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谷歌和蘋果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監聽你的聲音?

2021-01-16 花有枝樹有根

有報導稱,蘋果和谷歌的語音助手將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用戶的錄音上傳到伺服器,外包商將進行人工分析,即「為了更好地改善用戶體驗」,事實上有多少人,智力就有多少……

蘋果公司回應稱,收集到的信息是隨機子集,不到每日激活量的1%;音頻數據與用戶帳戶無關,目的是改善語音助手的聽寫功能。

最新消息是微軟的語音助手

然而谷歌、微軟和蘋果認為他們利用用戶隱私來訓練AI獲得用戶體驗,他們的個人隱私將被隱藏,因此聽眾不會知道這是誰在說。

由於美國和三巨頭都是這樣的,那麼在中國語音識別呢?李彥宏早就代表大家說,中國用戶不在乎隱私,願意使用隱私換便利。

科大訊飛和百度都有自己的語音平臺,但他們從未談論過,員工會聽到用戶的聲音嗎?

您是否關心您與語音助手的對話是否被監視並用於改進AI?你和機器的對話重要嗎?

相關焦點

  • 微軟蘋果谷歌雅虎默認可未經法院許可入侵用戶郵箱
    原標題:微軟蘋果谷歌雅虎默認可未經法院許可入侵用戶郵箱 蘋果、谷歌和雅虎同樣在協議中默認公司可不經法庭允許,入侵用戶郵箱。   這個問題是由微軟的一起案件而曝出。上周一,微軟前僱員Alex Kibkalo因售賣大量Win 8原始碼而被批逮捕。   這位微軟前僱員以盜取軟體代碼的形式竊取了公司商業機密,並將軟體洩露給一個法國博客。
  • 報告說,微軟在「不安全」的情況下監聽Skype電話,保護通話記錄
    據報導,微軟一項通過監聽用戶交互來改進Skypecalls和虛擬助手的努力,並沒有「安全措施」來保護數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承包商告訴《華爾街日報》,在為微軟工作的兩年中,他在北京的家中通過個人筆記本電腦查閱了數千份錄音。據《衛報》報導,這些錄音包括蓄意和意外激Cortana,以及一些Skype通話。
  • 繼綠屏門後,蘋果12再曝「監聽門「:6種情況下,可能出現被監聽的...
    或許真的應了網絡上的那句"十三香"調侃,最近,蘋果的一個陳年舊帳被翻出來了。dUnednc根據,多家外媒報導,一名來自谷歌的資深信息安全研究員發現了蘋果手機等設備的重大安全漏洞,在無需接觸手機的情況下,用戶的一切數據都可以被獲取,根據描述,該漏洞的關鍵點,在於蘋果公司一個簡稱AWDL 的網絡協議。
  • 蘋果被曝大事件,你的iPhone可能被監聽,你的手機是嗎?
    有外國的安全機構表示,在蘋果手機上使用Face Time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因為用戶在使用這個功能進行通話時,在接聽電話之前就有可能被其監聽,並且即便是用戶忽略來電,也會被竊取視頻。而且他們也通過真實的測試發現這件事情的確是真實的,但是並不是所有蘋果手機會發生這個事情。
  • 蘋果、谷歌、微軟三巨頭靠什麼賺錢? | 獵雲網
    作為全球科技公司的三大巨頭,蘋果、谷歌、微軟憑藉自身的優勢,在短期之內仍將領先於其他參賽者。儘管我們時時關注這三巨頭每一季度的財報情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策略的轉變,他們三人的主要盈利點有在哪裡呢?近日,ZDNet網站撰文,為我們總結了這一問題。
  • 蘋果手機搖身一變成竊聽器,你有多少秘密讓它聽到了
    最近幾個月,有關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設備可以聽從用戶語音命令的去控制家中的連網的電子設備。這些公司解釋說,他們的努力旨在培訓他們的人工智慧系統,並提高語音識別和其他功能的準確性。蘋果手機變身監聽器最近蘋果公司發出道歉,給予第三方承包商收聽蘋果手機Siri語音錄音為了提高Siri的語音識別能力。並且除了聽取錄音之外,蘋果公司同時承認系統還自動保留用戶與Siri交互的錄音。
  • 微軟遊戲主管:微軟和索尼比蘋果和谷歌更有理由保留30%的抽成
    IT之家 11 月 25 日消息 每當開發者在他們的平臺上發布應用或遊戲時,微軟、索尼、蘋果、谷歌和 Valve 等企業都會獲得 30% 的抽成費用,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問題一直備受討論。Epic Games 此前創建了自己的商店,將 30% 的費用已經降到了只有 12%。
  • 為什麼連蘋果、谷歌、微軟都同質化了?-虎嗅網
    蘋果智能汽車和安卓智能汽車都正在智能汽車市場上廝殺,而微軟也是涉足該領域有幾年之久。之後微軟的個人助理Cortana也成為了谷歌語音助手Google Now和Siri的競爭對手。蘋果一直致力於幫助人們在不同設備上建立無縫連接,讓信息可以在各設備間實時同步,微軟也有Continuum可以確保手機和電腦的使用一致性,而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可以保持網頁app間的連貫性。
  • 蘋果微軟谷歌領銜 最賺錢科技公司盤點
    從排名上看,科技行業蘋果、微軟和三星是利潤最高的科技公司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蘋果、三星、谷歌、微軟、英特爾這些世界上最賺錢的科技公司都是怎麼賺錢的。關於蘋果產品你應該知道的事兒:    在世界上所有最賺錢的公司中,蘋果公司的淨收入增長最引人關注。2004年,蘋果的收入僅有2.76億美元。而到2013年,蘋果收入已經增至370億美元。蘋果近來的淨收入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iPhone的銷量。
  • 谷歌、微軟利用蘋果終端布局雲服務
    安卓已經賺得盆滿缽滿,微軟憑藉著最近Windows10的強勢緊隨其後。蘋果在智慧型手機銷售量中穩居第一,遠超Google的Nexus。但Google完全不擔心這場銷售失利。銷售的領先在於硬體,而谷歌的真正價值在於每個移動端(包括iPhone)都將一個新用戶帶入谷歌服務。這意味著Google可以從蘋果的iOS用戶量裡分一杯羹。
  • 蘋果Facebook谷歌微軟等加盟W3C
    網易科技訊10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為了建立適用於所有開源Web技術的「權威性參考資料」,蘋果、Adobe、Facebook、谷歌、HP、微軟、Mozilla、諾基亞以及Opera均已加入全球資訊網聯盟W3C,合力推出一個名為「
  • 微軟蘋果谷歌筆記本PK
    眾所周知,IT 業界的三大巨頭微軟、谷歌和蘋果,在各自的軟體、信息服務和硬體產品領域都做得風生水起,如今卻在同一領域狹路相逢,肩負 Win8 推廣重任的微軟 Surface Pro、低調有個性的谷歌 Chromebook Pixel,以及擁有眾多忠實粉絲的蘋果 MacBook Air 。
  • 爭奪classroom,谷歌、蘋果和微軟誰將切下最大的蛋糕?
    窺一管而知全貌,對於蘋果、谷歌和微軟來說,只看中美國市場未免胃口太小,他們把在K12領域的發展眼光放得更為長遠。為此,他們分別為市場推出了自己的Classroom 系列產品。Microsoft Classroom功能:教師創建和共享作業;學生在線合作;簡化作業反饋程序;師生在線溝通缺點:與Google Classroom相似性高在功能上,微軟與谷歌同樣具備師生共享作業、學生在線合作、師生對話的功能,但Microsoft
  • 蘋果ARKit和谷歌ARCore來襲,微軟HoloLens將遭遇邊緣化?
    眾所周知,在人工智慧熱潮衝襲之下,VR/AR技術商業猝不及防成了過氣熱點,然而隨著今年蘋果ARKit和谷歌ARCore陸續登場,這一狀況得以改觀。短時間內開發者社群湧現出大量優秀新奇的AR應用登陸智慧型手機平臺,這一現象被業界解讀為疑似AR技術的回春或拐點。
  • 繼蘋果之後,微軟也找上了骨傳導耳機和AfterShokz
    最近幾天的一條新聞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微軟近日推出了一項新科技,可以讓盲人「重新找回雙眼」。這項技術結合了3D骨傳導耳機和虛擬實境技術。簡單地說,讓整個外界環境,比如戶外街道、路燈和智能大樓裡布滿智能傳感器,然後通過骨傳導耳機向用戶發出導航指令。由於骨傳導耳機的開放式特性,用戶可以一邊感受到導航指令,同時也不會錯過外界的聲音,安全性得到了保證。
  • 在蘋果、谷歌之後,微軟的智能耳機離我們還有多遠?
    下面一起來看看,有關智能耳機,蘋果、谷歌以及微軟,這三家處於網際網路行業頭部位置的公司做了什麼。和蘋果的思路一樣,谷歌將其接入了自家的 Google Assistant 平臺,你可以通過耳機來進行觸發。也正是得益於 Google Assistant 平臺的支持,除了查詢天氣等基礎的功能,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支持 40 種語言的實時翻譯。
  • 蘋果微軟谷歌集體拋棄擬物設計 重返扁平化
    賈伯斯離世,帶走了蘋果的創新動力,但是在科技行業的設計領域,也發生了一個悄然變化。賈伯斯所鍾情的擬物風格(比如讀書應用就設計得像一個真實的書架)逐漸被蘋果、谷歌和微軟所拋棄,科技行業似乎都在追求簡單化、扁平化的風格。最近,谷歌成為這種設計風潮的追逐者。
  • 雲遊戲比谷歌和蘋果更值得關注的就是微軟xCloud
    如果你住在美國和英國,並且你有一部安卓手機或平板電腦,那麼就可以申請測試資格。 另外微軟已經證實,公司將通過運營商SK電信在韓國推出,面向特定的5G/LTE用戶。 在美國和英國地區,公開測試版將適用於任何5GHz Wi-Fi或任何高於10Mbps下載速度的移動數據連接網絡。
  • 蘋果微軟谷歌蜂擁客廳 電視交互體驗將迎革新
    網易科技訊 7月30日消息,華爾街日報今天撰文稱,電視服務領域正呈現群雄角逐之勢,英特爾、蘋果、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均想搶得客廳的控制權,這場爭奪也很可能將會帶來語音交互、新式遙控器、新屏幕界面等重大變化,從而革新人們與電視交互的方式
  • 谷歌封殺阿里雲是殺雞駭猴 意在阻擊微軟
    阿里雲草船借箭  谷歌高級副總裁、「Android 之父」安迪•羅賓看上去很生氣,因為他親自在Google+上開始聲討阿里雲OS:你們沒有遵守Apache 開源許可協議,不兼容Android 系統,會損害整個生態系統的利益。  隨後,阿里雲開始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