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看到這樣一段笑話:
某公司招聘財務經理,在最終面試的時候,老闆出場後,都會問面試者這樣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做假帳逃稅」?如果是各位讀者朋友被問道該問題,又會如何作答呢?
接下來,我們先看看其他面試選手是如何回答的吧。
老闆:你會不會做假帳逃稅?
甲面試者:會!
老闆:敢做假帳,不錄用,請出去!
乙聽說甲因為回答會做假帳而被老闆轟出去的事後,在面試時,長了個心眼。
老闆:你會不會做假帳避稅?
乙面試者:不會!
老闆:假帳也不會做,要你何用?不錄用,請出去!
不管回答會做假帳還是不會做假帳的都被老闆拒絕錄用,一旁陪同面試的公司成員也莫不著頭腦。這時候,丙面試者入場了。
老闆:你會不會做假帳逃稅?
丙面試者:我們幹會計的,有啥不會的?
聽了這個答案後,老闆先是一愣,隨後就是哈哈哈大笑,然後,說道「錄用!」
雖然說這僅是個段子而已,然而,在某種程度中它也提示我們,對看似必須回答是或否的提問,有時候一個模糊的回答更為巧妙,避免了陷入尷尬境地。
玩笑歸玩笑,針對做假帳的問題,我們財務人員可要慎之又慎。如果我們因做假帳偷稅被稅務機關查處,一旦被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我們將會遭受多部門聯合懲戒。
根據《關於對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的合作備忘錄(2016版)》中對稅收違法「黑名單」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措施共有28條,主要分為社會信用方面的懲戒措施、稅務監管方面的懲戒措施、出入境方面的懲戒措施、市場準入方面的懲戒措施、金融方面的懲戒措施、進出口方面的懲戒措施、評先評優方面的懲戒措施、禁止高消費方面的懲戒措施以及其他方面的懲戒措施。
此外,企業一旦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按照要求稅務機關要對法人公布其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者納稅人識別號,註冊地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經法院裁判確定的負有直接責任的財務人員信息等一併向社會公布。我們辛辛苦苦考下來的註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和已評定的職稱均會被取消和吊銷。
想一想,畢竟企業有千千萬萬家,這家不行我們再換下一家,造假逃稅付出的代價可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