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品牌傳播總監侯思銘
芥末堆 12月2日 Siyi 報導
疫情期間,家庭教育被重新思考。而生來缺少親情陪伴的孤兒群體將面臨怎樣的生存和教育挑戰?
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舉辦的GET2020「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教育科技大會上,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簡稱春暉博愛)品牌傳播總監侯思銘講述了項目中孤兒回應式撫育和建立情感依戀的重要性。
北京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於2012年在北京註冊成立,2017年取得公募資質。基金會通過招募和培訓工作在一線的兒童照料者以及教育者,關注福利院孤殘兒童和鄉村留守兒童,為其提供系統、科學、持續不斷的以兒童需求為中心的教育撫育。
以下為侯思銘演講實錄,略有刪改:
春暉博愛20年間做了一個核心項目:春暉媽媽,最簡潔的理解就是給每個孤兒一個媽媽。目前項目覆蓋全國102家福利院,有2000多名春暉媽媽。
春節時期,我們的媽媽很大一部分都回家探親了。疫情暴發後,媽媽們自發回到福利院所在的城市,主動隔離,然後一直給福利院和基金會打報告:「我已經完成隔離了,我想要回去看我的孩子。」現在在崗服務的這一批媽媽們,最長的工作時間已經有了十七八年,最短的也有五六年,最年輕的可能二十出頭,也有四五十歲的媽媽。
今天站在這裡演講,很多人會問春暉媽媽算是教育者嗎?我想說春暉博愛是一家非常專業的教育機構。或許不會有教育機構比我們對「教育對兒童產生的影響」感觸更深刻。因為我們的孩子都是「特需」的孩子,我們的孩子都是在教育之下能產生巨大變化的孩子。
「教育的奇蹟」
曾有一個孩子進食困難,嚴重營養不良,醫生給的診斷是腦癱和嚴重自閉症,甚至是很難在社會上存活的一個狀態。擁有了自己的春暉媽媽之後,在專業的撫育教育下,半年後她的發展是奇蹟般的。
半年前她蜷縮在春暉媽媽懷裡,甚至沒有辦法坐著;半年後她頭髮長出來了,營養跟上去了,身高漲上去了,也坐起來了,她開始跟大家有眼神的交流;一年之後,她可以站起來慢慢開始行走。這只是一年的過程,我們很多時候管這群孩子叫「奇蹟寶寶」,但是這種奇蹟又從何而來?他們可能是普通教育者、普通家庭很難看到的案例,但在春暉媽媽的20年裡,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
再跟大家分享另外一個孩子的故事,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遺棄在福利院,沒多久就被一個家庭給收養了,但過了不到一個月又被送回福利院,因為這個孩子被確診為重度自閉症,領養家庭撫養她存在很大的難度。被二次拋棄之後,她就一直趴在福利院的一個角落,完全不信任任何人任何事,甚至已經對生命產生了抗拒。我們的一位春暉媽媽決定把她收入到自己的項目裡來,她在崗8年時間裡,救助過幾十名這樣的孩子,多數都有了巨大的轉變。
過了一年的時間,這個孩子開始用哭泣來表達自己,會想要別人來了解她的心態,她開始試著跟成人溝通,其實哭泣是一種很好的溝通形式,春暉媽媽觀察並回應她的這種需求。慢慢地,她開始學會了跟春暉媽媽擁抱,大概過了兩年,她三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女孩了。我們發現她根本就不是自閉症,也沒有腦癱的症狀,她很聰明,會跳舞,會唱歌,現在的狀態甚至是一個「小話癆」,把三歲之前沒說的話都說出來了,現在也進入了另外一個項目老師的家庭,完全收養了她。
這樣的一個轉變在我們撫育的孩子裡面是很常見的。所以這可以說是教育的奇蹟嗎?我覺得可以。春暉博愛作為一家基金會,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全國有將近41萬的孤兒,我們現在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國家民政體系內的福利院兒童,約有8.3萬的名。那剩下的幾十萬孤兒就是所謂的「散居孤兒」,無人撫養,春暉博愛要在明年新建的項目叫「春暉同行」,我們要重點關懷這批孩子。
固定撫育下形成安全依戀
福利院的孩子跟普通家庭的孩子不一樣,他們身上存在一些「很致命的問題」。比如自我意識很模糊,沒有歸屬感,情感封閉等等。走進福利院,我們還會看到有很多孩子會對自己進行強烈的自我刺激,不斷地晃頭,不斷地打自己。
我們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嬰幼兒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需要有固定的撫育者及時、持續而且適當地回應他們所發出的一切交流信號。這種回應不但滿足了孩子的基本需求,同時更激發了嬰幼兒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以及促進嬰幼兒與成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嬰兒大腦的正常發育。
由於這些孩子的大腦在0到3歲缺少良性刺激,神經元是不斷在萎縮的,最後我們看到的就是之前那個孩子的狀態,她被人誤認為是自閉症和腦癱。
隨著嬰幼兒與固定撫育者之間情感的日益加深,嬰幼兒對固定撫育者開始形成安全依戀。安全依戀能夠幫助孩子產生信任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產生歸屬感,它將對孩子今後融入社會,人際交往及全面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現在我們更遵循的是全納教育理念,也要遵循基本上的回應式撫育、情感依戀和優秀的成長環境相應的教育理念。
這個是我們的發展體系,我們除了培訓師體系,還要有它的職稱評定體系,每年都要有不斷地評定考試。
同時,我們會對每一個孩子在進入項目之前進行評估,隨後會有三個月、半年、一年的評估。從數據可以反映出,春暉媽媽的工作非常有效,孩子們在運動、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方面都有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