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領身患癌症 畫《抗癌日記》為病友科普鼓勁

2020-12-22 搜狐網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說,這幅繪畫是帶女兒去博物館之後畫下來的。等她自己的病情得以控制後,還要再帶女兒去玩!

  新快報記者劉仰奇/文 王 飛/圖

  在領館面試辦證,與女兒一起坐APM、在花城廣場玩耍……

  身臥病榻的孫黎黎說,想通過繪畫告訴大家,癌症沒那麼可怕

  「用畫筆記錄女兒的成長,還有病房裡的笑和淚,等我畫完,估計病就好了。」2013年5月,女白領孫黎黎在一次公司例行體檢中,被查出早期甲狀腺癌。病榻上的時光,孫黎黎拿著「提前預支來的退休時光」,用畫筆記錄下去珠江新城辦籤證,與女兒一起坐APM,在病房裡的放療生活等點點滴滴,讓不少病友看著看著就流下了眼淚。樂觀的孫黎黎說,想用溫暖的繪畫告訴人們,癌症沒有那麼可怕,她依然活蹦亂跳。

  1

  塗塗畫畫記錄珠江新城

  記者發現孫黎黎的個人微博「@Lily黎子醬」,是被她畫筆下的「腳步丈量珠江新城」系列所吸引。去珠江新城的義大利領事館面試點面試,在珠江新城地鐵站的通道遭遇漏水檢修,被甲級寫字樓的霸氣外觀震撼,戰戰兢兢地與「滿嘴羊肉串味」的面試官嘮家常……一個單純的女漢子形象躍然紙上。這段發生於2012年歐洲自助遊之前的趣事,近日被她連載到微博上。

  「除了住院、上班,就是宅在家塗塗畫畫,有什麼新聞點嗎?」從沒有接受過媒體的採訪,孫黎黎與記者見面時很靦腆。孫黎黎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英語專業,目前在某知名汽車企業上班,畫畫是從小的愛好。她最喜歡的是宮崎駿、新海誠的動畫,夢想能做一部自己的動畫片,曾花了一個暑假一幀一幀地畫,最後沒有成功。

  在她帶給記者看的日記本上,還畫著與女兒一起坐「過山車一樣」的APM,一起在廣州圖書館門前玩耍的場景。配上簡單的文字,就成了孫黎黎小心珍藏的繪本日記。她說,她喜歡用繪畫形象地記錄生活。因為休閒的去處一般都在珠江新城和太古匯周邊,所以日記裡多處出現這個區域的地標建築。

  在交談中,「住院」二字多次被她提及。在記者的小心詢問下,孫黎黎說,在2013年5月,自己被診斷出患有甲狀腺癌。住院動手術的時間裡,她創作了4個系列繪畫:《腳步丈量的時光》、《女兒成長日記》、《我的小時候》,還有《抗癌日記》。

  2

  病床上為女兒畫成長日記

  記者在省人民醫院的手術記錄中看到,孫黎黎的病具體名稱是「左側甲狀腺乳頭狀癌」。至今,她已經做了兩次碘放療。有了老公寸步不離的支持,孫黎黎對治療過程的辛苦隻字不提。每次老公帶來的水果都被她P上了一些鼓勵話語,後來還有了一個《香蕉君和橙子君》的系列。

  孫黎黎告訴記者,2011年女兒大大出生,孫黎黎就一口氣買了18本日記本,想以每年一本的速度用畫筆記錄大大的成長。在患病做手術、隔離的期間,記者在日記本裡看到了孫黎黎用心保存著女兒送的花,以及用繪畫跟女兒解釋自己脖子上長了「壞豆豆」。在《爸爸去哪兒》還沒火的時候,需要隔離的孫黎黎,每天都用漫畫告訴女兒「媽媽去哪兒」。

  「大大要靠近媽媽,媽媽轉頭就跑,大大傷心地哭了起來。」放療喝的碘液具有輻射性,每次都要進行1個月的隔離,這意味著不能接近女兒。「每天起床最大的動力就是履行隔著欄杆見面的約定。」在小區車庫的出口,孫黎黎隔著欄杆和女兒對話。女兒在她「失蹤」的日子裡,經常會半夜醒來哭著「找媽媽」,這令她不敢想像自己離開的一天。

  孫黎黎翻開日記,給記者展示女兒在花城廣場上玩耍的場景,背後是省博物館和廣州圖書館。她說,等病情控制住了,還想帶女兒去廣州圖書館體驗一下特色餐廳。人在病榻上,總是會夢見或者想起最重要的事。對孫黎黎來說,這些記憶裡,有學前班一起打鬧的朋友,有假裝思考的下棋時光,有生病時媽媽的叮囑。這些回憶,被她畫成《我的小時候》系列。她說,萬一自己走了,這些繪畫將會告訴女兒,「媽媽曾經有過的美好回憶」。

  「今後為什麼而活?還剩多少人生?還有多少磨難?」這是孫黎黎在第一次放療後寫下的話。不過,現在她已經很少會去進行這種哲學式的思考,「如果我已經忘記了自己正在生病,就不該無病呻吟。」在正常上班和生活的日子裡,孫黎黎最開心的事是隔三差五帶大大去珠江新城的省婦幼體檢,然後去高德置地廣場的小Q反鬥城玩耍。

  3

  《抗癌日記》為病友科普鼓勁

  輾轉於省人民醫院、珠江醫院就醫時,孫黎黎結識了不少患甲狀腺癌的病友。親眼目睹對該病知之甚少的病友的驚恐,於是,她萌生了創作《抗癌日記》的想法。日記內容不單講自己如何抗癌,還有關於甲狀腺癌的治療流程、放療的副作用等知識的科普。然後,老公劉迪幫她把繪畫上傳到一個甲狀腺癌患者的Q群裡,劉迪說,很多病友都喜歡看她的繪畫。「看得我眼淚直流。」病友Sandy告訴記者。「不會永遠是晴天,也沒有過不去的雨天。」在「喝碘」裡,她詳細講述喝碘後的禁忌以及副作用。在「住院小結」裡,孫黎黎告訴病友,要學會捨得和放下,筆觸溫暖。

  當同事得知她的《抗癌日記》,有人讚美她是「熊頓二號」(曾創作《滾蛋吧,腫瘤君》的80後插畫師)。不過,孫黎黎有點沮喪說,熊頓與淋巴癌抗爭1年多後去世,「我還想繼續畫下去,我不想當熊頓二號」。

  在與癌症抗爭的日夜裡,孫黎黎跟老公劉迪有了共識:用「創造型生活」替代「消費型生活」,用各自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孫黎黎說,她想分享的是正能量,而不是自己的病情。她怕眾人以為她病情嚴重,見報後給她搞捐款就不好了,「比起其他病友,我很幸運。」

  對話

  日常休閒都在珠江新城這個地方留下很多回憶

  新快報:你的漫畫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故事發生在天河CBD?

  孫黎黎:日常休閒都在珠江新城,這個地方留下很多回憶。寶寶在那邊醫院出生,辦籤證去過各國領事館。同事常常去那邊組織宴會,君悅、麗思卡爾頓、炳勝、w酒店……等病情穩定了還要再去大吃一頓。

  新快報:如果不生這場大病,原來的人生規劃是怎樣的?

  孫黎黎:20歲以前好好學習(已實現),20-50歲為票子、房子、孩子努力,50歲以後,到處旅行。2012年去了一趟歐洲後,畫一個旅行繪本的想法一直在「等待」,這場大手術給了我「預支」退休時光,繪本如願完成了。希望,在它之後,還有下次……

  新快報:對於你這個病,有沒有什麼忠告給白領們?

  孫黎黎:最後悔的事情應該是經常熬夜。大學時忙雙學位,忙打工還有畫畫,常窩被窩裡看書。工作前兩年比較拼命,常加班,生完孩子後照顧孩子也很累。當然,這不一定是得病的原因,跟情緒壓力、不規律的生活、輻射也可能有關。

  (原標題:腳步丈量珠江新城 她用溫暖的畫筆記錄了下來)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news.nandu.com/html/201401/06/665258.html report 5382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分享給和疾病鬥爭的朋友。 孫黎黎告訴記者,雖然非專業出身,但她的心願是一直畫下去,把作品

相關焦點

  • 女大學生患癌瞞著老師同學治療,用Q版抗癌日記鼓勵病友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21歲的河南師範大學女生孫瑩不幸患癌,樂觀的她用漫畫的方式記錄了自己抗癌治療過程和內心感觸,用自己的抗癌日記鼓勵著與她一樣遭受病痛折磨的病友。她說,她不是為自己活著,她不能丟下媽媽,父親因她放棄治療,她還得替父親活著,「我好幾次病危,離死神那麼近都能搶救過來,我希望這個世界再多愛我一點,大家幫幫我,我真的想活下去」。
  • 山東健康科普大賽|抗癌十年,寫出30萬字《生命日記》
    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共同舉辦的「2020年山東省健康科普大賽」,啟動以來陸續收到千餘篇投稿。投稿中不乏視頻、漫畫、文字等多種類型。通過科普大賽,全省醫務工作者以科學嚴謹的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形式,共同致力於健康知識的傳播。
  • 一本日記記錄40年抗癌路 搜集中草藥驗方 普及防癌常識
    昨天,三秦都市報獨家報導了75歲老人王發源珍藏一本40年前寫的日記,詳細記錄了被確診為直腸癌後百轉千回的心路歷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也牽動了無數讀者和網友的心。癌症可怕嗎?我們能否戰勝它?40年間,這位癌症患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體驗? 「只有懦夫才害怕挨這幾刀」 癌症雖然過去了40年,但對於癌症的研究、防癌常識的科普,王發源一生都沒有停止過。
  • Selina捐頭髮做公益 助力癌症病友抗癌
    Selina(任家萱 )去年底為首張個人專輯,一舉剪下30公分的頭髮。日前她親自到訪癌症希望基金會,捐出了這束意義非凡的發束。  Selina捐頭髮  據臺灣媒體報導,Selina(任家萱 )去年底為首張個人專輯,一舉剪下30公分的頭髮。
  • 抗癌奇蹟!冬泳達人身患兩種癌症,還能橫渡黃河
    (原標題:抗癌奇蹟!
  • 世界癌症日 抗癌明星病房內過「五整生日」(圖)
    世界癌症日抗癌明星病房內過「五整生日」  醫務人員和病友在為馬登峰慶祝「五整生日」。記者趙亮攝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這天恰巧是開平區晚期癌症患者馬登峰最期盼的「五整生日」,他已帶瘤生存了5個年頭。當天,在市人民醫院放化療一區病房內,醫護人員與市抗癌樂園的病友們為他「慶生」。  「與癌共舞」依舊堅強  「與癌共舞」5年了,馬登峰終於等到了這一天。
  • 為病友代購德國抗癌藥 肝癌患者被警方刑拘
    央廣網上海8月15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PD-1免疫療法是當前全世界備受矚目、廣為研究的新一類抗癌免疫療法,旨在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禦、抗擊癌症,通過阻斷PD-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這一藥物的上市使腫瘤治療邁出一大步,臨床上顯示出對肝癌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2015年,美國前總統卡特就是通過這一藥物使得腦部癌細胞消失。
  • 21歲女大學生不幸患癌 用漫畫記錄抗癌治療過程和內心感觸
    21歲的河南師範大學女生孫瑩不幸患癌,樂觀的她用漫畫記錄了自己抗癌治療過程和內心感觸,鼓勵與她一樣遭受病痛折磨的病友。­  2015年高考後,孫瑩便確診了霍奇金淋巴瘤。 從大一到大三,她瞞著老師、同學進行治療。
  • 又有女星身患癌症?從「豔星」爬到金馬女配,她坦言已看淡生死!
    5月27日有香港媒體發布消息稱,現年65歲的臺灣地區演員金燕玲,現身好友主持的電臺節目,大方分享自己的抗癌經歷。但和第二次接受化療後,受訪坦言「生不如死」的情況不同,第五次化療之後,金燕玲已看淡人生,直言「人總有一死,不管有沒有癌症,反正都會死的」。其實金燕玲如今能活得這麼通透灑脫,和她起伏動蕩的人生經歷也不無關係。1972年,16歲的她獲得歌唱比賽亞軍,次年進軍演藝圈。
  • 溫州澤雅山裡的「抗癌部落」:講究在自然中修復
    近年來溫州市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2011年至2015年的五年間,全市有6.3萬人死於癌症,癌症成為溫州市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在海拔700多米的甌海澤雅山區,有一個「抗癌部落」。上周,記者走進了這個「部落」,了解她們的抗癌故事。
  • 「抗癌廚房」的人間百味
    萬佐成記不住每—位來這裡做飯的人,只知道很多人都很喜歡這裡,他們在離開前,都會在「抗癌廚房」的牆上留下自己的電話。「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吃飽飯,吃飽了飯,才能好好活下去。」  在萬佐成夫婦「抗癌廚房」的啟發下,2018年6月,還在讀大四的廣州小夥王睿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附近為病友籌建了—個共享廚房。
  • 30年間三次患癌,73歲史安利教授分享抗癌心得
    今年則針對肺癌患者以搖滾音樂舞臺劇形式呈現,能夠為與病魔勇敢抗爭的癌症患者帶來一絲暖意,給他們精神鼓勵。同時也讓社會大眾看到癌症患者身上「與癌共存」的堅韌和積極樂觀向上的「正能量」。39健康:這些年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攜手社會各界力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關愛癌症患者的科普教育以及公益活動。
  • 第四屆國際中醫藥防癌抗癌科普大講壇在線隆重召開
    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癌症防治工作的決策部署,推動落實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專項行動,提高全社會癌症防控意識,營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圍。
  • 復旦抗癌教師于娟去世 70餘篇「癌症日記」將出版
    「我要休息,休息一下,想想為啥是我得癌症的性情因果,看病問病向內求,找找致癌的情致內因。」復旦抗癌女教師于娟3月22日在博客上說很想學一休小師傅「休息,休息一下」。可是,她還是被病魔和死神無情地帶走了,2011年4月19日凌晨3時許,于娟,一位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的復旦大學女教師,與世長辭。 這一天,距離她4月2日33歲的生日剛過了17天,距離2009年12月被確診患乳腺癌只有15個月。
  • 抗癌,「心理」是關鍵
    ③ 奉獻:為他人多做些有益的事,使自己存在的價值提高。圖片來源:圖蟲網比如,由癌症患者和少數醫護人員組織起來的癌症科普知識交流,病友自發組織的癌症互助,參加藥療、食療、氣功等康復諮詢講座及文體活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
  • 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
    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  老婆因為癌症住院,花費將近70萬遠的老李告訴了同病房新來的病友。醫院旁邊有個專門為癌症病人開設的"共享廚房",是一位老婆婆和她老伴開設的,做飯、炒菜只要1元錢,每年可以省不少錢。離醫院近,又方便,老李的老婆住院6年,都是在老婆婆開的「抗癌廚房」做的飯,每年省幾千元,6年也省下了好幾萬了。
  • Selina剪掉4年長發 捐癌症病友做公益
    據臺灣媒體報導,Selina(任家萱 )去年底為首張個人專輯,一舉剪下30公分的頭髮。日前她親自到訪癌症希望基金會,捐出了這束意義非凡的發束,就是希望透過自己的一點力量。
  • 抗癌,「心」方法是關鍵
    當這個問題是癌症時,又如何保證自己不被它先從心理上打倒?③ 奉獻:為他人多做些有益的事,使自己存在的價值提高。④ 正確對待生死。從科學角度探討死亡,把它視為自然現象。其實,患了癌症並不等於死亡。癌症可以康復,有些甚至可以治癒。大部分癌症病人經過長期的治療後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樣重新回歸工作獲得生活的。
  • 2021年來自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的一封信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在國家衛健委、中國科協及總會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義診、專家直播、患者教育、在線互動等科普工作,傳遞腫瘤防治科普正能量。  2月4日世界癌症日期間,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向全體會員發起倡議,無論是戰鬥在前線還是立足本職本崗,都要竭力守一方平安;積極投身到抗癌抗疫科普患教中,共同為抗「疫」出力。
  • 韭菜真有抗癌和壯陽的功效?真相科普
    IT之家1月1日消息 如果你經常刷朋友圈,最近可能會經常看到一篇文章:《癌症最怕的一種草,可以殺死99%癌細胞,它能讓癌症走出滅亡》,而文章中的這種草,就是韭菜,這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韭菜真的能防癌?IT之家小編這裡不妨做個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