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2020-08-03 孩子教育經驗分享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根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從恢復高考以來,3300名高考狀元均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也遠遠低於社會預期,同時,幾乎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的,對此,很多人非常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那麼,高考狀元真的有用嗎?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相關調查結果還顯示,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的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之外,其他人所獲得的成就和學校教育幾乎沒有直接的關係。從這一點能夠看出,很多人的成就與學校的教育並沒有正相關關係。從1977年年至今,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成為企業家、藝術家,也沒有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其次,高考狀元們也沒能成為一流的科學家。從以上幾點能夠看出,所謂的創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來的,而這裡所說的教育指的是高考恢復至今的教育。因此,有不少網友質疑,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應試教育導致的,由於就業壓力非常大,所以導致了巨大的升學壓力,對於學生而言,為了考上更好的學校,只能將全部的時間放在升學準備上。而現實是,很多學生幾乎沒有休息日,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如何提高學習成績上。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更可惜的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壓力非常大,學校的老師壓力也比較大,對於老師而言,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提升學生的成績上了,並不會用心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亦或是其它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其它能力比較低的原因之一。但從職業分布以及收入來看,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並且職業地位以及收入均比較高,屬於「高薪職業」人員。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此外,高考狀元進入社會之後,成為行業頂尖人才亦或是領軍人物還是比較少的,從這一點能夠看出,高考狀元的成才率遠遠低於社會預期。因此,有網友表示,所謂的高考狀元,其實只是學習領域的成功者罷了,並不能代表其它的成功。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其實,對於每一個成功的學習者而言,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平時很喜歡看書,並且讀的書也是比較多的。而對於學生而言,一時學習的成功,並不能夠代表走上社會,就能創造出很大的成就。相反,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的鍛鍊自己,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學校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場所,在學生們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們養成愛看書等其它方面的習慣。

狀元們最後都幹啥?權威數據顯示,3300名狀元,成才率遠低於預期

最後,應試教育雖然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但卻無法培養出學生們的創新能力,而對於當今社會,缺乏的並不僅僅是技術人才,而是有想法、有創新力的人才。那麼,大家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孩子教育經驗分享作者:覺得有用記得「關注、分享、點讚」!

相關焦點

  • 中國狀元們很少成「頂尖人物」?3300名狀元,最後都在哪發光?
    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 3300名高考狀元,竟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李白曾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今天小編想說:自古狀元皆寂寞,歷史難以留其名。歷史上,在漫長的科舉考試中,共產生了592位狀元。但歷史卻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成為我們期望中的厲害人物,多是默默無名之輩。
  • 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為啥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 3300名高考狀元多數選擇不當科學家,他們的選擇令人深思
    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按照眾人的心理預期,他們無疑會被最好的大學錄取,然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最近被頻頻轉發的一份調查文章卻致力於打破眾人的幻想:醒醒!我國高考恢復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一個成為行業領袖!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 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業界領袖
    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新高考能否改變這種尷尬
    考上清華北大是每一個學子的夢想,拿到高考狀元更是每一個家長的對孩子的期望,金榜題名,蟾宮折桂,人生最快意的事情之一。但考上清華、北大,甚至拿到高考狀元,也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是未來走得更高更遠的一個跳板,然而這卻成了很多人的人生巔峰。
  • 高考狀元職業成就遠低社會預期 成績中等學生最有出息
    然而,早在2007年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推出了我國首個針對高考狀元職業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國高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的職業狀況後,有關數據顯示,高考狀元大學期間學習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成為畢業首選,但是,高考狀元職業發展並不理想,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考場狀元」尚未成為「職場狀元」。
  • 中國恢復高考以來3000多狀元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軍人物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事實一:1977年以來,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高考分省計分,3300名÷30個省市區÷34年≈3.2名,應該一個沒漏啦),都沒成為社會活動家、或企業家、或藝術家,也沒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事實二:不知科學家的工作屬不屬於一個行業?如果屬於,那就意味著:高考狀元們也沒成為一流科學家。
  • 中科院: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謠言!精英都自學成才
    前幾天,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這篇被定義為謠言的文章:《中科院調查:30年3000多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文章中講道,根據中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高考恢復以來都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見《上海教育》2014年12A期第34頁。
  • 高考狀元有用嗎?
    請看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  「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不止如此,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  「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 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業界領袖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 中央教科院深度調查: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艾瑞深研究院:「狀元畢業後多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低於社會預期。」為什麼會這樣呢?上海市浦東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程紅兵:「這一階段的教育有重大失誤,就是沒有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 3300多高考狀元無一人成行業領袖,北大教授:有出息的孩子都貪玩
    今天,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成績終於可以查詢了,誰會成為今年的高考狀元成為大家翹首以盼的焦點。那麼,高考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高考狀元們都混的如何呢?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全國共誕生了3300多名高考狀元,他們成為各省學習的佼佼者,畢業後在各個領域也都混的不錯,但有意思的是卻沒有一人成為行業領袖。
  • 【重磅推薦】科舉狀元的巨大成就與高考狀元的全軍覆沒
    與此風氣相呼應,各高校之間也很注意對狀元的爭奪,並以招收到狀元的多少作為衡量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這一切,無疑都是中國古代狀元文化的歷史延續。    「狀元」這個詞的歷史,起碼可以追到唐朝。依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其居首者因此被稱做狀頭,又名狀元。因其為殿試一甲第一名,亦稱做殿元。中狀元者號為「大魁天下」,是科名中最高榮譽。
  • 高考史上3000多名狀元無一成才?網友:這難道不是高分低能?
    高考狀元給人的印象是高智商學霸、學神,總之就是特別會讀書的人,智商肯定都是不低,這樣的人才都聚攏在一起,那應該是未來一片光明的。可現實的數據卻讓人意外:據《上海教育》的一篇報導,自從高考恢復後產生的3300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袖。
  • 高考狀元權威報告!
    這是一個有自己觀點的平臺,只奉獻給那些有鼓點的人。(JINSHENG917746811)往年的高考狀元到底怎樣了?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一份《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追蹤調查。
  • 吉林高考專欄:高考狀元們的「套路」
    本來想通過這些高考狀元們的心路歷程和學習方法,為後來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借鑑,卻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啥也借鑑不上,原因後面再說。狀元們的「待遇」這幾年的高考成績發布時間一般在下午,前幾年多在半夜,甚至是凌晨時分。為了搶到第一時間,我們也跟著守到半夜,信息出來之後立刻確定考生姓名和聯繫方式。
  • 不必迷信狀元的「筆記」
    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是國內最權威的大學評價諮詢專家之一,他曾帶領課題組發表過《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份調查報告給高考狀元崇拜者們狠狠潑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12年36年間的高考狀元,幾乎沒有一個成為做學問、經商、從政等方面的頂尖人才。狀元們在職場上表現遠低於預期,除學界和文學界已出現少數幾位「職場狀元」外,大部分狀元的職業成就並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