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時代來臨,對人才要求不僅是理工素養的製造思維,更要求有藝術素養的創造思維。為什麼強調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為什麼從stem教育轉變為STEAM教育。
偉大的科技創新來自於創意,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正式將STEM變成STEAM,藝術教育對AI時代孩子的重要性,更甚於工業、網際網路時代成長的孩子。
藝術教育市場的吸引力。滲透率最高,無需教育用戶, 藝術教育是低幼、幼兒園、小學人群滲透率最高的品類。3-8歲孩子家長平均報2門興趣班,基本都是藝術+體育/STEM/外語的組合。「畫畫跳舞唱歌」是家長心中最普遍的素質教育內容,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審美、氣質魅力、藝術特長,因此市場佔比和滲透率最高。
素質教育入口:家長普遍認為4-6歲孩子,適合開始學習語言和藝術,對於其他的素質教育品類,如STEM類、體育運動類、棋類、遊學類等科目,更適合7歲以後學習。因此,藝術教育是少兒素質教育的入口,最低可以從3歲開始學習。
國內提到STEAM教育,首先想到的是機器人教育、少兒編程、創客教育,裡面並不包括藝術教育;然而美國少兒素質教育體系,已經從轉移到STEAM。關鍵的轉折在於不僅是需要培養具備理工素養的人才,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國家經濟增長和競爭力的驅動取決於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因此藝術教育變成其中重要的一環。
藝術教育為什麼在人工智慧時代尤為重要。STEM教育更多是培養邏輯思維、分析能力,但藝術教育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鍛鍊自信心、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力,進一步養成批判性思維與文化自信;而這些綜合素質恰好是創新能力的必要組成元素。隨著人工智慧技術革命,在計算機視覺、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應用的領域已獲得突破,這四大方向將陸續替代既有職業,比如電話推銷員、客服、銀行職員等,都是有明確定義的任務/規則、機械化勞動的崗位。然而,更多與人交流接觸、需創造性、需個性化服務的職業,在20年內難以被人工智慧/機器人取代,比如心理諮詢師、藝術家(音樂家、畫家)、醫生、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等。
素質教育一直是國家重視和提倡的教育方向,比如對改革傳統應試教育,不再強調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