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成績中等學生最有出息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製圖 任萍

「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網上傳「高考狀元『全軍覆沒』表」

綜合廣州日報、科學時報報導

由於熱炒高考狀元被公認為具有一定的負面作用,從今年開始,廣東省已不再公布和宣傳高考狀元。眼下高考揭榜,各兄弟省市的新科高考狀元正紛紛被拉到了鎂光燈下 「介紹成功經驗」。

然而,早在2007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推出了我國首個針對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後,有關數據顯示,高考狀元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為畢業首選,但是,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並不理想,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高校揮舞支票吸引狀元

各大高校也開始揮舞著手中的支票,吸引狀元報考:北大去年獎2萬元,今年漲到了5萬元;清華去年獎2萬元,今年漲到了4萬元;暨南大學獎4萬元,華南理工獎5萬元,南方醫大和華南農大獎10萬元……

但某些網友卻偏偏在這個時候來「掃興」,轉發起了「我國部分高考狀元『全軍覆沒』表」。

通過這張已經過考證的圖表,網友們可以看到,1986年-1994年期間產生的部分省市成百上千名高考狀元,如今正過著平凡的日子,稱不上「成功的楷模」。

■中等學生未來最有出息?

網友「水木然」是名中學教師,他說他的一位前輩告訴他:「通過我這幾十年的觀察,班級裡將來有成就的學生往往都是那些成績中等的學生。因為在中國,一個學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試的戰鬥中去,要犧牲自己的天賦,要麻木地接受一切理論,被人牽著走。 」

「而有一種學生,他們既懂得保留自己的天賦,又適當地學習了一定的知識,能覺察到自己個性和天賦的所在。他們一邊學習一邊懷疑,還給自己留有適當的發揮空間,並且形成了獨特的思考方式。這樣一來,他們雖然不會取得很高的分數,但是將來終究會發光的。 」

■ 「平平淡淡最幸福」

因為這張表格,一些網友以往對狀元的崇拜化為了泡影。還有網友挖出了多名高考狀元為保健品甚至內褲代言的不堪往事,批評某些高考狀元年紀輕輕就貪圖名利。

但事實上,這些「全軍覆沒」的昔日狀元過得並不差,只是未能達到人們此前想像的事業高度而已。網友「朱龍劍」認為,「全軍覆沒圖」和部分網友的立場有問題:「也許大家對這些高考狀元有種誤解,認為他們是狀元,今後就應該有大的貢獻,有很大的名氣或者很多的財富。首先,狀元也是人,他們有選擇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的人生的權利,其實,平淡就是一種最大的成功與幸福。那些笑這些狀元的人就是一群功利主義者,豈不知你在笑人家的同時,你自己是什麼呢? 」

■學習能力突出 投身學術者居多

《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可統計到職業狀況的高考狀元有130多人,約佔總數的38%左右。調查發現,狀元進入大學之後仍保持極強的學習能力,基本上都是大學校園中的佼佼者。本科畢業後選擇直接就業的狀元比較少,大部分的狀元本科畢業時選擇繼續在國內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另有一部分狀元則選擇出國留學深造。在統計到的130多名狀元大學畢業後,約有40%選擇出國留學深造或定居海外。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為高考狀元本科畢業後的首選。

■成就低於社會預期 應引起反思

據中國校友會網運營總監趙德國介紹,調查到的高考狀元的職業現狀與社會預期差距較大,在各自領域沒能出現行業的頂尖人才,大多在職場上顯得默默無聞。他表示,課題組通過核查2007年中國高校傑出校友排行榜的傑出人才發現,在傑出企業家中沒有一位是高考狀元;而在學術領域,通過調查中國兩院院士、外國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和長江學者成就獎獲獎人等專家名單,均沒有出現高考狀元的名字,同樣在傑出政治家中也沒有出現高考狀元的影子。這也說明了高考狀元尚未出現在主流行業的「職場狀元」群體中,狀元僅是「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對此,該課題組學術負責人、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表示,高考狀元作為各地區高考的第一名,選擇就讀的幾乎都是國內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受到的是中國一流的教育。在社會公眾眼裡,高考狀元不僅是高考的佼佼者,更應該在畢業後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成為「職場狀元」。然而,高考狀元的職業發展並沒有社會期望的那麼理想,應當引起社會對狀元群體的關注,特別是對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

雲南師範大學青年學者馮用軍也表示,文憑不等於水平,學歷不等於能力。學歷只能證明你接受過高等教育,能力怎麼樣,要靠到社會上去打拼和實踐來證明。高考狀元體現的是其中學階段的學習能力與成就。狀元進入大學後,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改「平衡學習」為「專一學習」,努力成為專家型人才,畢業後成為「職場狀元」。

相關焦點

  •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 高考成績中等學生注意!四所「國字號」大學,錄取分低,適合撿漏
    高考成績中等學生注意!四所「國字號」大學,錄取分低,適合撿漏高考分數不同,學生選擇大學也不一樣,高考分數越高或者是分數越低,學生填報志願相對簡單,最難的往往是中等學生,他們填報志願很難,一步錯可能就會耽誤學生,在這裡分享四所「國字號」大學給高考中等生,雖然是雙非大學,可是,學校實力強勁,專業性強,深受社會廣泛認可,最關鍵是錄取分低,很適合學生撿漏。
  • 高考成績放榜時,也應是「高考狀元」低調時
    明天開始,全國各地將陸續開始公布2020高考成績,各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將出爐。儘管教育行政部門年年要求不炒作「高考狀元」,但「高考狀元」仍成為一年揭榜時最受矚目的「明星」,是媒體、培訓機構、學校和社會爭相追捧的「香餑餑」。
  • 3300多高考狀元無一人成行業領袖,北大教授:有出息的孩子都貪玩
    今天,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成績終於可以查詢了,誰會成為今年的高考狀元成為大家翹首以盼的焦點。那麼,高考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高考狀元們都混的如何呢?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共誕生了3300多名高考狀元,他們成為各省學習的佼佼者,畢業後在各個領域也都混的不錯,但有意思的是卻沒有一人成為行業領袖。
  • 高考狀元去哪裡了,工作成績怎樣?能否成為工作中的狀元呢?
    高考分數一出,關於狀元們的各種故事就開始不脛而走。有媒體登門採訪,有學校上門用各種利益吸引填報,更多的是踏門求教,希望狀元能給自己孩兒些許秘籍寶典,或者直接出錢買狀元的複習資料。各種狀元一下子就被照在聚光燈下。 我今天不探討狀元的過去的學習和生活,只探討狀元在未來的工作中的成績。
  • 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不止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 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業界領袖
    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事實四: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堙沒無聞
    不加讀研,共需要接受現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會,走入社會,我們能做什麼呢?大家可以思索一下。現在看看高考最好的各省狀元們的人生答卷的成績吧!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一、現在的高考狀元們,中了狀元等於人生失敗      現代的我們,從三歲開始接受學前教育,六歲上小學六年,13歲上初高中學六年,19歲考大學一般是四年本科23歲畢業,現在大部分人都想讀研三年。不加讀研,共需要接受現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會,走入社會,我們能做什麼呢?大家可以思索一下。現在看看高考最好的各省狀元們的人生答卷的成績吧!
  • 中等學生如何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數學成績,答題也是有套路的
    中等學生如何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數學成績,答題有套路學好套路不迷路那麼對於中等學生來說,如何在高考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呢,小站今天拿高考數學為例跟大家分享幾點看法,供我們一起參考和學習:拿萬眾矚目的高考來說不是每個人都能考上985 、211,但是更多人需要考上普通本科,甚至是專科也都是可以的,高考語文想拿高分也不是太容易,但是其實語文全國的平均分也不是太低,中等學生稍微努力努力加把勁兒,爭取能拿到90分以上就OK了。
  • 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為啥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 中國狀元們很少成「頂尖人物」?3300名狀元,最後都在哪發光?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 中國恢復高考以來3000多狀元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事實四: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一定關係」是多大的關係?強正相關、弱正相關、不同層次的科學家正相關程度不同?
  • 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轉載)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事實三:社會活動家、企業家、藝術家能獲成就的大小跟他所受的學校教育並非正相關——即是說,學習成績優秀的不見得能成這些「家」,而學習成績不怎麼樣的則不見得不能成這些「家」。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前言:今天,全國1071萬人走進高考考場。孩子們人生的序幕剛剛拉開,接下來,考上的,沒考上的,將會經歷怎樣的人生?考上好學校就意味著成功嗎?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
  • 跟蹤調查:30年1000餘高考狀元如今現狀;未來高考改革視頻指引你如何備戰!
    中科院調查的結果顯示,30年來千餘高考狀元均長大很平凡,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面對這種情況,不禁有人問到:這幾十年的教育怎麼了?為什麼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一、高考狀元有用嗎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為何高考狀元沒什麼「出息」?
    那份名單的謬誤了吧,把考上或考不上狀元同青史留名等同起來,何況扛不住學渣渣人多,如高考漏網之魚,過江之鯽,碾丫的!      如下才是慘烈現實,根據 《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顯示,曾經的高考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較為廣泛;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在海峽兩岸一線城市和海外從事「高薪職業」。      雖無舉國皆知的人物,但他們大多把才華貢獻給學術界了。
  • 【思考】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具體而言,是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一、現在的高考狀元們,中了狀元等於人生失敗   現代的我們,從三歲開始接受學前教育,六歲上小學六年,13歲上初高中學六年,19歲考大學一般是四年本科23歲畢業,現在大部分人都想讀研三年。不加讀研,共需要接受現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會,走入社會,我們能做什麼呢?
  • 【重磅推薦】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具體而言,是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一、現在的高考狀元們,中了狀元等於人生失敗   現代的我們,從三歲開始接受學前教育,六歲上小學六年,13歲上初高中學六年,19歲考大學一般是四年本科23歲畢業,現在大部分人都想讀研三年。不加讀研,共需要接受現代教育20年才能走入社會,走入社會,我們能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