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了,現如今成績已經出來了,考生們已經在忙著填志願了,對於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孩子們而言,人生的上半場其實才剛剛開始。今年參加高考的人大約在1070萬左右,對於那些金榜題名的學子而言,也算是給自己的學業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那麼,考上大學真的就意味著成功嗎?每年各省的高考狀元現如今發展如何呢?
根據中央教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從恢復高考以來,3300名高考狀元均從事高薪職業,成才率也遠遠低於社會預期,同時,幾乎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的,對此,很多人非常疑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那麼,高考狀元真的有用嗎?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相關調查結果還顯示,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的教育有著一定的關係之外,其他人所獲得的成就和學校教育幾乎沒有直接的關係。從這一點能夠看出,很多人的成就與學校的教育並沒有正相關關係。從1977年年至今,全國34年的高考狀元,沒有一個成為企業家、藝術家,也沒有在任何一個行業成為領軍人物。
其次,高考狀元們也沒能成為一流的科學家。從以上幾點能夠看出,所謂的創新根本不是靠教育出來的,而這裡所說的教育指的是高考恢復至今的教育。因此,有不少網友質疑,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應試教育導致的,由於就業壓力非常大,所以導致了巨大的升學壓力,對於學生而言,為了考上更好的學校,只能將全部的時間放在升學準備上。而現實是,很多學生幾乎沒有休息日,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如何提高學習成績上。
更可惜的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壓力非常大,學校的老師壓力也比較大,對於老師而言,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提升學生的成績上了,並不會用心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亦或是其它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學生學習成績比較好,其它能力比較低的原因之一。但從職業分布以及收入來看,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並且職業地位以及收入均比較高,屬於「高薪職業」人員。
此外,高考狀元進入社會之後,成為行業頂尖人才亦或是領軍人物還是比較少的,從這一點能夠看出,高考狀元的成才率遠遠低於社會預期。因此,有網友表示,所謂的高考狀元,其實只是學習領域的成功者罷了,並不能代表其它的成功。
其實,對於每一個成功的學習者而言,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平時很喜歡看書,並且讀的書也是比較多的。而對於學生而言,一時學習的成功,並不能夠代表走上社會,就能創造出很大的成就。相反,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的鍛鍊自己,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學校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場所,在學生們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們養成愛看書等其它方面的習慣。
最後,應試教育雖然可以生產出一流的技術人才,但卻無法培養出學生們的創新能力,而對於當今社會,缺乏的並不僅僅是技術人才,而是有想法、有創新力的人才。那麼,大家對此又有什麼看法呢?
孩子教育經驗分享作者:覺得有用記得「關注、分享、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