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假帳,法人與財務人員誰是法律責任承擔者?(這個必須知道)

2020-12-13 最新的財稅信息

假帳即虛假財務會計記錄。假,即不真實,不能反映實際狀況;從會計學原理來看,「帳」指一種符合特定會計技術要求的經濟主體真實經濟活動的書面記錄。假帳就是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及沒有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業務的帳。從特徵上體現了當事人的主觀故意行為。當事人及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財務人員。

逃逸稅收犯罪主體的界定

根據《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31條規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由此大家看到,只有出現《刑法》規定的稅收逃逸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才可構成(稅務人員作為此類犯罪的共犯除外)。

假帳法律責任追究人確定

〈會計法〉第二十六條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偷稅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由財政、審計、稅務機關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負責處理,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法〉第二十七條 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予以受理,或者對違法的收支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或者對嚴重違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法〉第二十八條 單位領導人接到會計人員按照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提出的書面意見,對違法的收支決定予以辦理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作出處理決定,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法〉第二十九條 單位領導人和其他人員對依照本法履行職責的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做假帳屬於違法犯罪搜索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只是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般在單位犯罪的情況下,《刑法》規定了只追究兩種人的法律責任:

第一種人是直接負責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指使者,可以是法人代表、也可以是財務經理、財務總監。

第二種人就是直接責任人,也就是違法行為的經辦人,一般是單位的會計。

對於法人代表而言,刑法只有在三種情況才會要求法人對偷稅犯罪行為來承擔法律責任:

第一種情況,如果法人代表是涉稅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偷稅行為是法人代表自己做的,公司其他人不知道。那麼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第二種情況,法人代表授意企業的財務總監、會計操作的,那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劉曉慶稅案中,電視臺播放劉曉慶的連續劇所付的款項,應做營業收入。但是等會計請示她的時候,她要求將這部分收入掛在往來帳上。那麼這種行為就屬於劉曉慶指使行為。

第三種情況,明知道單位有偷稅的行為,法人代表並不制止。雖然在這種情況下,法人代表沒有參與違法行為,但明知道單位有偷稅的行為不制止的,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假帳犯罪的量刑

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絕大多數是採取兩罰制,什麼是兩罰制,其中含義就是對出現偷稅的單位而言,它採取的是處以罰金刑,也就是按照法律要求繳納一定數額財產的刑罰的方法。以資產受損的方式進行懲戒,被罰和執行的財產全部上繳國庫。

〈會計法〉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追究法律責任人的區別

第一層次是,「數額佔應納稅額的1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層次是:數額佔應納稅額30%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自然人要並處罰金。而對對單位則就採取了雙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要進行處罰。對單位判處罰金後,--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並處罰金。

還要注意的就是,對多次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併處罰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併處罰,不適用數罪併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併處罰。

主管故意認定

根據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15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相關焦點

  • 公司做假帳,老闆、法人、財務,誰承擔法律責任?
    雖然現在稅務檢查更嚴了,但依然有企業還在做假帳,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旦東窗事發,企業老闆和會計到底誰來承擔?假帳即虛假財務會計記錄。假帳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及沒有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業務的帳。從特徵上體現了當事人的主觀故意行為。當事人及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財務人員。
  • 公司做假帳,老闆、法人與財務,誰要承擔法律責任?
    雖然現在稅務檢查更嚴了,但依然有企業還在做假帳,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旦東窗事發,企業老闆和會計到底誰來承擔?假帳即虛假財務會計記錄。假帳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及沒有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業務的帳。從特徵上體現了當事人的主觀故意行為。
  • 創業乾貨:公司做假帳,老闆、法人、財務,誰承擔法律責任?
    雖然現在稅務檢查更嚴了,但依然有企業還在做假帳,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一旦東窗事發,企業老闆和會計到底誰來承擔?假帳即虛假財務會計記錄。假帳沒有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交易或事項,沒有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及沒有按照會計準則處理業務的帳。從特徵上體現了當事人的主觀故意行為。當事人既可能是法人,也可能是財務人員。
  • 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作為財務人員,你如何回答?
    近日,筆者看到這樣一段笑話:某公司招聘財務經理,在最終面試的時候,老闆出場後,都會問面試者這樣一個問題,「你會不會做假帳逃稅」?如果是各位讀者朋友被問道該問題,又會如何作答呢?老闆:你會不會做假帳逃稅?甲面試者:會!老闆:敢做假帳,不錄用,請出去!乙聽說甲因為回答會做假帳而被老闆轟出去的事後,在面試時,長了個心眼。老闆:你會不會做假帳避稅?
  • 會計人員被要求做假帳,會計人員怎麼辦?
    財務假帳的社會現象真的很嚴重,包括上市公司也常被爆出有財務造假的醜聞。在此強調的是財務造假不等於財務人員造假,財務人員被打上財務造假的標籤也很委屈,多數情況下都是被逼無奈,試想一下有哪個財務人員願意承擔一定的法律風險去造假呢!
  • 淺談會計人員基本職業道德—不做假帳
    本人主要從是什麼原因導致做假帳以及應當採用哪些對策進行綜合治理做假帳入手進行了幾點試析。   關鍵字:職業道德;做假帳;內部控制;會計監督。   當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管理工作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會計信息越來越被廣大決策者、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重視,它成為了政府部門進行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
  • 做假帳要追究老闆責任,財務人這下安心了
    @蒙偉:確實,不能老讓財務人員背黑鍋,就像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樣,會計做假帳不是自己願意做的,事實上是不做假帳的財務找不到工作,應該從根源遏制。 不再背鍋≠做假帳不擔責 前段時間,財政部為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對嚴重違法失信會計人員實施聯合懲戒,起草了《嚴重違法失信會計人員黑名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 盤點:那些會影響財務人員一生的錯誤觀點
    每年都有無數應屆畢業生加入中到財務人員大軍中,從出納、財務助理、審計助理開始一點點做起,慢慢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財務總監、CPA、CFO。這時就有同學們提出疑問啦:老人們經常說,會計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職業,真的是這樣嗎?會計這個職業比較穩定,當上會計就相當於擁有了鐵飯碗,真的嗎?同學們注意啦!敲黑板!!!其實這些觀點是錯誤噠!
  • 會計人員被逼迫做假帳怎麼處理,才對自己最有利?
    有網友諮詢,如果會計人員被逼迫做假帳的話,應該要怎麼應對才對自己最有利呢?的確,會計人員雖然工資普遍不高,但是卻要承擔一定的壓力和風險。做假帳這件事情,在學校裡面就教過了,做不得。但是到了現實中,有時候又會進退兩難。
  • 提問:會計人,你會做假帳嗎?
    那麼現實生活中,會計工作真的需要做假帳嗎?如果面試官問我這個問題,我又該怎麼回答,有沒有標準答案呢?小編有看到過一個所謂的「標準答案」, 但覺得還不夠好,也分享給大家:「從能力的角度上,我相信自己可以做,但是在職業道德和會計準則的要求下,我不會做。」那麼怎樣回答,才能盡善盡美呢?你需要了解為什麼面試官會提出這個問題?
  • 面試官:作為財務,如何幫公司做假帳?小夥機智回答被錄取!
    若有所思的問道:「作為財務,如何幫公司做假帳?」給大家一分鐘思考時間。緊接著第二個人說:「我做財務很多年了,我知道很多如何應對稅務局檢查的方法,也熟知很多做假帳的方法,如果你們錄用我,我會告訴你們具體的情況。」說完後,淡定回到座位。
  • 面試時被問會不會做假帳,美女會計回答超讚!
    甲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逃稅?甲回:會老闆:敢做假帳,滾出去!乙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避稅?乙回:不會!老闆:假帳也不會做,要你何用?滾出去!丙來面試,被問會不會做假帳?丙回:幹會計,有啥不會的?老闆:.
  • 別做假帳了!會計黑名單它……它真的來了!小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前幾天微博的熱搜,會計人員黑名單!是不是所有會計人員看到這個消息都嚇了一跳,那麼怎樣做會被拉黑呢:(一)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二)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三)隱匿或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四)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
  • 老闆對會計報表反映的當期虧損不滿意,財務人員怎麼辦?
    當財務人員將企業經營虧損的會計報表報給老闆,老闆對虧損的結果不滿意,並要求財務重新做帳,而如果財務人員沒有算錯帳,則企業經營盈利或虧損是經營者的事情,而如果企業確實虧損讓財務人員做到不虧損,就是要求財務人員做假帳。
  • 掛名法人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這樣做有什麼風險?
    親戚、朋友、老闆開公司,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方便直接擔任公司的法人、董事、監事、高管,這時往往會找人來掛名。那麼掛名法人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這樣做有什麼風險?網友諮詢:老闆新開一家公司,要求我做掛名法人,但我無股份,也不參與公司任何業務,掛名法人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這樣做有什麼風險?江蘇蘅遠律師事務所談寅卿律師解答:正因為法人作為獨立的法律主體,因此擔任法定代表人便存在以下風險:(一)民事責任1、損失賠償責任。2、法定代表人濫用職權所獲取的收入歸入公司。
  • 固定總價合同風險的承擔者是誰
    履行合同的承包商必須承擔完成工作的責任而不管完成工作的成本是多少。在這種合同中,價格保持不變,除非採購雙方均同意改變。那麼固定總價合同風險的承擔者是誰呢?下面由張凱娟律師為大家進行相應的解答,以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以下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 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其對內處於公司管理核心的地位,對外代表公司。那麼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網友諮詢:法人代表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法人代表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河南鑫苑律師事務所劉莉律師解答: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 「武漢首席」會計師幫人做假帳被拘 騙貸800餘萬
    「武漢首席」會計師幫人做假帳被拘 騙貸800餘萬 2015-04-14 08:58:51  13日,武漢警方披露了這起案件,這是武漢查處的首起專業註冊會計師做假帳造成銀行重大損失的案件。  商貿公司騙貸800萬未還  「這個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假的,800多萬元現在還沒有還回來!」
  • 公章、合同章、法人章、財務章…會計還在傻傻分不清?太low了!
    公章、合同章、法人章、財務章……確實挺多的,不會蓋的不要緊,給大家統一匯總下。 公司章主要有5枚,分別是公章、財務章、合同章、發票章、法人代表人名章。需要注意的是,除法人章外,其它4個章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到工商、公安、開戶銀行備案或預留印鑑。
  • 做假帳將「逐出」會計行業
    2017年注會考試已經結束,這也意味著2018年注會考試備考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各位應該準備進入預習階段了吧,最近「財務圈」的一件「大事」已經完結了,諸位了解嗎?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會計法的決定,規定「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