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7月23日,廣東高考成績放榜。據統計,珠海共有2名同學成績被屏蔽,文科1名,理科1名。10名同學進入全省前100,其中文科8名,理科2名。記者了解到,進入全省前100的8名文科考生均來自珠海一中高三(13)班,進入全省前100的理科考生均來自珠海一中高三(3)班。
高分考生名單
理科
林逸云:為高考蓄鬚
珠海市理科高分考生林逸雲,高考排名全省前50
林逸雲是今年珠海唯一成績被屏蔽的理科考生。
談起高考成績,林逸雲有些意外:「估分的時候感覺沒考好,接到清華招生辦的電話時還是有點興奮。」林逸雲表示,自己初中開始就對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相關內容感興趣,曾獲珠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明創造類一等獎、2018年全國中學生數學聯賽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等獎項。
因此,他想去北大讀數學專業,未來希望從事人工智慧方面的職業。據了解,林逸雲高三一年沒有剃鬍子,蓄鬚明志,激勵自己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
胡思聰:高考理科695分
胡思聰,高考理科695分
「我覺得刷題效率不高,課上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是最重要的。」談起學習經驗,胡思聰如是說。她表示,高考前一晚,儘管略有壓力,但自己依然保持了不錯的睡眠質量。胡思聰平時喜歡看書、看電影。至於對未來的規劃,胡思聰透露,希望可以去清華大學讀工科類專業。
文科
陳穎思:終於可以在北大和清華之間糾結了…
珠海市文科高分考生陳穎思,高考排名全省前20
「一定要高興下,終於可以在北大和清華之間糾結了……」珠海高分考生陳穎思頗為幽默地對記者說道。我以前一直定位是考復旦大學。」陳穎思說,高考算是超常發揮,現在學校就在清華北大之間選擇了,專業方面,則傾向於經管或者法學。「我是B站知名UP主羅翔老師的忠實粉絲,最近解鎖了不少法律詞彙」,她說,很久之前就對法學感興趣,還有學長學姐勸自己,「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頭髮太多可以試試」,不過,她則認為,自己更願意「選一個可能辛苦,但有價值的專業」。
鄧瑀宸:打遊戲可以更好地投入學習
鄧瑀宸,高考文科664分,全省排名41
鄧瑀宸說,自己平時喜歡打遊戲和繪製地圖,他認為打遊戲可以幫助自己調節心情,從而更好地投入學習。談起學習,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時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他計劃以後去長三角讀大學,專業方面,則比較傾向金融學、建築學。
朱美佳:想去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新聞傳播
朱美佳,高考文科642分,全省排名50
朱美佳說,父母給了自己極高的自由度,屬於「放養式教育」。但她比較自律,平時喜歡按計劃做事。學習方面,她習慣於總結錯題,得出其中的規律。未來,她想去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新聞傳播專業。
餘文翀:成績好的關鍵是不要偏科
餘文翀,高考文科642分,排名全省第53
「對我來說,成績好的關鍵是不要偏科。」餘文翀表示,自己高考時沒有哪門科目發揮得特別好,但也並沒有弱勢科目。談及學習,餘文翀表示自己高三下學期碰到了瓶頸,成績難以提高,因此他每次考試前後都會和老師溝通談心,在緩解自己壓力的同時掃除一些心中的迷茫,調整之後的學習心態和方向。餘文翀還告訴記者,自己課餘時間裡喜歡跑步和打籃球等運動。今後,他計劃就讀復旦大學法學,施展自己的抱負。
楊曉玥:學習最重要是要相信自己
楊曉玥,高考文科640分,排名全省第70
「學歷史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思維,政治要熟悉課本,我還和同學組成了學習小組一起學習地理。」談起學習,楊曉玥頗有心得,「學習最重要是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楊曉玥說,她理想的學校是復旦大學,比較心儀的專業是經濟。
黃澤楷:疫情期間專門「租房學習」
黃澤楷,高考文科639分,省排名76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黃澤楷都對自己有較高要求,也有非常完善的計劃。疫情期間,他在家附近租了間房,以此心無旁騖地學習,思考並自我沉澱。同時,他還擔任了學生會會長,負責統籌各部門的工作。對他來說,平衡學習和學生工作的壓力是常態,他也逐漸學會更好地處理這種壓力並保持好自己的心態。學習之餘,黃澤楷喜歡打羽毛球,他藉此放鬆身心以更好投入學習之中。
何嘉星:知道成績後全家去吃了頓大餐
何嘉星,高考文科637分,省排名97
「考完後感覺沒考好,都不敢估分。」談起成績,何嘉星略顯害羞,「知道成績後還是很開心的,爸爸媽媽立刻帶我去吃了頓大餐。」課餘時間,何嘉星喜歡研究國學,他覺得《論語》、《韓非子》等書籍很有意思。何嘉星表示,自己未來想當一名老師,因此準備報考北京師範大學,至於專業,則想選擇中文或者歷史。
彭鈺宸:很享受聽歌看劇和跑步等
彭鈺宸,高考文科637分,省排名97
彭鈺宸告訴記者,自己對高考分數還是比較意外的。由於今年地理考試偏難,自己平時的地理成績又不太穩定,彭鈺宸表示以為自己會考砸,也不敢估分。課餘,彭鈺宸很享受聽歌看劇和跑步等活動,對她來說,這些放鬆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從六年級便開始練的毛筆字既是彭鈺宸的特長,也是她用來自我調節的另一種方式。談到夢校,彭鈺宸表示想去中國人民大學修讀法律。
採寫:記者朱鵬景 實習生林倩冰 吳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