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屎是比較常見的小動作了,在看電視時順便掏掏,在工作之餘順便掏兩下,或者是洗澡完用棉籤掏掏,都是比較常見的。不知大家也是否發現了,在掏耳屎時也會發現,有人的耳屎掏出來是幹的,而有人的耳屎卻是油膩膩的,看起來十分潮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幹耳屎和油耳屎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從作用上來看,幹耳屎和油耳屎區別不大。耳屎的存在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保護的聽力,由於外界的聲音比較嘈雜,時不時的就會來點特大的聲響,如果沒有耳屎的存在,耳朵就很容易受到傷害。另外一個作用也就是防止異物進入到耳朵,保護耳膜不受傷害,耳朵沒有毛,就只能靠耳屎來阻擋外界的灰塵以及細菌,包括不小心進入到耳朵裡面的蟑螂等蟲子。
從其產生以及保養來看,還是存在一定區別的。大部分的耳朵都是屬於幹耳朵,掏出來的耳屎也是乾燥的;也有少部分人的耳屎是油性的,這和體內的皮脂腺發達有關。皮脂腺發達,分泌出來的油性物質就會比較多,耳屎也就會顯得油膩膩的,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油耳朵。
在保養上面,幹耳朵的人基本不需要天天掏耳朵。由於耳道比較幹,耳屎也乾燥,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上,自然就會在蹦跳以及側身等活動中,隨著重力自然脫落。油耳朵的人就不一樣,油膩的耳屎就難以順著耳道自然滑落,這就需要定期的掏耳朵了。一般來說,油耳朵的人最好要保持一個月掏一兩次耳朵的頻率,這樣可以避免耳屎在耳朵裡面堆積。
至於說哪種類型的耳朵更好,也沒有明顯的界定。從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幹耳朵的人就不要天天掏耳朵,顯然更方面一點了;油耳朵的人雖然需要經常掏,看起來是麻煩一點,但是油耳屎對細菌以及灰塵的吸附力更大一點。二者更有優勢,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也沒有必要在意。
想來也是有人好奇,耳屎不掏會大到什麼程度?
耳屎不掏對於幹耳屎的人來說,影響並不大,油耳屎可就不一樣了。油耳屎的人如果不經掏,就會使得耳屎在耳朵裡面累積,時間久了耳屎的體積也就會變大,進一步影響到耳朵的健康,也會損傷到聽力。相信不少人在長期不掏耳屎時,會發現耳朵有一種堵塞感,聽力也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大部分人都是在感到聽力下降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由於耳屎堵住的緣故。
長期不掏耳屎的危害確實是存在的,至於說耳屎不掏會大到什麼程度,科學倒是沒有給出答案,也是讓人很難想像的到。但是不少網友,卻是給出了一些答案。一個從小被教育不能掏耳朵的網友,在感到聽力很差之後,醫生看了看耳朵發現問題出在耳屎上面。一番努力之後,掏出來的耳屎數量著實讓人震驚。
大家對於餐巾紙的大小是不陌生的,這個姑娘掏出來的耳屎面積足足鋪平了一張餐巾紙,這其中還有部分是堆積成小山狀。如此大量的耳屎累積在耳朵裡面,聽力下降也就不能想像了。
因此,建議油耳朵的朋友還是應該養成定期掏耳朵的習慣,儘量避免使用比較堅硬或者是鋒利的耳勺。耳屎不多,可以食用棉籤在外耳道清理就可以了。比較多的情況下,可以用棉籤沾溫水擠幹後,在外耳道內輕輕旋轉,待耳屎軟後,再用耳勺輕輕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