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中國的網絡環境下,絕大多數人獲取網絡資源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視頻、短視頻、遊戲等服務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甚至成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近幾年,短視頻和直播大火,這兩個產業的用戶規模越來越大,小到幾歲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成為了其用戶人群。而就在這兩個產業風頭正勁的時候,還有一個行業在悄悄崛起:音頻行業。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音頻行業和視頻行業比起來並沒有多大的發展空間,畢竟視頻的娛樂性要比音頻強,能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多,只要是在空閒時間,人們都更加傾向於看視頻,而不是聽音頻,以致於不少人覺得在視頻行業大火的同時,音頻行業不會有什麼發展。
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艾媒諮詢此前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早在2018年,我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便已突破4億,增速達22.1%。到了2019年上半年,我國有過半網民使用過在線音頻App,經常聽語音直播的人佔比46.2%,預計今年我國的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會達到5.42億人。
全國一半的網民都使用過音頻軟體,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人在視頻大火的時候選擇聽音頻,主要是因為現代網民對網絡的需求正在改變。因為在生活的很多場景中,音頻其實比視頻更受歡迎,像是開車途中、睡前等等,聽要比看更合適。再加上聽相聲、聽歌、聽小說、聽直播等需求的大漲,這更為音頻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而就目前來看,國內音頻行業雖然有龐大的市場,但是具備規模的企業要比視頻行業少太多了。現在比較知名的也就是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企鵝FM等等。市場大、競爭小,這似乎已經可以證明音頻是個暴利行業了。
只不過,這個行業有一個「怪現象」:雖然十分暴利,但普遍都掙不到什麼錢?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作為當前音頻行業老大的喜馬拉雅2017淨虧損1.08億元;蜻蜓2017年虧損1.73億;唯一連續披露財務狀況的荔枝則是至今未實現淨利潤層面的盈利。這並不是個例,而是音頻行業的常態,似乎規模再大的音頻企業也沒有多強的盈利能力。
究其背後原因,這其實主要和音頻行業本身的發展性質有關。雖然音頻在多個場景下比視頻行業更受歡迎,但是就使用頻次而言,音頻還是被視頻甩了好幾條街。
因此,現在絕大多數音頻企業在做的事情都是「引流」,通過免費的音頻服務積累大量的用戶。就比如行業老大喜馬拉雅,其站內95%的內容是免費的,70%-80%的用戶也都是免費的。其創始人餘建軍表示:「這將是常態,做好內容,盈利不忙。」
換句話說,現在的音頻企業其實並不是不想盈利,而是不敢盈利,一旦在音頻服務上大規模收費,有極大的可能會流失用戶,到時候錢就更難賺了。所以說,要想盈利,現在的音頻企業只能沉住氣通過「免費」來引流,為以後賺錢做準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