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600436.SH)12月2日發布公告,公司收到《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為PZH2108片新藥的臨床試驗批准,同意本品開展用於癌性疼痛的臨床試驗。
據悉,PZH2108片是公司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化學藥品1類創新藥。該藥品主要用於治療癌性疼痛。
13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不做抗癌研發,卻花了2800萬元去研發一款減少病痛的藥,這一「創新路線」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大量機構投資者撤離這隻股票的原因。
「中藥之王」片仔癀,價格已經漲到590元一粒,堪比酒中茅臺
據片仔癀官網的品牌故事介紹,有著500多年的歷史,明朝末年宮廷御醫不滿暴政,攜片仔癀秘方流逃,隱居璞山巖依據宮廷秘方為附近老百姓治病,每片可退癀,民間俗稱「片仔癀」。
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牛黃、麝香、三七、蛇膽。因目前並未通過臨床試驗,目前不良反應尚不明確,是典型的中成藥。目前價格590元一粒,被稱為「中藥之王」。
當然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由於近年來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大、國家管控嚴格,導致天然麝香更加稀缺、供不應求:目前國家每年天然麝香配額在500公斤左右,國內目前允許使用天然麝香投料的中成藥企業共16家,據稱其中一半給了片仔癀。
現在的片仔癀,已有相當一部分成分非天然麝香,而是來自養殖林麝,至2017年時已經佔比1/5。
片仔癀的主要作用是清熱解毒和涼血化瘀,可以用來治療急慢性的病毒性肝炎,可以說這是片仔癀的主要功效了。
不過很多臨床上的很多醫生也表示,片仔癀當然可以用來治療肝炎,但肝炎又不是致命的病,很多平價藥物都可以控制病情,為什麼要買這麼貴的藥呢?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中成藥的困境,迎來「死亡倒計時」?
而近日網上流傳一則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決議:
根據決議,這家醫院將所有中藥注射劑從常備目錄中剔除,中成藥只保留30個品種,還要求降價20%。輔助用藥目錄藥品也只保留了5個並要求降價20%。其餘全部剔除常備目錄。
近年來,在政策環境改變之下,臨床用藥的合理性越來越受重視,藥品加成徹底取消,DRGs等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續推進,藥品已經由收入項變成了成本項。這也導致醫院用藥心態徹底改變,性價比高的藥品越來越受歡迎。
在此之前,湘雅二院、華西醫院等都曾發文拒絕中藥、中藥注射劑、輔助用藥進院。隨著更多醫院的加入,中國醫藥市場變局還將加劇。
2019年7月,衛健委下發《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要求西醫必須「經過不少於1年系統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並考核合格後」,才能開出中藥。政策層面的這種規範無疑是最大殺招。
為什麼中藥紛紛被剔除醫院?
近年來,中藥材質量問題頻發,同時中成藥安全有效性缺乏循證醫學證明,又是帶金銷售的重災區,中藥整體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規定,一般西藥上市必須通過嚴格的動物實驗和四期臨床試驗方可獲得審批,但部分中藥中成藥卻可以減免試驗和臨床環節。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重要複方製劑,可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你就資料即動物實驗資料,即可直接報生產。所以很多生產中成藥的廠家就鑽了空子。而與國內輕鬆獲批不同,十多年來沒有一種中成藥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審批。只能以中藥保健品而非處方藥的身份進入美國。
宏觀政策層面,中醫藥整體仍然是受到鼓勵的。在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了要堅持中西醫並重,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
然而在實際應用層面,各醫院受藥佔比「指揮棒」的限制,大舉向藥效不甚明確的中藥開刀。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就是這麼殘酷。
片仔癀目前主要依靠零售
這些中藥品種被踢出目錄,基本意味著失去相應醫院的市場。被剔除新醫保後,目前主要依靠藥店零售。
目前積極發展的副業,日用品、化妝品業務等被寄予了厚望。不過,目前該業務對公司整體業績的貢獻仍然較小。
片仔癀目前市值1300億元,其市盈率接近100倍,市場對片仔癀的預期如此樂觀,片仔癀也成了頂級中藥「奢侈品」。
如今治癌性疼痛藥PZH2108片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功能後面又可以加一條癌症治療了。
營收和利潤增速持續下跌,大型基金加速逃離
曾經的大白馬——東阿阿膠,雖然藥效並未得到鑑定,但在被神化、套上了各種"大補"的功效之後,產品價格連年大漲,股價也在10年間大漲超10倍。不過,在2019年,"驢皮"的騙局被戳穿之後,東阿阿膠的股價也迅速墜落。
被稱為「藥中茅臺」片仔癀,卻顯得與眾不同,目前在中藥上市企業中市值排名第一,片仔癀成功複製了貴州茅臺一路漲價的歷史,一直處於「越提價業績越好,股價越漲」的循環。
不過與我們看最近幾年利潤和營收增長發現,2018年後,增長速度迅速下降,2020年預期都不足20%,2020年預期營收65億,利潤17-18億,對應目前市值 1300億,市盈率72倍。不足20%的增長速度,股價明顯高估了。
進入三季度以來,大資金也持續拋售片仔癀,基金持倉更是從年中的5.26%下降到1.73%
內容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作者:閆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