STEM注重跨學科知識融合,強調在學和做中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通過各學科的規律性聯繫,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與思維,幫助學生激發潛在的能力與學習科學的興趣;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能力。
除此之外,STEM教育強調團體協作性,在群體協同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進行群體性知識建構。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在項目學習過程中培養批判精神、創新思維等,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口頭表達和使用科學語言描述現象的能力等,學會用新的態度和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與感受世界,從而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總的來說,這兩種教育不同於傳統教學,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內在消化,或者自主吸收,而不是一味被動接受外部的灌輸,而且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所幫助。
3、哪個好?
既然steam教育與stem教育都是一種教育理念,都很好,那麼,選哪個好呢?可能很多家長就有這方面的困惑了。那麼,到底哪個好呢?這個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小編建議,一方面可以考慮自身的經濟能力,因為不同教育需要的經濟成本不同,家長們可以量力而行;另一方面,教育的對象是孩子,要選擇什麼教育,還是得考慮學生的意向及興趣愛好。要不然硬是讓一個人喜歡彈琴的小女孩去實驗室玩實驗,即使實驗多神奇,她也不會快樂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及家長認知水平提升基礎上,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單純地接受傳統學校教育了,而開始學會接受steam教育或stem教育,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升綜合能力。甚至有些學校或培訓機構會引入一些智慧教育產品,例如新法教育的互動特色教室,不僅包含了沉浸式多媒體技術、STEAMS互動課程和互動問答比賽三大特色,還有大型多屏投影、動作捕捉、互動AR/VR等多項高新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趣味的互動學習空間,幫助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