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以來高考狀元成就一般!相反不少非狀元的表現突出成院士

2020-09-05 再啟航

【1977以來高考狀元進企業多!反倒是很多不是狀元的搞科研成為院士】

大家都知道,自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考每年,各省都有狀元!相對高考狀元的耀眼奪目、名聲在外來說,絕大部分畢業後他們的成就相對狀元二字來說,還是黯淡了許多。

不少狀元在從事平平常常的工作,當教授、教師、從事科研的倒不少,據報導甚至還有做安保的,可謂五花八門,與民眾對他們的期望相差別較大,漸漸沒了狀元的光環。

相反,倒有不少不是狀元的畢業生,經過不斷地奮發圖強,逐步成為各行業的領頭羊,對國家和社會貢獻巨大,成為人人敬仰的兩院院士。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兩院院士本科畢業學校部分統計名單(最新)!

  我是@再啟航,專注於教育相關,【關注我們】,可提前系統了解關於孩子成長【教育升學、生涯志願、考研就業】等相關的事,少走彎路!可分享、轉發給需要加速成長的孩子!

  免責聲明:數據來源於教育考試部門,圖片來自網絡,無法確認實際出處,若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轉載)
    尤其每年高考,「文科狀元」、「理科狀元」、「省狀元」、「市狀元」都會成為媒體和大眾關注的焦點。 一、現在的高考狀元們,中了狀元等於人生失敗 現代,人們從三歲開始學前教育,小學6年,初高中學六年,大學一般4年,本科畢業時一般就23歲左右了,不加讀研,我們共需要接受現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會,走入社會,我們能做什麼呢?
  • 高考狀元權威報告!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一份《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追蹤調查。        2005-2015年,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高達402名,以微弱優勢戰勝北京大學,成為最近11年來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清華北大包攬了全國近9成狀元。1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堙沒無聞
    所以,狀元指的就是古代科舉的殿試第一名。不過,有時狀元之名也不一定用得那麼嚴格,唐時的新進士、宋時廷試列一甲者,都可能被稱為狀元。說到狀元,就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科舉制度是在漢魏以來察舉制度基礎上經漫長演變發展而來的,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礎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種全新的選官制度,是一種公開考試、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人才選拔制度。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是科名中最高榮譽。所以,狀元指的就是古代科舉的殿試第一名。不過,有時狀元之名也不一定用得那麼嚴格,唐時的新進士、宋時廷試列一甲者,都可能被稱為狀元。    說到狀元,就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
  • 【思考】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所以,狀元指的就是古代科舉的殿試第一名。不過,有時狀元之名也不一定用得那麼嚴格,唐時的新進士、宋時廷試列一甲者,都可能被稱為狀元。  說到狀元,就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科舉制度是在漢魏以來察舉制度基礎上經漫長演變發展而來的,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礎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種全新的選官制度,是一種公開考試、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人才選拔制度。
  • 【重磅推薦】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所以,狀元指的就是古代科舉的殿試第一名。不過,有時狀元之名也不一定用得那麼嚴格,唐時的新進士、宋時廷試列一甲者,都可能被稱為狀元。  說到狀元,就不能不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科舉制度是在漢魏以來察舉制度基礎上經漫長演變發展而來的,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礎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種全新的選官制度,是一種公開考試、公平競爭、擇優錄取的人才選拔制度。
  • 中國恢復高考以來3000多狀元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 海南歷屆高考狀元故事:1977年高二學生中狀元
    開欄的話  1977年,高考大門重新敞開,數百萬學子再次走向考場,從那時起,「高考」作為一項一年一度必然發生的教育盛事,便一直伴隨並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這個國家和民族。  與最近幾年來社會各界對高考狀元的強烈關注相比,2000年之前,贏得高考第一名是悄無聲息的,那些在學業上取得輝煌成就的青年才俊有何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從何處來?到何處去?這些都是鮮為人知的。  為探尋歷史軌跡,揭秘高考歷程,本報今起推出特別策劃-尋訪海南歷年高考狀元。
  • 3300名高考狀元多數選擇不當科學家,他們的選擇令人深思
    一份來自「中央教科院」(也有稱是「中科院」):「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一份是有關「社會成功人士」的調查結果:「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 高考狀元去哪裡了,工作成績怎樣?能否成為工作中的狀元呢?
    調查發現,高考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較為廣泛;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在海峽兩岸一線城市和海外從事「高薪職業」,整體而言,狀元職業成就平均水平明顯高於非狀元群體,狀元畢業進入職場後,很少能成為世界和兩岸各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在學術界、專業技術領域就職的狀元職業成就相對較高,表現突出。 經商、從政非高考狀元所長,職業發展不突出。
  • 高考狀元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成績中等學生最有出息
    然而,早在2007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推出了我國首個針對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後,有關數據顯示,高考狀元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為畢業首選,但是,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並不理想,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 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業界領袖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 曾經的陝西省高考狀元現在在做什麼?
    2000年以前,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級狀元爭奪戰中,男性佔據絕對優勢,佔比均超7成;而2000年以後,女性在高考中優勢地位突出,巾幗不讓鬚眉所佔比例超過男性。報告顯示: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調查的1977-2015年中國大陸省級高考狀元中,王姓狀元人數最多,有139人,雄居2016中國大陸高考狀元姓氏排行榜100強榜首。
  •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學霸都去哪兒了
    報告顯示,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世界一流大學和中國頂尖大學,其中,1977-2015年中國大陸狀元最青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實現十連冠,成為中國大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大學。  一、報考學校高度集中  2000-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就讀大學高度集中,狀元選擇就讀的大學僅有10多所,高校綜合實力、社會影響、國際影響和區域優勢是影響狀元報考的最關鍵因素。
  • 1977年以來各大學錄取高考狀元數,清北1632人,這所211大學25人
    我國各省每年都會出高考狀元,這些狀元毫無疑問都是各地最優秀的學生,那麼這些狀元最後都上了哪些大學呢?有數據統計,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約40年左右時間,我國各省一共誕生了1976名高考狀元。40年間清華大學錄取了896位高考狀元,位居第一。
  • 中國狀元們很少成「頂尖人物」?3300名狀元,最後都在哪發光?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 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不止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 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為啥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 當年的高考狀元們如今怎樣了?他們告訴你
    省級高考狀元成了知名遊戲主播?董吉洋作為2014年安徽高考理科的狀元,她平時成績一般都在年級前二十名,從來沒考過第一名!高考她總結主要是心態好發揮好。她還說了一點:「玩的時候好好玩,學的時候好好學。」所以說平時成績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