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入刑」後首次高考在即,各地出招:禁用手錶,人臉識別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消息,還有不到兩周時間,2016年高考就將拉開帷幕。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區都出臺具體舉措,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啟動「人臉識別+指紋驗證」、增加監考力量、嚴禁帶手錶入考場……多地出招保障高考考場紀律。

「刑九」施行後首個高考,考場紀律「史上最嚴」

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媒體都將今年的考場紀律稱為「史上最嚴」。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教育部今年3月發布的《關於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就已明確,各地要綜合治理考試環境,繼續開展淨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淨化考點周邊環境、打擊替考作弊等專項行動。

此外,教育部還印發了《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對今年高考試卷的印製、運送與保管、考試的實施、評卷等流程都進行了明確。

該規定提出,試卷運送車輛須加裝視頻監控設備或使用GPS、GPRS、RFID等技術手段,確保教育考試機構實時監控到試卷運送全過程。試卷整理、保管、分發場所須安裝2個以上攝像頭,進行全程全方位、無死角監控錄像。

此外規定還強調,考試期間,每個考場內配備2名以上監考員,考場外設若干流動監考員。監考員由考點主考或考區相關負責人聘任,不得由本考區高三任課教師或班主任擔任。

多省份嚴防替考:江西要求汲取去年南昌替考案教訓

去年高考期間,江西南昌曾發生一起大規模替考案,多名涉案人員一審獲刑,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因此,嚴防替考成為今年不少地區部署考場紀律的工作重點。

5月10日,江西省召開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江西副省長殷美根在會上強調,要認真汲取去年「6•7」高考替考事件的深刻教訓,高度警醒,引以為戒,切實增強做好高考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更細的措施,打好高考安全工作這場硬仗,確保高考各環節萬無一失。

寧夏要求在今年組織開展打擊替考作弊專項行動,對所有高中學校和高校進行全面排查,對涉嫌替考服務、招募替考「槍手」的線索進行全面收集,逐一調查。

寧夏方面還規定,本科高校高考期間將加強在校生管理,嚴格請假制度,逐一確認離校學生去向,嚴防出現充當替考「槍手」的現象。

陝西省公安機關則要全面排查涉嫌替考、「助考」等違法犯罪活動,及時取締不符合規定的涉考培訓機構和「助考」中介,嚴肅查處以「考試輔導」為名從事和參與非法竊取考生報名信息、製販假證、組織考試作弊的違法活動。

對於發現的替考現象處置問題,一些地區也表示「絕不手軟」。如,在海南,若監考員發現考生本人相貌與身份證、準考證、考場考生花名冊上的照片不符,且經考點主考核實確係替考的,不僅同樣會要求考生寫明情況並籤字,考點還會將違規考生移送當地公安機關處理。

考場引入高科技:多地施行「人臉識別+指紋驗證」

記者了解到,今年高考期間,不少地區還將把高科技引入了考場,用於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

此前教育部下發的通知中特別明確,要結合各地實際,採用二代身份證現場報名確認、現場採集照片和指紋或指靜脈等生物特徵、及時進行信息比對等措施嚴防替考。

而各地目前也分別升級作弊防控系統,其中不少地方採取了「人臉識別+指紋驗證」的入場「雙保險」措施。

例如,為防高考作弊,廣東今年將首次啟用身份識別系統和無線電作弊防控雙系統,並結合金屬探測儀、考場電子監控系統,實現考試管理的現代化。而廣州市則將啟用「人臉識別+指紋驗證」的方法,防範高考舞弊。

同樣,湖北省今年也將開展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驗證考生試點。該省要求所有考場和考生休息室安裝和有效使用防範無線電通訊作弊的設備;出動無線電監測車對疑似作弊信號進行攔截、幹擾,利用高科技手段防範和打擊手機、無線耳機等高科技作弊行為。

嚴查隨身物品:多地嚴禁帶手錶入考場

去年高考期間,福建、湖北、安徽等省份紛紛明確,禁止佩戴手錶入場,考點統一配置掛鍾。

今年高考,不少地區依然對手錶下了「禁令」。如,湖北方面表示,將繼續實行考生入場安檢,為所有考場配備無聲掛鍾,禁止考生攜帶手錶等計時器入場。

海南今年也首次明確要求考生不得攜帶鐘錶(含手錶)、文具盒等物品進入考場。同時,為防止考生在考試過程中借上廁所的機會作弊,該省考試局明確要求,各考點要安排專人對洗手間進行手機、書籍等物品的清理。

海南還要求,在考試過程中,如有考生如廁後返回考場,監考員應在視頻監控下用手柄式金屬探測器(聲音設置為震動報警模式)對考生重新進行安檢,確認無違禁物品後,考生方可進場繼續考試。

加大監考力度:有地區增加監考老師專查作弊

除了引入高科技來保障考場紀律,在人力配備上不少地區也做出了調整。

例如,廈門做出規定,今年高考,每間考場的監考老師增加一名,達到三名。而增加的監考老師主要負責考生身份驗證、防範通信工具作弊等工作。

另外,廈門還明確,除了增加監考人員,試卷整理、保管和分發場所必須進行全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控錄像;同時,必須確保1個攝像頭能夠覆蓋保密室大門和進出通道,並且能夠清晰地拍攝到進入保密室人員的頭像。

鄭州市今年則要求,每考場至少配一女監考員。據悉該市的高考將首次實現「無聲入場」,即考生入場檢查時,以金屬探測器不發出報警聲為合格,因此每個考場的三名監考員中,至少配備一名女監考員,主要負責「無聲入場」檢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今年是「作弊入刑」後首次高考
    還有不到兩周時間,2016年高考就將拉開帷幕。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區都出臺具體舉措,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啟動「人臉識別+指紋驗證」、增加監考力量、嚴禁帶手錶入考場……多地出招保障高考考場紀律。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將入刑定罪,最高可處七年有期徒刑。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媒體都將今年的考場紀律稱為「史上最嚴」。
  • 今年高考史上最嚴 「人臉識別+指紋驗證」
    還有不到兩周時間,2016年高考就將拉開帷幕。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區都出臺具體舉措,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啟動「人臉識別+指紋驗證」、增加監考力量、嚴禁戴手錶入考場……多地出招保障高考考場紀律。
  • 今年高考有多嚴?施行人臉識別+指紋驗證
    還有不到兩周時間,2016年高考就將拉開帷幕。作為「作弊入刑」後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區都出臺具體舉措,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啟動「人臉識別+指紋驗證」、增加監考力量、嚴禁帶手錶入考場……多地出招保障高考考場紀律。
  • "作弊入刑"實行後迎來首個高考 iwatch嚴禁帶入考場
    東方網6月3日消息:「作弊入刑」施行後,將迎來首個高考。隨著高考日益臨近,市教育考試院提醒廣大考生,誠信考試,遵守考場規則,服從考試工作人員管理。往年的數據顯示,近3年來,本市參加秋季高考的考生數量,基本上維持5萬出頭一點點。  不過,歷年的高考考生數,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2006年、2007年,上海的高考考生數量都曾超過11萬。據了解,高考考生數量的變化,與相應年份的生育人口基數直接相關。  普通手錶不禁入考場  考生為了方便掌握時間,手錶可不可以帶入考場?
  • 北京首次高考英語聽力機考啟用人臉識別系統防作弊
    模擬考中,考生經過人臉識別系統確認後進入考場。新京報 資料圖12月16日,北京市舉行了首次高考英語聽力機考。為了防止考場內作弊,英語聽力機考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加強了考生身份核驗,嚴禁考生攜帶無線通訊、電子存儲、記憶錄像等設備以及學習資料、紙筆等學習用具進入封閉區域。
  • 作弊入刑有哪幾種考試?高考違反9類規定及試卷新變化
    今年,《刑法修正案(九)》有關組織考試作弊罪條款將首次適用於高考,即: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作弊入刑難解考試洩題之困 社會化改革刻不容緩
    長江商報了解,近些年來,國家司法考試、醫師資格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頻頻被爆出洩題,有的甚至出現在「作弊入刑」後的「最嚴考試年」,為何作弊之風還是沒能剎住?  2015年12月30日,多名業內專家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學生的僥倖心理和中介機構組織的作弊行為,助長了考試作弊之風,加強誠信制度建設,推進考試社會化改革刻不容緩。
  • 高考資訊
    「作弊入刑」後首次高考在即,「史上最嚴」考場有多嚴?2016年全國高考即將到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施行後的首次高考,替考、作弊、協助作弊等行為輕則拘役,重則入刑。「作弊入刑」標誌著以法治考的新時代開啟,各地防作弊措施再升級,多舉措部署「史上最嚴」高考考場。「作弊罪」「替考罪」為高考樹起高壓線不久前,福建省福州市一名高三生和一名大學生分別因為涉嫌替考罪被當地檢察機關起訴。
  • 煙臺4108人參加春季高考,安檢首次使用人臉識別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大小新聞客戶端6月21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徐峰)昨日上午9點,山東省2020年春季高考知識考試吹響考試哨,全市4108名考生踏進春考考場,相比往年考試時間推後一個月有餘。在繼去年首次實行兩次安檢後,今年煙臺春考考場的安保再次升級,首次使用人臉識別對考生進行安檢,並且在防疫要求下,考生入考點考場還要經過體溫監測這一道關卡。
  • 各地出招嚴防高考作弊 7類物品和iwatch禁入考場
    來源:央廣網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2018年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依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今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人數達到975萬人,比去年增加35萬人。每年的高考,關於考風考紀、高考安全的話題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今年,各地又出臺了哪些舉措來保障高考安全?
  • 人臉識別剛要普及,怎麼就被禁用了?
    按理來講,一項方便的技術應該越來越普及才對,不過世超卻在前兩天看到一個禁用人臉識別的新聞: 一開始世超還有點意外,售樓處賣個房子怎麼還用上人臉識別了?
  • 今年西寧高考,將首次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嚴禁考生戴手錶進入考點。每個考場統一配備了電波鐘,電波鐘的時間指示僅供學生掌握時間作為參考五、認真確認考場、座位  考生進場前後,做好「一清點」「二核對」「三檢查」工作,即進場前清點考試用品;進場後要首先核對考試考場,並對號入座,仔細核對條形碼是否相符;檢查是否在考試的試卷、答題卡、草稿紙的指定位置填寫準考證號、姓名。
  • 考試作弊:「槍手」與僱主均或入刑
    不久前結束的高考再曝舞弊案,江西等地發現有組織的規模性替考作弊,「作弊入刑」的輿論呼聲也隨之高漲。
  • 黑科技進高考:人臉識別將為高考全程護航
    現代高考中的人臉識別人臉識別技術首次應用於高考是在2016年,當時北京、四川、湖北、廣東、遼寧、內蒙古等多個省份採用「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確認考生身份。從2016年至今,浙江、江蘇、江西、寧夏、山東等地高考陸續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 無線電測控、人臉識別、無人機巡考,高科技護航「史上最嚴」高考
    人臉識別驗證身份、無線電測控車上街、無人機高空巡考……這些平時人們生活中的高科技,
  • 高科技護航「史上最嚴」高考-無人機巡考、無線電測控、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驗證身份、無線電測控車上街、無人機高空巡考……這些平時人們生活中的高科技,將使用到即將到來的高考中,全力保障高考的公平公正。
  • 防作弊防洩題防替考 看各地如何織牢高考安全網
    新華網北京6月6日電(王瑩)明天,2018年高考將正式開啟。這場孩子們的「人生大考」牽動著全社會的關注,其中,高考安全不容忽視。防作弊、防洩題、防替考;考場安全、食品安全、飲水安全......各地多舉措齊發力,為考生安全應考保駕護航。
  • 歷史上高考大案:有縣長為女兒保駕護航,有全縣三分之一學生作弊
    而今年的深圳考場外,還有警察手持無人機反制槍,杜絕任何作弊的可能。而從2016年開始,全國各地開始引入並升級生物識別技術。當年,廣東、湖北等地考生通過「刷臉+驗指紋」進考場。圖/視覺中國但沒想到,一場生物信息大戰也悄然拉開帷幕。
  • 歷史上高考大案:有縣長為女兒保駕護航,有全縣三分之一學生作弊
    後來,文件認定準備利用假牙「掩護」、進行高考作弊的學生有21名。有需求就有買賣,從槍手替考——手機簡訊——隱形耳機——作弊橡皮擦和手錶,即使後果嚴重,在「高考定終生」的社會大潮中,很多考生和家長不管如何都要誓死一搏。與此同時,反作弊技術也在不斷進化。
  • 「無接觸」式的高考,人臉識別和智能安檢門加持,科技含量夠高的
    這一次的高考更是加持了各種高科技的設備,助力學生順利完成高考。現在大部分學校的考點都已經開啟了高科技的備考狀態。就比如,考生需要刷臉或刷身份證,進入考場。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考生在通過人臉識別設備進入考場會耽誤很多時間。但實際操作的時候,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現在的人臉識別系統已經比較完善了,基本都不會出現人員滯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