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晴| 圖:網絡
每每想到謝老師,我都不由自主地發出幾聲淺笑,這是一個敦厚老實,其貌不揚的傢伙,但絕對算是一個不能以貌取人的典型。作為一個已經穩坐雙一流高校、具備副高級職稱的教授,還秉持著要從零開始,從頭來過的勇氣。這是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是和我生活裡的其他朋友都不同的人,是豐滿的人,我想分享這個難得的朋友。
時間要拉回到兩年前的暑假,謝老師邀請我到他老家玩,我們在嵩山受到了他弟弟的老闆朋友的熱情款待。每頓飯都是山珍海味,觥籌交錯當然也少不了。那天晚上,謝老師喝大發了,不住地說渾話耍酒瘋,在路上好好地吐了幾把,我們費了好大勁才把癱成爛泥的謝老師抬回酒店。我當時只是想,謝老師幸虧是個老師,不然這社會沒法混的。
第二天,我同行的女伴跟我講:「謝老師昨天喝高的時候,偷偷跟我說,他昨天是為了保護我們才喝那麼多的,他看到我們不住地端起酒杯就擔心得要命,怕我們女孩子喝多了。」我恍然大悟,原來,他是在替我們擋酒……
這次謝老師家鄉之旅,我認識了他的弟弟,還有很多牛掰的大咖朋友們,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幹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不知道謝老師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之舉,總之,這趟普通的外省之旅就變成了一部不同凡響的社會教科書。對剛剛步入社會的我,是頂好的規劃模板、學習範本。
我發現,謝老師身邊的人,不是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型。他們的婚姻、學歷和家庭都不是社會人眼中的優勝。但是他們有事業,他們實現了自由的人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也不會愁失業斷糧。他們的話題常常會從高爾夫和雪茄,變成芬蘭的極光,印尼的跳傘和澳大利亞的海底觀光,他們詮釋了什麼是最好的自由。
謝老師常說:「人生的極致是追求『開心就好』,僅此而已,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感受,那樣會活得很累,壓力大困惑多,身體也會跟著走下坡路的,人生這麼短暫,為什麼不能活的開心點呢。」「開心就好」儼然是謝老師的座右銘和口頭禪,也深深影響著我的三觀。
我媽知道我有謝老師這個朋友,既開心又擔憂,開心在謝老師對我的行為和意識的鼓勵引導,擔憂的是,謝老師的種種與她教育我的:要老實找個對象嫁人,要安心守業,要規規矩矩走的人生不一樣。她常常在我有一點叛逆的苗頭出現的時候,就用「我去找謝老師,讓他和你斷絕往來」來威脅我。在她的眼裡,謝老師雖是堂堂高校教授,但對家庭缺乏責任,把婚姻當兒戲,忽視工作和教學,打飛的世界轉悠。在他們眼裡的謝老師,不敬業,沒有責任心,要教壞年輕人。
謝老師有兒子也曾有過婚姻,他是愛自由的人,自由是人的天性。婚姻裡不分對錯,他們開始是因為生活,結束是因為自由。謝老師前妻現在是創新創業的小能手,當地數一數二的中醫院管理者。我生平頭一回見著這麼一對----從沒有劍拔弩張,吹須瞪眼的離異男女。他們每次見面像是許久未見的好朋友和一個孩子的數學和語文老師,他們從不避諱離異這個話題,也用同樣的自由理論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謝老師甚至還在離婚近十年後帶著前妻和前嶽母來一趟歐洲豪華遊輪之旅,我第一次聽說後,瞠目結舌的樣子難以用恰當的詞來形容。
認識謝老師,要從這樣不同凡響的三觀顛覆開始。
高級知識分子的高冷、刻板、傲慢、清高和好面子的形象,在謝老師身上都不存在,他唇鋒舌利,針砭時弊,說學逗唱,語出驚人。僅聽謝老師說話,我於無意間就增漲了很多見識。
謝老師講課也很有一套。他會在有人打盹或者理論枯燥的課上,把乏味的知識融進生活化的段子裡。在他的課堂上,哄堂大笑是常有的事,連我都想到他的課堂上聽課去了呢。
謝老師四十歲上開始學品酒、深潛、跑馬拉松、創業開公司學經營,特別是學義大利語,雖然他沒有任何學語言的需要,只憑一時的興味,但在其他同伴學習不久就紛紛知難而退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同我又學習了一段時間,課程雖沒有結束,但我們已然成為了朋友。
謝老師愛生活,愛運動,愛充滿陽光的地方。這是對他自由理論的實踐,是他對生活持之以恆的追求,是喜歡打破規矩,同年齡說不,接受挑戰,樂於嘗試的勇者。深潛對於正常人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全程馬拉松也不一定適合一個長期悶頭科研的人,但謝老師做到了。
每當我失去方向,感到迷茫和孤獨,和謝老師一通電話保證百病全消,且還有勵志書籍檢索功能。
心不老,靈魂就不會僵化,人也顯得年輕,說他是二十歲也錯不了,這是一個醫學老師最好的智慧成果轉化。
最後,借用一句非常詩意但與謝老師風格不搭的話祝福他:願浪子流離半生,歸來仍是少年。