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命周期的應急情報體系理論模型構建

2020-12-27 中國社會科學網
基於生命周期的應急情報體系理論模型構建

2018年07月05日 09:00 來源:《情報學報》 作者:蘇新寧 朱曉峰 崔露方

字號

內容摘要:為了更好地發揮情報體系在突發事件應急決策中的作用,本文運用生命周期的理論和方法,探討了應急情報體系的基礎理論,構建了應急情報體系的理論模型。

關鍵詞:生命周期;應急情報;情報體系;應急決策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蘇新寧(1955- ),男,江蘇省數據工程與知識服務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智能處理與檢索、信息分析與科學評價,E-mail:xnsu@nju.edu.cn。南京 210023;朱曉峰,通訊作者(1975- ),男,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知識管理與電子政務,E-mail:zxf2611@sina.com。南京 211800;崔露方(1992- ),女,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信息公開,E-mail:cuilufang0026@163.com。南京 211800

  內容提要:為了更好地發揮情報體系在突發事件應急決策中的作用,本文運用生命周期的理論和方法,探討了應急情報體系的基礎理論,構建了應急情報體系的理論模型。首先,運用知識圖譜軟體,全面梳理了應急情報體系的已有研究;接著,分析了應急情報流的情報輸入、情報輸出和情報工作內容;進而,界定了應急情報體系的基本概念和組成要素;最後,構建了三種應急情報體系理論模型:基於組織角度的鏈狀模型、基於情報內容角度的環狀模型和基於應急決策角度的V狀模型。研究表明,生命周期方法拓展了應急情報體系的研究範圍和思路。今後需要針對基於生命周期應急情報體系的每個階段,進行規律性的總結,並且要提煉出適合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情報體系及結構。

  關 鍵 詞:生命周期 應急情報 情報體系 應急決策

  標題注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研究」(13&ZD17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公平關切視角下微政務信息公開的動力機制與創新模式研究」(15BTQ05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情報視角的應急決策推演的智庫協同模式研究(71774078)」,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科研項目(BRA2016097)。

  1 引言

  新型情報體系的構建是應急決策的迫切需要,但是,通過已有文獻梳理,不難發現,與應急情報體系直接相關的研究並不多見。顯而易見的是:突發事件的應急決策需要情報體系來支持,情報體系也需要在突發事件應急決策中發揮情報職能和體現價值[1]。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三個與應急情報體系緊密相關的重大和重點項目:「面向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研究」(項目編號:13&ZD174)、「智慧城市應急決策情報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3&ZD173)、「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跨學科綜合集成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3&AZD067),充分反映了應急情報體系研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目前,關於應急決策情報體系的研究已經有了部分發現和突破,甚至有學者嘗試構建具體的框架、運行機制和結構模型等[2]。但是,鮮有文獻對國內外應急情報體系已有研究的全面梳理,更缺乏一個系統、完整的理論框架構建。

  由於應急決策情報及服務,涉及情報採集、處理、存儲、應用等諸多環節,貫穿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整個生命周期[3],完全符合馬費成等[4]認為生命周期適用對象必須具備連續性、不可逆轉性和迭代性的條件。而且,無論是葉光輝等[5]提出的「各階段突發事件信息量模擬曲線」,還是楊巧雲等[6]構建的「應急情報部門跨組織工作流程集成框架」,都來源於生命周期理論和方法。所以,本文擬基於生命周期,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應急情報在應急響應各個階段輸入、輸出等方面的特點與變化,進而界定基於生命周期的應急情報體系的涵義與組成要素,最後,構建應急情報體系的生命周期理論模型。

  2 已有研究的梳理

  情報體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8年,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領域。但是,應急情報體系的直接研究相對較短,且來源繁雜。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資料庫中,利用主題檢索方式檢索「information system」 +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和「intelligence system」 +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時間跨度從2006年到2016年,文章類型為article,共檢索到346篇。在中知網(CNKI)的期刊資料庫中,使用篇名檢索,「危機+情報」、「突發+情報」、「應急+情報」,從2006年到2016年,合計149篇。通過「Cite SpaceⅢ」軟體,從國家/地區分布、學科分布、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四個方面,可視化分析國內外關於應急情報體系已有研究。

  2.1 應急情報體系研究的國家/地區分布

  通過國家/地區的分類文獻統計,可得圖1所示的圖譜,不難發現:第一,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處於研究的前列。因為,USA(美國)發文量最多,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一共發表127篇,約佔總發文量的36.71%,超過三分之一。第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應急情報體系研究方面差距巨大。因為在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中,九個國家/地區都屬於發達國家,只有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第三,我國的應急情報體系研究佔據了較為領先的地位。因為,CHINA(中國)發文量是52篇,位居第二,約佔總發文量的15.01%;而且,在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地區中,只有中國屬於發展中國家。

  

圖1 「應急情報體系」文獻所在國家分布圖譜(Web of Science核心集)

作者簡介

姓名:蘇新寧 朱曉峰 崔露方 工作單位:

相關焦點

  • 2020年 第1期 | 專題前言:突發事件應急情報分析
    大數據環境下,應急管理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需要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建設中,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指導下,努力將我國建設成為既能有效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又能在事件發生時及時響應、事後迅速恢復的強韌性國家。
  • 基於VaR模型構建 生命周期基金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風險收益定製型產品設計手卷之  基於VaR的生命周期基金  產品設計背景: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是一類養老型公募基金,其最大的特點是隨著時間變動降低風險資產的比重以適應投資者隨著年齡增長日趨降低的風險偏好。
  • ...周期分析的存量-流量一致模型——一個基於國民帳戶體系的宏觀...
    內容提要:貨幣與經濟周期相關性的核心論題是金融循環與實體循環的關係,方法論至關重要。區別於主流經濟學,後凱恩斯學派常用的存量-流量一致(SFC)模型基於國民帳戶體系和宏觀會計學原理,構建由約束方程和行為方程組成的聯立方程模型,考察資產負債-存量與交易-流量的聯動,把脈貨幣與經濟周期波動的關係。
  • 基於國際對標的上海新行動——構建智敏、韌性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
    編者按:上期文章重點分析了國際先進對標城市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理念和特色實踐,本期將圍繞上海在後小康社會如何構建智敏韌性的物資儲備體系提出具體建議。五、強化理論指導實踐,建好物資儲備體系面向未來,建設智敏韌性的物資儲備體系,應以CAS理論作為基本理論,將風險識別、需求解析和情景模擬作為基本工具。
  • 基於勝任力模型為企業構建信息安全培訓體系
    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建設對信息安全培訓項目的實施具有指導性、引領性,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符合集團型企業、崗位以及員工個人發展需求的信息安全培訓課程已經列入集團型企業信息安全培訓管理者的工作日程。一。基於勝任力模型構建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特點培訓與發展是勝任力模型最核心的作用之一,勝任力模型是企業設計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 優化公共衛生 應急體系策略探討
    建立健全大型城市應急醫療物資保障體系,是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的物質基礎、提升城市應急管理綜合水平的重要保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保障性工程。 ●突發事件案例的信息與知識是整個應急體系的「智腦」 沈思、李沁宇、蘇新寧在《科技情報研究》2020年02期《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情報體系案例解析》一文中認為,在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情報體系當中,突發事件案例的信息與知識在整個體系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整個應急體系的「智腦」。
  • 悟道|理論體系的構建
    那麼接下來自己主要在做的事情也就是要能夠去構建出自身的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也不會特別的複雜。因為老子也僅僅只用了五千餘字,就構建了天地萬物的模型。如果領悟的足夠深刻,也可以用較少的文字,深刻地描述這個經濟世界的運轉規律。當理論體系有所構建的時候,也就可以通過它來解釋這個現實的運轉,並且用它來指導現實的作用過程。
  • 學術 | 基於大數據視域的監察體制改革模型構建
    正是基於上述背景,以數據為核心構建「自下而上」監察體系模型成為大數據時代的必然選擇。這種基於數據挖掘技術為基礎的監察系統,不以事先預設的要素關聯和制度假設為研判前提,而是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找到現實監察工作中的信息數據關係,並自主建立新的監督關係,通過與監督規範之間的差異性比對,達到監察工作流程信息化的目的。
  • 威脅情報體系實戰案例解析
    威脅情報庫會根據機讀情報、高級報告和月報、第三方機讀情報、用戶手工導入的私有情報以及全球多個開源情報的統一存儲、檢索和對比自動補充輔助信息,並使用統一的生命周期管理情報從產生、使用、靜默與消亡的完整過程。3.
  • 「政策扶持+平臺撮合」 構建全生命周期融資服務體系
    原標題:「政策扶持+平臺撮合」 構建全生命周期融資服務體系   9月11日,泰州市「創贏未來·
  • 試論基於科學史的「四線五階」構建元素周期表
    初中科學利用科學史作為情境,通過情境、問題、活動、目標四條主線,結合「回顧歷史,引出元素周期表模型」「分析歷史,假設元素周期表模型」「模仿歷史,建構元素周期表模型」「拓展歷史,完善元素周期表模型」「回歸歷史,創新元素周期表模型」五步學習進階,並採用元素周期表「位、構、性」一體化的教學特徵,構建元素周期表科學模型。
  • 神州雲動: CRM客戶關係全生命周期的運營體系
    客戶生命周期是指從客戶開始對企業進行了解或企業欲對某一客戶進行開發開始,直到客戶與企業的業務關係完全終止且與之相關的事宜完全處理完畢的這段時間。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是目前企業的由產品生命周期到企業客戶生命周期的演變,這也表示,現今對商業企業來講,客戶的生命周期比企業某個產品的生命周期重要得多。
  • 基於翻轉課堂理念的雲教室教學應用模型構建
    ,符合開放教育倡導的在線自主學習為主、面授協作學習為輔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教學能夠以任務為依託有效地將物理教室與分散的虛擬教室融為一體,因此基於翻轉課堂的理念,以任務驅動為紐帶構建雲教室教學應用模型,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習者主體」的教育理念,實現了物理教室與虛擬教室的有效融合,豐富了課程評價的多元體系,增強了課堂交互氛圍。
  • 安全七八談 | 美國網絡安全態勢感知(4):威脅情報發展現狀
    2018年7月美國政府依託其不斷發展完善的威脅情報共享技術,構建了名為「網絡天氣地圖」的威脅情報管理體系,如下圖所示:,情報信息的可信自動化交換)是用來基於HTTPS交換威脅情報信息的一個應用層協議。TAXII定義了一個服務信息交換集合和一個TAXII客戶端伺服器需求集,以及如下兩種主要服務來支持多種通用共享模型。匯聚服務(Collections):由TAXII伺服器作為情報中心匯聚威脅情報,TAXII客戶端和伺服器以請求-響應模型交換信息,多個客戶端可以向同一伺服器請求威脅情報信息。
  • 華為:智慧應急構建安全發展的智慧城市
    、城市事故和災害易發,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勢在必行。在城市應急管理智慧化的發展與應用方面,趙愛英建議,要儘快完善城市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體系,通過感知、預警、分析、決策、調度全面提高城市的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充分利用聯接、計算、雲、AI、應用等技術協同,構建起全域感知、全網協同、全模態融合的安全發展城市。
  • 演講實錄|基於雲原生的敏態微服務全生命周期支撐平臺
    雲原生的技術特徵及優勢雲原生的技術優勢對比於傳統的應用,具有可預測性,「原來的傳統應用部署不可預測,現在的雲原生應用,我們可以基於CICD的流水線,可以隨時地自動化構建、自動化部署。」此外,雲原生還具有抽象性強、彈性伸縮快、優秀的故障自愈能力、良好的代碼可維護性等特點。企業往雲原生技術方向轉型有很多難點。不僅有技術上的難題,還有組織上的難題。
  • 蒙牛質量白皮書,全方位構建出嚴苛質量管理體系
    除此之外,為全方位構建出嚴苛質量管理體系,蒙牛還在此次論壇大會中發布了《質量安全白皮書》。白皮書中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是蒙牛二十多年來對產品品質的不斷追求。千座牧場百萬頭奶牛 以「八個100%」保障乳品高品質奶源是乳業的源頭,是乳品品質的最根本保障。蒙牛通過前瞻性的全球優質奶源布局,甄選全球優質原材料,構建全球供應鏈生態圈。
  • 百度安全韓祖利:構建數據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AI時代重新定義網絡邊界
    其問題在源於技術、設備和制度不完善的同時,也源於當前的AI模型和傳感器比人類更容易被欺騙。例如近期頻頻被提及的虹膜識別技術,儘管看似比指紋識別更具安全性,但據韓祖利介紹,在光照足夠的情況下,「10米開外用單眼相機就可以拍到人的虹膜,就可以低成本地複製出來,騙過市面上絕大部分虹膜識別系統。」
  • 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 | 工業新概念
    在2012年發布的第一版中除引用INCOSE標準定義外,有解釋如下:MBSE使用建模方法分析和記錄系統工程生命周期的關鍵方面,它有廣泛的適用範圍,橫向跨越整個系統生命周期,縱向跨越從體系到單一組件;在2015年發布的第二版引用《系統工程中的SysML》一書中的定義:MBSE是由邏輯連貫一致的多視角系統模型驅動進而實現成功系統的一種方法。
  • 南湖區構建「智慧應急」三大體系打造基層應急管理樣板
    為進一步疏通企業安全生產監管任務重、小區消防安全監管難和基層應急監管力量薄弱等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堵點」,今年以來,南湖區堅持將「網際網路+監管」理念融入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以南湖街道為樣板,探索打造「指揮中心+智慧監管」的應急管理應用體系,持續推動各類事故防控更智慧、更精準,應急處置更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