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逃稅?
甲回:會
老闆:敢做假帳,滾出去!
乙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避稅?
乙回:不會!
老闆:假帳也不會做,要你何用?滾出去!
丙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
丙回:幹會計,有啥不會的?
老闆:.
以上回答,不管是哪一種,都只會讓你口瞪目呆地滾出面試官的視野。
如果你說:「會」,他肯定覺得你這人不夠誠實守信,缺乏職業道德,竟然連假帳都敢做,公司的風險誰來擔,快給我馬不停蹄地滾!
可是如果你說:「不會」,他又會覺得你沒能力,連做假帳都不會還做什麼會計,難道不知道不會做假帳的會計不是好會計嗎?公司如何給予厚望呢?
接下來給大家示範一名會計小姐姐是如何完美反擊的:
首先,謝謝您提出這個具有考驗性的問題。
其次,作為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經驗,且自認為工作能力尚佳的財務工作者,我確實有做假帳的能力,並且能夠輕鬆做到。但中國的法律絕對不是擺設,我並將此作為信仰。
在法律的範圍內,我會做到盡力避稅,為公司創造最大的價值。但做假帳,不僅有違職業道德,而且還是違法的,雖然我很渴望該職位,並真心希望入職貴公司,但實在抱歉,我不能做有違職業道德與法律的事情。
至於面試結果嘛,想必不用我說大家也是可以猜測到的。職場靠的不僅是本事,還有智商!
說白了,做假帳就是想逃稅漏稅,其實是沒必要的,避稅就像一場潛伏戰,縱觀全球,尋找稅法漏洞幾乎是避稅的不二法門。而最常見的有三種形式:慈善避稅、轉移居住地避稅、尋找避稅天堂,但是合理避稅就不一樣了。
合法避稅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採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的規避,減少稅務上的支出。合理避稅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正常合法的活動;合理避稅也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還需要市場、商務等各個部門的合作,從合同籤訂、款項收付等各個方面入手。
1、換成「洋」企業
我國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因此由內資企業向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等經營模式過渡,不失為一種獲取享受更多減稅、免稅或緩稅的好辦法。
2、註冊到「寶地」
凡是在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以及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產業區、保稅區設立的生產、經營、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中小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以上特定區域從事投資和生產經營,從而享有更多的稅收優惠。
3、進入特殊行業
比如對服務業的免稅規定:託兒所、幼兒園、養老院、殘疾人福利機構提供的養育服務,免繳營業稅。
婚姻介紹、殯葬服務,免繳營業稅。
醫院、診所和其他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繳營業稅。
安置四殘人員佔企業生產人員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業,其經營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範圍內(廣告業除外)的業務,免繳營業稅。
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繳營業稅。
4、做管理費用文章
企業可提高壞帳準備的提取比率,壞帳準備金是要進管理費用的,這樣就減少了當年的利潤,就可以少交所得稅。
企業可以儘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另外,採用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的折舊額相差很大,最終也會影響到所得稅額。
5、用而不「費」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應考慮到如何對經營中所耗水、電、燃料費等進行分攤,家人生活費用、交通費用及各類雜支是否列入產品成本。
6、合理提高職工福利
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範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建立職工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職工教育基金等統籌基金,進行企業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等等。這些費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同時也能夠幫助私營業主調動員工積極性,減少稅負,降低經營風險和福利負擔。
7、從銷售下手
選擇不同的銷售結算方式,推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可能的延遲收入確認的時間。例如某汽車銷售公司,當月賣掉100臺汽車,收入2000萬左右,按17%的銷項稅,要交300多萬的稅款,但該企業馬上將下月進貨稅票提至本月抵扣。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延遲納稅會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節稅效果。
附:企業財務造假最常用的2個科目!
會計可以不做但必須知道!
很多上市公司都需要建設廠房、購買固定資產,這些東西的價格往往很高,關鍵是難以定價。因此,套取資金最安全的手法就是故意抬高它們的價格,然後轉移出去高出來的那部分資金,一部分可能用於貪汙,另一部分也可能通過購買自身產品,以做大利潤的方式重新回到公司。
萬福生科的財務造假就是充分利用了該科目。它從在建工程中洗出的資金在回流企業時,增加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資產黑洞」。
為什麼說財務造假最好的科目為「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非流動性資產科目,因為它們比在流動性科目上造假更隱蔽、更難以發現。
企業如果在流動資產上做假,會很累,時刻得想著如何去彌補以前的窟窿!比如應收帳款是流動資產,利用應收帳款造假,會造成利潤和現金流嚴重脫節的現象,並且一年之後就要分析計提壞帳,容易引起關注,容易暴露。
如果一開始就在長期資產上做假,只要做假的當年蒙過去了,以後基本就沒問題了,比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造假可以通過減值將貪腐"化作青煙駕鶴西去";對於在建工程、固定資產上的造假,以後可以通過折舊方式自然而然將黑洞化解於無形。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農業養殖企業,由於它的存貨一般很難核查,如果要做假帳,一般是將虛增的資產掩蓋在魚啊、蝦啊、鱉啊、貝啊中,到一洗了之的時候,就安排它們跑啊、死啊,總不能逼著審計師潛水去核數吧!
因此,我們看到財報中的"應收帳款"時,要有這樣的思考,就是將本年度新增的"應收帳款"扣除"銷項稅額"後再乘以估計的利潤率,這些就是在利潤表中存在的卻沒有實際款項打進來的白條利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這個特點,通過"適當"的賒銷來提高其利潤額。
通過對比上市前後的「銷售利潤率」,可以簡單地判斷企業上市前是否存在業績注水的情況。
通常企業上市後,由於股權融資,ROE(淨資產收益率)是下降的。了解杜邦分析法的童鞋都知道,淨資產收益率是由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決定的,即:ROE=銷售利潤率(淨利潤/總收入)×總資產周轉率(總收入/總資產) ×權益乘數 (總資產/總權益資本),那麼企業上市後ROE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總資產周轉率下降(融資後總資產擴大,但營業收入增長不多)和權益乘數下降【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1/(1-資產負債率),融資後資產負債率下降】,而銷售利潤率應該保持相對穩定甚至小幅上升,因為上市後股權融資節省了大量的財務費用,從而增加了淨利潤。所以,如果發現企業上市後銷售利潤率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情形,特別是降幅在4個百分點以上,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企業上市前的財務報表存在業績注水的情形。
對於那些通過隱瞞關聯交易、實施無商業實質的購銷交易、提前確認收入、虛假確認收入、虛構採購交易、陰陽合同、未計提足夠資產減值準備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的上市公司,為什麼審計機構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出具非標意見的數量非常少?
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和審計機構是聘請與被聘請的生意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審計機構必然喪失了獨立性。他們對上市公司出具非標意見絕大部分是在問題已經暴露、再也無法下掩蓋的情況下出具的,如果此時還不出具,就會面臨監管層的處罰和輿論的譴責,都是被逼的。
庫存積壓了企業的大量資金,尤其是呆滯庫存,長期佔用倉庫空間,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對企業現金流及管理運作帶來嚴重影響,受到企業老闆的深惡痛絕。除非銷售出去,庫存不能給企業帶來任何實際的好處,而且庫存商品的價值不斷降低,尤其是在當今商品更新換代很快的年代,庫存商品貶值很快,對於有保質期的商品就不用說了。
日本人40年前就說了:庫存是萬惡之源。雖然會計上還將「存貨」記為資產,但這些記錄確實掩蓋了公司的經營問題。庫存出問題,說明企業變現能力較差,要麼過度生產了,要麼供應鏈環節有問題,要麼生產線不平衡,要麼殘次品太多等等。
痛恨庫存,除了黃金首飾加工企業,應該是企業老闆的共識。日本人的驚人之處,是把這個問題放在戰略層面來討論,JIT方法和精益思想都源於此。
(註:以上為網上收集,只供參考,不要走彎路,合法交稅,人人有責 )
來源:費控寶、馬靖昊說會計、會計家、建築業營改增中心、財稅第一講堂等;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建築業營改增中心微信公眾號:全方面解讀建築業營改增後,建安企業財務人員實際工作當中的會計核算、稅會處理、增值稅發票政策與管理策略,專業特政極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