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廢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讓他從小「心想事成」

2021-02-17 教師幫


感謝您關注教師幫微信!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教師幫」關注我們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會成長為一個「巨嬰」。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從小一直「心想事成」。今天這篇文章,建議推薦老師轉給家長!

天津南開區一戶家庭,爸媽為80後兒子結婚湊錢。先是給他買婚房,耗盡積蓄還外借了30萬。婚期將近時,兒子又按女方要求,找爸媽索要6萬彩禮錢。連續鬧了好幾天,媽媽心疼兒子,又自責拿不出錢,哭說:「兒啊,你這是逼媽媽去死。」新聞看得人觸目驚心,然而現實中,有無數的孩子,正在以一種隱蔽的方式,一步步長成案例中那個「兒子」的樣子。阿姨家的孩子來到她家,看上她收藏的一個手辦,非要帶回家,她不給。哭聲引來了孩子媽媽,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就是好言相勸想說服這位網友把手辦送給她兒子。反反覆覆的幾句話便是:「孩子不懂事,別跟他計較」「你送給他,我給錢你再買一個」「孩子哭的我看得心疼啊」不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要」,或是直接讓孩子自己體會「愛而不得」的難過、遺憾情緒,反而強迫別人妥協來滿足自己孩子的無理要求,實在是錯誤教育方式的典型。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就像歌詞唱到的那樣,哪怕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都會想辦法給他摘下來。怕孩子流眼淚、生氣、捨不得孩子受委屈、失望,於是盡心盡力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不管那些要求合理還是不合理,不讓孩子有一點「不適」。孩子自己跑太快被椅子絆倒了,大哭,父母把椅子拍幾巴掌,讓孩子跟著自己念:「破椅子,爛椅子,把我們寶寶絆倒了!」孩子要最新款的手機,雖然家庭條件不好,夫妻倆決定省吃儉用也要湊錢給孩子買上;孩子覺得今天媽媽炒的菜不好吃,媽媽問孩子想吃什麼,二話不說專門炒一盤出來給孩子吃······我見過很多總是有各種各樣合理或無理要求的孩子,都會被他們的父母一一滿足。西方哲學家柏拉圖有一句名言:「你若想害孩子,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心想事成。」
如果孩子一直在父母這樣無條件滿足、百般遷就的愛裡長大,只會成長為一個「巨嬰」。「每個嬰兒都渴望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他一動念頭,世界就會跟著自己的念頭運轉。而一旦和自己的想法互相違背,就會有自戀性暴怒產生。」如果想要什麼不能如願,就會十分憤怒,不是對別人生氣、傷害別人,就是內心破碎,自我懷疑,甚至傷害自己。比如一個孩子想要玩手機媽媽不同意,就對媽媽拳打腳踢;一個青年沒有通過心儀單位的工作面試,就覺得自己是個垃圾,從此一蹶不振;一個小夥子沒有追求到心儀的女孩,就各種威脅恐嚇甚至以跳樓相逼。這是一種人格不健全、心理不成熟的表現,這樣的人很難在生活的暴風雨中生存下來,也很難維繫好生命中的各種關係。我想說,愛不是讓孩子永遠感覺快樂、舒適和滿足,這太膚淺、也太狹隘。真正的愛,應該是能幫助孩子生發出自己內在強大的力量,讓他有足夠的能力、勇氣、信心和責任感,去對抗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是一個真理。孩子如果從小在父母的保護與幫助下一直「心想事成」,他長大了就會很難適應各種失望、沮喪、悔恨、委屈等負面情緒,還有大大小小的挫折。孩子該獨自承受的情緒、該經歷和處理的挫折,父母不能因為捨不得而幫他避免。他會在這些獨自面對、默默承受的過程中,打破嬰幼兒的那種「全能自戀」,獲得人格的健全與心理的成熟。他不再認為世界是圍繞自己轉的,「我要什麼父母就應該滿足我什麼,否則就是他們的錯」,從而學會體諒與感恩。他不再覺得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就能成的,就不會有那麼多執念,從而學會釋然,內心更加堅強。而父母需要做的,僅僅是陪伴在他身邊,看得見他的情緒和處境,讓他感受到愛和理解;在他尋求你的幫助之前,不要自以為是地想盡辦法幫他化解。比如孩子想要別人那個一模一樣的玩具,不是趕緊給他買個一模一樣的,或是強求別人送給自己的孩子,而是允許他感覺生氣或難過,告訴他:「我知道你不能擁有那個玩具而覺得很生氣/難過,沒關係,我會陪著你。」等他的情緒重回平靜,或許根本不會再對那個玩具有那麼強的興趣。再比如孩子參加比賽努力了很久還是沒有獲獎,父母不是幫孩子「罵」評委沒有眼光或是「我們不稀罕」,而是接納孩子沮喪的情緒,告訴他:「我們看到了你的努力,可以難過一會兒,不要一直難過下去,享受過程,後面還有更多機會。」培養孩子獨立自立的能力,父母還可以適當提一些要求,講一些條件,目的是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實現自己想要的。「不能接受質疑,否則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否則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否則內心會破碎」成長,從某個層面來說,就是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就能成的過程。接受自己有自己的局限性,父母有父母的局限性,生活有生活的無常,才不會有那麼多的執念,在事情發展不如自己預期時不會有那麼多的憤怒或沮喪。能做到這樣的人,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不會怨天尤人或是自暴自棄,心理足夠強大、豁達、通透,更加有力量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我們的孩子,需要有這樣的體驗和經歷,去訓練他、磨練他。不要讓孩子從小一直「心想事成」、不管什麼需求都盡力滿足,偶爾的負面情緒和挫折,對他來說是好事。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編寫不易,去右下角點亮「在看」吧!您的支持是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版權說明:轉載來源: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  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86級畢業留校,1994年留學歸國,博士學歷。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 好文推薦 #

(點擊圖片,遇見熱文)

教師幫公眾號,隸屬於三好網,是一個匯集數十萬教師的優質交流學習社區。教師幫,幫老師,助力每一位教師成為真正的好老師。

掃瞄二維碼,進入教師幫

諮詢、交流請加小磊哥微信:sanhaolyg;投稿請發送至:1689029772@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做高薪教師!

相關焦點

  • 養壞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讓他從小「心想事成」
    在電視連續劇《緊急醫生》中,一個女孩因母親的指責喝了半瓶百草枯。不久前,江蘇的一名高中生自殺,因為他無法忍受同學的歧視……實際上,因為他對家人,學校,社會等感到不滿,他無法忍受在他的心中,沒有任何極端的方式可以終結他的年輕生活。
  • 所謂的棒殺:用最隱蔽的方式養壞一個孩子,從小對他「百依百順」
    也就是這樣的想法,使得這位媽媽,當然也會不乏少數的媽媽是這樣的育兒狀態,並沒有將孩子培養的獨立自主、自尊自信,反而更容易嬌氣、懶惰、缺乏信任感等問題。 這樣看來,並不是做家長的一切發自內心的好的初衷,就能夠使得孩子培育的好,成為合格的人才。如果做父母的不去認真反思,尋找真正正確和合適的養育方式,更可能會養育出一個「壞」孩子。
  • 心理學家:養廢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捧殺式」誇讚
    雖然孔子這段話是為了警告當時的政治系統,但經歷了數千年的流傳,倒也很適合形容現代家長的育兒方式,精準揭開了孩子成長中的某些隱患。「教育孩子,要多誇!你誇他,他才會進步!」在鼓勵式教育盛行的今天,似乎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需要誇讚,然而這種教育方式真的正確嗎?對此,我持反對態度。無論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還是從現實發展來看,一味的誇讚孩子根本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徹底毀掉一個人。不如今天就來說一下,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只需要一天到晚誇他就行,這就是捧殺式教育,很危險。
  • 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父母不是對孩子充滿著期待的,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將孩子養廢!但有的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很多父母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錯誤教養,導致現實和期待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 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最近看到一個問題: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其實不二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父母不是對孩子充滿著期待的,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將孩子養廢!但有的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很多父母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錯誤教養,導致現實和期待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 酒席剛開始,奶奶就替孩子「搶肉」,過來人:養廢一個孩子真簡單
    自從有了孩子,家長們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獲得最好的一切。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愛護孩子,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將來成為有用的人。但是有時候家長為孩子做的太多,反而會把孩子慣壞了,都說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會花費大量的精力,但是養廢一個孩子卻易如反掌。都說隔輩親,奶奶對孫子比父母都要疼愛。
  • 柏拉圖:讓孩子心想事成,正是害了他
    得到好的教育當然要從小開始,這就是今天的重點,所以主題定為,柏拉圖說:「讓孩子心想事成,正是害了他。」好,我們先來看看第一點,人為什麼要受教育呢?這是因為人性並不完美,柏拉圖提出一個「洞穴比喻」,他說:「很多人把假的當真的,在幻想的世界裡面過日子,並且非常執著於自己所見的。」
  • 養廢一個孩子,常對孩子做這3件事就夠了
    剛出生的孩子是白紙,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增色添彩最為重要的一步。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在意或者就是拔苗助長。 而孩子長成什麼樣子,就是父母教育方式的表現。,什麼都不讓他動,這種情況持續到父親去世,母親依舊繼續寵孩子。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太忙
    童年的委屈和傷害讓他像一個被壓迫了太久的孩子,他冷暴力,他執拗、他冷漠、他更願意躲在屋子裡伺候魚缸裡的熱帶魚。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有時間成長。把孩子禁錮在四尺見方的寫字桌上,沒有帶他看過真正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孩子永遠體會不到什麼是海闊天空任你飛。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他/她「過度保護」!
    Professor有一個做培訓老師的朋友,前幾天她跟我吐槽,有天早上她一進教室,就看到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對著送他上學的外公拳打腳踢。這個孩子平時見了老師不問好,學習的時候更是恣意馬虎,還曾一臉自豪地說自己打過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
  • 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剝奪他的隱私
    比起家人,更像敵人這幾天,一個在家裡安攝像頭,監控女兒看書的媽媽上了熱搜。看完新聞的網友紛紛表示:突然想起了小時候,被父母支配的恐懼。事情是這樣的。一位一年級女孩兒的媽媽,在家裡安裝了一個雲臺攝像頭,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孩子,有沒有按時看書、坐姿是不是端正。還時不時通過對講功能喊: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怎麼又看動畫片?
  • 傷害一個孩子最隱蔽方式,就是偷窺他的隱私
    其實,詹妮弗從小是個成績優異的乖乖女,但進入高中後,她的成績開始走下坡路,還談起了戀愛,但完全不敢讓家裡人知道。為了應付爸媽,她謊稱自己考上了大學,每天假裝出門上學。而「大學」期間,父母依舊那麼嚴厲,不準她談戀愛,不準她化妝,不準和朋友出去玩,不準上專業課以外的興趣班。
  • 養廢一個男孩,其實很簡單
    你不教訓他,那他就飄了起來。你教訓他,又怕傷害到他。怎麼辦?其實,想要怎麼養一個好的男孩,方法真的不一樣。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性格不同,同樣的方法這個孩子合適,但另一個孩子就不一定對路。但是,怎麼養廢一個孩子,只要你分析背後的那些方法,卻發現有驚人的相似。
  •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閒著」。 但我今天想講另一個角度,「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而且我認為這個點更重要,因為大部分人都不閒,大家都在努力的過活。 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年輕人,尤其是網際網路從業者,不僅不閒,還每天忙得要死,甚至周末都不休息。
  • 養廢一個孩子,給他自由就夠了
    因為,做了家長後才知道:嚴格要求,孩子不一定有好未來;而不嚴格,孩子肯定不會有出息。自由,並不意味著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自由,從來都與規則相伴而行。而如果,想要養廢一個孩子,就給他自由,無底線地給他自由。
  •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
    最傷孩子的5句話,養廢一個孩子,就這麼簡單,父母們都該看看!這次國慶節,在一親戚家呆了兩天,在這兩天裡,經常聽到親戚數落孩子的聲音:「這麼大了都不聽話,你真以為我不會打你,還記得上次被關在門外面哭的樣子嗎?」「你看看哪個像你,你怎麼就不像周正浩學習,看看他有多懂事!」
  • 養廢一個男孩,有多簡單?
    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性格不同,同樣的方法這個孩子合適,但另一個孩子就不一定對路。但是,怎麼養廢一個孩子,只要你分析背後的那些方法,卻發現有驚人的相似。其實,把兒子養廢的幾種方法,很簡單。好像搶工具比玩沙子更讓他感到快樂。而他的爺爺在外邊看著他,一言不發,任由孩子去搶奪。有的小女孩或者比較膽怯的孩子,都順著他,讓他搶走了。
  • 教育專家:養廢一個孩子,原來這麼簡單,你只需要做到這幾步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評價都不能做到公正、準確,更多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和看待孩子的,那麼如果是這樣,就很容易引起父母對於孩子的評價是片面的,客觀的。其實在生活中想養好一個孩子非常的難,但是如果您想養廢一個孩子,真的非常的簡單。
  • 毀掉一個孩子最隱蔽的方式,就是讓他太忙,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考壹佰導讀】孩子的童年,應該是自由的。可是全民奔跑的時代,孩子的童年早已變質。培養孩子的方式,不是讓她快速成長,而是讓孩子有時間成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童年的委屈和傷害讓他像一個被壓迫了太久的孩子,他冷暴力,他執拗、他冷漠、他更願意躲在屋子裡伺候魚缸裡的熱帶魚。
  • 這三種父母,一定會把自家孩子養廢,家長自測
    導讀:這三種父母,一定會把自家孩子養廢,家長自測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三種父母,一定會把自家孩子養廢,家長自測!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