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圖說故事--1977年恢復高考,院士的準考證
40年前恢復高考的決策猶如一聲驚天動地的春雷,炸響了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一場遲到10年的考試,實實在在地改變了那一代乃至幾代人一生的命運,也改變了國家與民族的歷史進程,開啟了一個新時代。裴鋼院士裴鋼院士曾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1977以來高考狀元成就一般!相反不少非狀元的表現突出成院士
【1977以來高考狀元進企業多!反倒是很多不是狀元的搞科研成為院士】大家都知道,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每年,各省都有狀元!相對高考狀元的耀眼奪目、名聲在外來說,絕大部分畢業後他們的成就相對狀元二字來說,還是黯淡了許多。不少狀元在從事平平常常的工作,當教授、教師、從事科研的倒不少,據報導甚至還有做安保的,可謂五花八門,與民眾對他們的期望相差別較大,漸漸沒了狀元的光環。
-
1977年恢復高考後各大學本科教育培養校友當選院士名單匯總及排名
提名後還需要經過大概三輪嚴格的評審和民主選舉才能成為院士。院士的遴選機制相對公開、透明、嚴格,多年來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尊崇。本篇的統計角度是1977年恢復高考後上大學、該校本科教育培養出的院士校友(含合併院校)。
-
1977年,鄧小平如何決策恢復高考
,也是中國教育史的新紀元,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談論和回憶的一個話題,高考改革也一直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高考是一個萬眾矚目、影響重大的教育考試制度,而1977年恢復高考,是「文革」後撥亂反正開創新局的分水嶺,是棄舊圖新的標誌,因而被一些論者看成是個人和民族的「諾曼第登陸」,[1]是「中國青年的復活節」……。確實,1977年的高考,不僅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折點,而且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它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歷史,是一種歷久彌新的記憶,是一個永留史冊的傳奇。
-
恢復高考後高校博士畢業生當選院士人數排名出爐,這所雙非很強勢
在我國的科研工作者裡面,院士可謂是一個含金量最高的學術頭銜,畢竟每年院士新增數量就幾十人,因此可謂是在一群大牛裡面優中選優,難度可想而知。而許多學校都以自己的校友當選院士為榮,畢竟能當選院士母校對於他的培養功不可沒,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一個學校培養人才的能力。
-
1977年,來自恢復高考的記憶
1977年,是新中國經歷磨難、守得雲開見月明的第一年。就在這一年,我國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至今已過去了整整43年。43年來,高考影響和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是許多中國人共同而有區別的記憶。讓我們一起走進當年的時光,重溫那些昔日的老照片。
-
恢復高考40年 回顧註定被銘記的1977年
同時通過不斷的改革,高考也在不斷自我完善,讓更多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成才之路。回顧恢復高考42年,有一點始終未曾改變:高考所代表的公平、質量至今仍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價值觀。千萬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身命運,也改變了國家命運。
-
恢復高考前的全國普通高考(1952-1977)及歷年錄取人數一覽
恢復高考前的全國普通高考(1952-1977)及歷年錄取人數一覽一、恢復高考前的全國普通高考(1952-1977)歷年錄取人數一覽1952年,報考人數:7.3萬人,高校招生數6.64萬人,錄取比例 91(%)
-
哪所大學培養的院士最多?清華大學只排第四
根據中國科學院官網,目前全體院士共820人;根據中國工程院官網,目前全體院士共908人。兩院院士定期會進行增選,最新一次增選在2019年11月,中國科學院增選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增選了7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8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培養百位將領、19位院士,這所211大學被譽為「華為人的母校」
但比較例外的是,華為這個讓國人驕傲的企業,對一個211工程大學青睞程度卻超過了絕大部分985工程大學,這所211大學甚至還被譽為「華為人的母校」,它就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說實話,任正非好像對清華和北大興趣並不大,偏偏對西工大和西電情有獨鍾。
-
1977年,恢復高考的來龍去脈
1977年恢復高考是一個大事件,是改寫中國歷史的大事件。如果是現在,大概連小學高年級學生都能答出這道題,但是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壞, 1977年的高考這麼淺顯的題目,還有不少考生答不上來。然而,恢復高考兩三年後,高考試題的難度已大大增加,考生的文化水平得到迅速恢復和提高。
-
1977年以來各大學錄取高考狀元數,清北1632人,這所211大學25人
我國各省每年都會出高考狀元,這些狀元毫無疑問都是各地最優秀的學生,那麼這些狀元最後都上了哪些大學呢?有數據統計,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約40年左右時間,我國各省一共誕生了1976名高考狀元。,恢復高考的40年間清華大學錄取了896位高考狀元,位居第一。
-
回憶1977年恢復高考的那些日子
看今朝,志坦蕩,恢復高考,放飛夢想。(1)1977年,全國恢復了高考,我榮幸地參加了這次高考並被寧都師範學校錄取,安排在數理(2)班學習。至今已有四十三年了,但那些刻骨銘心的日子依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
1977年恢復高考浙江各縣的錄取人數
至今已經持續數十年了,其發展要比古代的科舉制度更加完備,不過這項制度曾經中途斷過十年,1977年才恢復,高考的優越性,從其選拔的人才可以體現。1977年,年齡介於13歲到37歲的570萬應考者湧進考場,高考恢復……作為中國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被認為是相對公正、公平、公開的人才選拔形式。
-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學霸都去哪兒了
報告顯示,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世界一流大學和中國頂尖大學,其中,1977-2015年中國大陸狀元最青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實現十連冠,成為中國大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大學。 一、報考學校高度集中 2000-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就讀大學高度集中,狀元選擇就讀的大學僅有10多所,高校綜合實力、社會影響、國際影響和區域優勢是影響狀元報考的最關鍵因素。
-
作為工科強校的浙江大學,培養出的理學院士卻是中國最多的
都說浙江大學是工科強校,理學較弱,但浙江大學培養的理學院士也是第一。恢復高考以後,浙江大學本科教育培養出了30名院士。1977年以來,高校本科校友當選中外數學院士:浙江大學,5人,勵建書,管鵬飛,汪徐家,林芳華,朱程波,北京大學3人,張平文,湯濤,鬱彬。南京大學2人,田剛,陳志明。復旦大學:1人,張偉平。
-
1977年大學恢復高考和鄧小平有什麼關係?
上圖:1977年8月4日清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和召開了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果斷決策——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1975年, 鄧小平第一次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試圖恢復高考。他開展全面整頓,其中就想整頓大學招生方法和教學質量。他準備在中國科技大學搞試點,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生。但由於受「左」錯誤的影響,鄧小平的努力沒有成功。
-
本科誰最牛?培養院士最多的不是清華,北大隻排第4,西電最意外
兩院院士是指中國科學院士和中國工程院士,是對於在科學和工程領域取得傑出貢獻的科學家給予的最高榮譽,而對於大學來說能有院士坐鎮,可以說明它的學科實力進入全國頂級行列,大學的實力也相當的強。但對於大學來能培養出一名院士來當然也是非常有難度的,如果本科階段沒有取得很好的科研成績,沒有打下良好的科學基礎也要繼續發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院士的本科教育一定是非常牛的。那麼,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一直到2019年為止,我國院士的本科教育都出自哪些大學呢?
-
打敗清華,戰勝北大,我國本科教育培養院士最多的大學!
說到我國最好的大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清華北大,但其實在我國還有這樣一所大學,它不僅有著和清華北大相當的學府實力,培養的院士還比這兩所學校要多。這所學校就是浙江大學! 培養院士最多本科大學一: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是我國四大名校之一,近些年經常見很多人對浙大在一些榜單上位列第三,頗有爭議。
-
中國本科教育十大高校,一項數據蘭州大學高居全國第五,顯示實力
十大本科生畢業生院士高校高等教育的主要意義就是培育科學家,中國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家中的最高榮譽,那麼這些兩院院士的本科畢業院校則體現了高校的本科生教育水平,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培育本科畢業生院士的十大高校分別是: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