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發源的「抗癌手冊」 本報記者黨運攝
40年過去,癌症帶來的恐懼、愁苦,早已風輕雲淡。唯一讓王發源念念不忘的,是當年醫護人員精湛的醫術、敬業的態度,是建立在彼此鼓勵、信賴基礎上,風雨同舟的特殊情感。
昨天,三秦都市報獨家報導了75歲老人王發源珍藏一本40年前寫的日記,詳細記錄了被確診為直腸癌後百轉千回的心路歷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也牽動了無數讀者和網友的心。癌症可怕嗎?我們能否戰勝它?40年間,這位癌症患者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體驗?
「只有懦夫才害怕挨這幾刀」
癌症雖然過去了40年,但對於癌症的研究、防癌常識的科普,王發源一生都沒有停止過。1997年,他從大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退休,從深耕多年的農學領域跳出來,改行鑽研中醫。
昨天上午,在西安芙蓉東路的家中,他仍在書房埋頭看書、寫筆記。
他身後,是一整排書櫃,6000多冊中醫書籍,琳琅滿目。「從40年前被檢查出得了癌症,我就開始『偷偷』學習中醫,這些中醫書籍,我全部看過,有的還不止看過一遍。」他笑稱,癌症絕不是洪水猛獸,人們應該勇敢接近它、理解它,並努力戰勝它,別無他法。
在1978年8月8日的日記中,他感到了無助、孤獨和焦慮。「近兩天,病體較差,醫院大夫診斷後認為有癌症可能,這個診斷沉重打擊著我,怎麼辦?」
此時,王發源正在大荔縣朝邑農場當技術員,事業幹得熱火朝天。「壯士暮年,雄心不已,這是多麼難受的事啊,我絕不是惋惜身家性命,我是惋惜所傾注的小小事業未能遂願。」
他實在受不了這種煎熬。「是勇士還是懦夫,考驗的時候到了。」
被西安交大二附院(當時為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確診為直腸癌後,王發源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這是夢麼?不,這是現實,在一分一秒度過著的現實。」
手術前一天,他第一次感到了死亡的逼近。「自己多少年的知識積累,要費多大心血,橫下一條心,早一天總是主動一天。」他在日記中,表達了對「活下去」的渴望,給自己壯膽,「父母的恩養,兒女們無知的盼望,都不足以撫慰開刀後的疼痛嗎?只有懦夫才害怕挨這幾刀。」
「就像走夜路,大家互相壯膽」
疾病是一場戰爭,疾病也是一場課堂。手術之後第二年,王發源利用工作間隙,不停讀書、拜訪中醫名家,從全國各地搜集治療各類癌症的中草藥驗方,寫成了50000多字的書,作為癌症科普參考材料,內容涵蓋常用抗癌中草藥、常用癌症單驗方、惡性腫瘤放療、化療反應的單驗方。
退休後,王發源又先後整理出了中醫臨床高效單驗方選和古今針灸法。受他的影響,女兒在中專畢業後,又報考了陝西中醫學院,現在是一名中醫。
「人可以被打死,不能被嚇死。」王發源告訴記者,40年前他檢查出癌症時,因為對這個病了解甚少,對癌細胞變幻莫測的擴散非常恐懼,憤怒、沮喪、絕望,後來看的書多了,對癌症致病機理和治療手段的了解逐漸增加,就有了戰勝癌症的力量,「癌症不是絕症,也不是『千人一面』,愈恐懼,愈要了解它。」
為了讓更多癌症患者建立自信,破除因無知帶來的恐懼,王發源積極參與到西安抗癌協會的活動中,到腫瘤醫院與癌症病人交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病友們調整心態、樹立信心、學習知識、鍛鍊身體、結交朋友。「就好像走夜路,一群人總比一個人的感覺要好,大家可以互相壯膽。」
本報記者宋雨 李平
實習生張雯 崔詩怡
一本日記 見證40年醫患情 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