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醫大一院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術助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疾病更早康復

2020-12-20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鄭秉傑副教授為一名蛛網膜下腔出血合併右側小腦後下動脈瘤女性患者成功行腦動脈瘤夾閉聯合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解除腦動脈瘤再破裂風險,並完好保留載瘤動脈的血供。此例後循環搭橋聯合動脈瘤夾閉手術為黑龍江省首次開展,填補了省內該項技術的空白。

患者女性,39歲,因突發一過性意識障礙3天由外院轉入哈醫大一院神外三病房,診斷為右側小腦後下動脈起始部多發動脈瘤伴對側椎動脈閉塞。

右側小腦後下動脈起始部多發動脈瘤伴對側椎動脈閉塞

腦動脈瘤常規為腦動脈瘤介入栓塞和開顱動脈瘤夾閉兩種治療方式。常規開顱單純夾閉動脈瘤存在血管閉塞的高風險,一旦血管閉塞將會導致神經功能受損,甚至危及生命。介入治療雖然損傷小,可以閉塞動脈瘤,但仍很難保證載瘤動脈通暢。

如何破解動脈瘤再破裂的風險,並保障載瘤動脈通暢?

在詳細討論手術方案後,史懷璋教授與鄭秉傑副主任及手術團隊選擇後循環搭橋聯合動脈瘤夾閉術治療。後循環搭橋手術只有國內少數幾個頂級神經外科中心開展,我省尚無此類手術開展經驗。

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血管成功吻合

憑藉每年完成上百例腦血管搭橋手術治療前循環病變,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技術儲備。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史懷璋團隊歷經十餘小時,成功將患者的腦動脈瘤夾閉的同時,完成枕動脈-小腦後下動脈血管搭橋術,保障載瘤動脈的血供,避免了因血管閉塞導致的神經功能損傷。術後患者清醒,未出現神經功能缺失。

史懷璋教授介紹,後循環搭橋手術的成功實施,為我省治療此類後複雜性動脈瘤,提供更可靠的解決方案,同時可應用在腦缺血無法實施介入手術的血管閉塞病人。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每年治療後循環出血及缺血性患者幾百例,後循環搭橋技術,可用於恢復腦組織供血,緩解腦缺血症狀,讓此類患者更早地恢復健康。

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多年來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戰略,注重與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接軌,每年多名醫生赴美國、日本、荷蘭、芬蘭、北京、上海等地交流,並多邀請世界各地頂級專家來院交流。此次完成省內首例後循環搭橋聯合動脈瘤夾閉手術,標誌著黑龍江省此類疾病的治療步入國內先進行列,為龍江腦血管病患者國內和國際最高水平的醫療技術服務。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
    原標題:13名傷者在哈醫大一院救治3日上午,1名消防員官兵接受了右側肱骨幹骨折復位和腰椎復位手術,手術後該傷員生命體徵比較穩定,再有1至2天便可轉到普通病房。第2位進行手術的消防員官兵,是傷勢最重的一位,確診為頸骨爆震性骨折,經過術前和術中觀察,該傷員脊髓破壞嚴重,現在是高位截癱。劉宏宇告訴記者,由於該手術比較複雜,哈醫大一院專家聯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專家為傷者進行了共同診斷和治療。
  •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砒霜」治療白血病
    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張亭棟致辭。得知這一消息,黑龍江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長、原哈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張亭棟教授被任命為專家組組長、帶隊「採風探秘」,了解實情。當年已懷有7個月身孕的她,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所擊倒:口腔裡出血,鼻子裡出血,連尿裡都是血,皮膚顏色如白紙一般。送到哈醫大一院後,被確診為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型),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產了。但她在靜點4個月後,出現了奇蹟。連身都不能翻的小董,竟慢慢站了起來,並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醫囑吃藥、點滴、複查。1976年她再次懷孕並生下一個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崗位。
  • 哈醫大一院開展東北地區首例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
    哈醫大一院開展東北地區首例內路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 時間: 2020-12-01 13:43  來源: 新浪健康   編輯: 蔡欣妍 (徐旭)近日,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王峰教授為一名45歲假性囊膜剝脫症候群繼發性青光眼患者成功行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內路小梁切除術,有效遏制其青光眼發展並改善視力。
  • 建行省分行 推出哈醫大一院健康龍卡
    日前,記者從建行省分行獲悉,該行在哈市首次推出具有銀行金融功能的實名醫療就診卡——哈醫大一院健康龍卡。通過此卡,可以輕鬆實現在哈爾濱醫大一院預約掛號、就診、檢查、治療、取藥、自助繳費、電子病歷檔案管理等多項醫療服務功能。
  • 哈醫大一院骨科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
    東北網健康頻道訊(通訊員 徐佳元)12月11日,中華醫學會第八屆全國髖關節外科學術大會在廣州市召開,公布首批促進關節外科加速康復病房規範建設項目全國示範中心,哈醫大一院榮獲中華醫學會關節外科加速康復全國示範中心單位。
  • 河北醫大一院:把大樓陽光最好的地方留給康復患者
    河北醫大一院供圖人民網石家莊12月21日電 窗外寒風襲人,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河北醫大一院」)新建醫技病房綜合樓的康復大廳內卻「陽光明媚、暖意融融」。12月19日,河北省健康教育與康復學會康復專委會中西醫結合康復技術論壇暨新大樓治療部(治療康復大廳)啟用儀式舉行。來自省內各地市的近百名康復專家和醫護人員出席活動。
  •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揭牌成立
    人民網哈爾濱4月13日電(方圓)4月12日上午9時哈醫大一院舉行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揭牌儀式,哈爾濱醫科大學劉文川副校長,哈醫大一院陳力副院長、哈醫大一院骨外科主任畢鄭剛教授等參加啟動儀式。  哈醫大一院數字骨科及生物技術診療中心是中國北區第一家醫療3D列印應用中心,為響應一帶一路相關政策,哈醫大一院骨科與創生醫療器械(中國)有限公司籤署臨床數位技術組織工程的研發及骨科3D列印技術的應用科研合作協議,結成戰略同盟,進行生產、教學、科研研發,深入落實精準醫療帶給患者的便利。
  • 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丨哈醫大二院第...
    2 月 15 日,哈醫大二院迅速組建了一支由 15 名來自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組成的 " 哈醫大二院第二批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醫療隊 ",該醫療隊中有 7 名男同志,8 名女同志,年齡最大的 44 歲,年齡最小的僅 22 歲。在這批醫療隊伍中,共有 5 名共產黨員。
  • 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經靜脈途徑栓塞腦血管畸形術救治9歲女童
    近日,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三病房史懷璋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右側顱內動靜脈畸形、基底節腦出血的9歲女童實施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這是哈醫大一院神經外科在國內率先開展經靜脈途徑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後,該術式在臨床高難度複雜病例上的又一次成功應用。
  • 哈醫大一院舉行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年會
    5月5-6日,由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學組和強生DePuy Synthes聯合主辦,哈醫大一院承辦的《保膝中國行,愛膝哈爾濱》黑龍江省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外科學組主辦得學組第一屆年會暨黑龍江省關節疾病專科聯盟啟動會在哈爾濱舉行
  • 哈醫大一院婦科專家高難手術助患者重獲新生
    幸運的是,近日,吳女士在哈醫大一院婦科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張廣美主任為她經過三小時高難手術,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合併症多手術風險大 醫生冒風險收治入院 今年年初吳女士多次就診於省內大醫院,但均因為手術、治療難度大導致求醫無門
  • 哈醫大一院產科完成我省首例「單絨三羊三胎」射頻消融減胎手術
    日前,在2019年黑龍江省第四屆母胎醫學大會暨黑龍江省醫學會母胎醫學專業委員會年會上,哈醫大一院產科孫敬霞主任介紹,哈醫大一院產科團隊完成我省首例「單絨三羊三胎」射頻消融減胎手術,為一位懷有三胞胎但一胎有風險的母親做了減胎手術。
  • 哈醫大一院完成我省首例絨毛膜穿刺術
    (作者:徐旭)日前,29歲的王女士進行常規早孕期超聲檢查,未探及確切鼻骨回聲,哈醫大一院產前診斷中心王洪玲醫師和石惠傑醫師為其行絨毛膜穿刺術和絨毛染色體檢查,排除了胎兒患21三體症候群(鼻骨缺失)的可能。
  • 30歲寶媽產後腰間盤突出夜不能寐 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一天解除難題
    30歲的陳女士是一位新手媽媽,也是哈醫大一院日間手術的受益者。 無需陪護、陳女士獨自一人來到哈醫大一院骨科二病房脊柱微創病區,在醫護人員的親切指導下,化驗、檢查「一路綠燈」,在入院當天陳女士就順利完成了脊柱內鏡下腰椎間盤摘除的微創手術。
  • 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哈醫大二院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
    李華虹 曹玥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目前,黑龍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被設為省級危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按照上級部署,2 月 14 日,哈醫大二院黨委迅速反應,向護理團隊發出號召,迅速組建了 15 人的 " 哈醫大二院援助哈醫大一院黑龍江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中心醫療隊 ",奔赴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進行支援。
  • 「世界心臟日」哈醫大二院心血管各領域專家齊聚線上舉行科普直播...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病區副主任、心臟康復中心負責人吳健教授進行主題為《心臟康復——告訴您心臟病患者怎樣飲食、如何運動》的線上講座。在冠心病領域,曾先後將兩代的國內第一臺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設備引入哈醫大二院,在該領域保持著國際一流、國內第一的水平;東三省首例左室輔助裝置(IMPELLA)、省內率先開展體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危重冠脈介入手術,目前複雜冠脈介入比例佔到了50%以上。心臟電生理領域100%實現心臟生理性起搏,全國領先;省內率先開展左心耳封堵術預防房顫卒中與血栓栓塞。
  • 下月起,哈醫大一院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
    27日,在哈醫大一院網際網路門診,消化科副主任徐洪雨通過網絡平臺為一名患者複查腸鏡報告後,在線進行了專業的指導。23日,哈醫大一院全面複診,網際網路門診作為實體門診的重要補充,每天門診量突破1000人。28日,哈醫大一院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當日,該院宣布從4月1日起,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掛號,取消現場掛號,建設網際網路醫院的工作目標。
  • 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已收治19名重症患者,24小時監護
    為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省衛健委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的要求,哈醫大一院立即啟動群力院區省級重症集中救治中心改造工作。於凱江介紹確診患者收治後如果轉為重症或者危重症,哈醫大一院和當地定點醫院會對患者做聯合評估,符合轉院條件會立刻安排轉入省級重症集中救治中心。
  • 來哈醫大一院查眼病免掛號費
    生活報訊(記者霍營)6月6日是第22個全國「愛眼日」,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眼科、伍連德紀念醫院眼科聯合舉辦「『目』浴陽光,預防近視」大型主題活動
  • 「熊貓血」母親產下溶血男孩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保護母子平安
    近日,哈醫大一院產科病房收治了一名「熊貓血」的A型Rh(ccdee)稀有血型的產婦,她冒著風險剖宮產下了一名正常血型A型Rh(CcDee)的男嬰,卻因為產婦有2種特殊的血清抗體,導致新出生的寶寶出現新生兒溶血,醫院輸血科、產科、新生兒聯合協作,通過聯繫血站備血、換血治療、藍光照射等半個多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